刘咸炘的《风骨集》《风骨续集》和《风骨集评》(上)

2022-08-29 11:58杨代欣
文史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风骨唐诗诗歌

杨代欣

《风骨集》是刘咸炘选定的一部规模宏大的中国诗歌的选集。其包括《风骨集》叙目和《风骨集》四卷以及《风骨集》附《诠诗》;又有《风骨续集》叙目和《风骨续集》四卷和《风骨集》评、《风骨续集》评。

《风骨集》卷一是《诗初学》七十一首;卷二是汉魏晋宋齐梁诗三十一首;卷三是唐诗一百一十四首;卷四是唐诗四十七首;另附《诠诗》。《诠诗》是缪钺 发表于《学衡》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刘咸炘评价甚高,特收录于《风骨集》之后。

《风骨集》选诗从古风止于唐代,于是有《风骨续集》四卷。卷一是北宋诗四十二首;卷二是南宋金元诗五十二首;卷三是明诗七十一首;卷四是清诗一百零二首。

可知,《风骨集》和《风骨续集》共选诗五百三十首;要之,这五百余首诗能将我中华几千年的诗歌文化面面俱到,是十分不易的事。

《风骨集》卷一,不仅有古诗,也有汉代诗歌,还有魏晋诗歌和唐代诗歌,时间横跨近千年,使习之者大开眼界。

《风骨集》卷二的汉诗不仅选有气势恢弘、一泻千里的刘邦的《大风歌》,还有《陇头歌》《古歌》等富有浓郁民间生活气息的汉代诗歌,使习之者久久不忘。魏诗中蔡琰的《悲愤》有“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的惨不忍睹的战争连年的场面。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悲愤之意,慷慨之气。而《箜篌引》是曹植的一首游宴诗,通过歌舞酒宴上乐极悲来的苦闷,表现建安时代的社会心理特点,表达了人生苦短之叹和建立人生不朽功业的渴求。至于晋诗中,左思的《咏史》,《风骨集》卷二选四首。左思的咏史诗开创了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此种风格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谢灵运认为其诗“古今难比”。刘勰也认为:“左思其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郭璞的游仙诗十二首选二。郭璞是游仙诗的创始者之一,并开中国文学史上玄言诗之先河。《扶风歌》是西晋时杰出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和诗人刘琨的不朽之作。作者采用乐府旧题写成是诗,充分反映了行军途中的艰辛情状和国难当头之际胸间的忠愤与慷慨以及行进于“胡寇塞路”险境中一往无前的英武气概。全诗风格悲壮,语调苍凉高昂,感情真挚,鲜明坚定。

本卷中,还选有南北朝时的宋诗七首、齐诗二首、梁诗三首。宋诗中有古辞《休洗红》二首录一,字数不多,只有三十二字,为一首乐府歌辞,《古诗纪》《古诗源》都有存。《古诗源》评曰:“回黄转绿,字极生新。要知是善用经语。”选者非常重视鲍照诗,共选了六首。南朝宋诗人鲍照的文学创作,涉及游仙、游山、赠别、咏史、拟古、数诗等,均有佳作留世。鲍照的诗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钟嵘《诗品》说:“宋参军鲍照,其源出于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淑诡,含茂先之靡嫚。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拟行路难》是鲍照的一组乐府诗,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各体,主要抒写对人生的感慨及表达寒门士人的仕途坎坷,从表面看似乎是消极悲观的感叹,其实深藏着作者对人生、生活、生命、命运的强烈呼唤和依依不舍的留恋。这样的情绪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中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呐喊。是诗思想内容深刻,艺术表现生动多彩,感情强烈,语言遒劲有力,辞藻华丽。

南朝齐诗选谢朓的《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和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谢朓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南齐书》本传:“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在“竟陵八友”中,谢的诗歌成就最高,与沈约等的诗共为“永明体”。谢诗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时有佳句,善于发端;文则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了唐代律绝之先河。谢朓与同族谢灵运并称大小谢。本卷所选为谢朓所作五言诗,描写了诗人回京都时沿途所见和内心感受,以及对西府旧僚和随王的留恋,也有对奉诏回京的疑惧和对未来的深重忧心。其诗意境雄浑,格调苍凉,围绕西府与京都的不同进行,回环往复。小谢的诗风以清新、清丽、清俊见称,遣字细腻而妍丽工巧。

与谢脁同时代的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是一首乐府诗。这首诗以秋天的肃杀之景引发出内心慷慨之情,秋思与壮心相互映发,演绎出一曲悲壮之歌。该诗笔力雄肆,于齐梁时不可多见,所以梁代钟嵘谓陆厥“具识丈夫之情状”。

刘咸炘《推十书》(部分)书影

南朝梁选了三首,一是沈约《别范安成》,二是《敕勒歌》,还有《木兰辞》。沈约是南朝开国功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其为南朝文坛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为当时韵文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谢脁、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沈约《别范安成》是一首写好友老年时离别伤情的诗,为别具一格的送别诗。《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地区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说法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其歌咏北国草原壮丽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全诗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有空间,声情并茂,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著的好评。文学史上对其诗研究经久不衰,且一直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必选之诗。《木兰辞》又称《木兰诗》,初中语文教材长期收选,是中国南北朝时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人公是一位叫木兰的女孩。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杀敌建功,具有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之精神。全诗富有浪漫色彩,巧妙地安排颇具匠心。它虽然表现的是战争题材,然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中的儿女情态,充满生活气息。它以人物的问答、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多变的手法描述人物形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精细,神态跃然于纸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风骨集》卷三的内容是一百一十四首唐诗,而且《风骨集》卷四也全部是唐诗,有四十七首,两卷共选唐诗一百六十一首;而《风骨续集》共四卷,其中卷一选北宋诗四十二首,卷二选南宋金元诗五十二首,卷三选明诗七十一首,卷四选清诗一百零二首,一共选诗二百六十七首,比《风骨集》卷三、卷四所选唐诗多一百零六首。须知有唐一代存在了289年(公元618年—907年),而宋代为319年,元代98年,明代276年,清代267年,共延续了960年。这样一比较对选编者为什么那样特别重视唐诗的选订就有一基本理解了。

《风骨集》卷三选唐诗一百一十四首,其中选一首的有:韦承庆、章怀太子、李矫、骆宾王、卢照邻、刘希夷、张若虚、薛稷、沈佺期、王翰、崔颢、王之涣、常建、全昌绪、陶翰、岑参、王季友、孟云卿、杨巨源、李益;选二首的有:陈子昂、宋之问、李颀、张谓、元结、沈千运;选三首的有:王绩、张九龄、韦应物;选四首的有:王昌龄、储光羲;选六首的有:孟浩然、高适。

选诗最多的是:李白十一首、王维十五首、杜甫三十二首。

在《风骨集》卷三的一百一十四首唐诗中,于当今还受到研习者重视且普及性强的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宋之问《渡汉江》;王翰《凉州词》;王维《酬张少府》《终南别业》《鹿柴》《竹里馆》《鸟鸣涧》《杂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出安西》;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春晓》;王之涣《凉州词》;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金昌绪《春怨》;王昌龄《从军行》《青楼曲》;高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除夜作》;李白《战城南》《送友人》《独坐敬亭山》《静夜思》;杜甫《羌村》三首,《兵车行》《新安吏》《石壕吏》《新婚别》《乾云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月夜》《望春》《月夜忆舍弟》《登岳阳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风骨集》卷四的四十七首唐诗,在时间上属唐代后期,其中选一首的有:张籍、张祜、李德裕、雍陶、韩琮、李商隐、于 、聂夷中、韩偓、崔涂、陈陶、王驾。选二首的有:李贺、贾岛、王建、柳宗元、白居易;选三首的有:元稹;选四首的有:孟郊、杜牧;选五首的有:刘禹锡;选九首的有:韩愈。

在当今还受到研习者重视的且普及性强的有:韩愈《利剑》《汴州乱》;柳宗元《渔翁》《别舍弟宗一》;刘禹锡《平蔡州》三首,《竹枝词》;孟郊《游子吟》《列女操》《送豆卢策归别墅》《征妇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雁门太宗行》;贾岛《剑客》《渡桑干》;王建《新嫁娘词》;张籍《秋思》;张祜《雨淋铃》;白居易《琵琶引》;元稹《行宫》《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李德裕《登崖州城》;雍陶《和孙明府怀旧山》;李商隐《乐游原》;杜牧《将赴呈兴登乐游原》《七夕》《江南春》、聂夷中《咏田家》;韩偓《春尽》;崔涂《除夕》;陈陶《陇西行》;王驾《社日》。

《风骨集》卷三和卷四选的都是唐代的诗歌。唐代在诗歌上分为四个时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此种分法出自明代高棅《唐诗品汇·总序》。高棅在《唐诗品汇·总序》中说:

有唐三百年诗,众体备矣。故有往体、近体、长短篇、五七言律句绝句等制,莫不兴于始,成于中,流于变,而陊之于终。至于声律兴象,文词理致,各有品格高下之不同。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详而分之,贞观、永徽之时,虞、魏诸公,稍离旧习,王、杨、卢、骆因加美丽,刘希夷有闺帷之作,上官仪有婉媚之体,此初唐之始制也。神龙以远,洎开元初,陈子昂古风雅正,李巨山文章宿老,沈、宋之新声,苏、张之大手笔,此初唐之渐盛也;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友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大历、贞元中,则有韦苏州之雅淡,刘随州之闲旷,钱、郎之清赡,皇甫之冲秀,秦公绪之山林,李从一之台阁,此中唐之再盛也;下暨元和之际,则有柳愚溪之超然复古,韩昌黎之博大其词,张、王乐府,得其故实,元、白序事,务在分明,与夫李贺、卢仝之鬼怪,孟郊、贾岛之饥寒,此晚唐之变也;降而开成以后,则有杜牧之之豪纵,温飞卿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许用晦之偶对,他若刘沧、马戴、李群玉辈,尚能黾勉气格,特迈时流,此晚唐变态之极,而遗风余韵,犹有存者焉。

李白与杜甫(雕塑,在成都市浣花溪公园)

高棅是明永乐时期的诗人。他的《唐诗品汇》对后世影响很大,直接开启了后世《全唐诗》和《唐诗三百首》的征集。

我们看《风骨集》卷三、卷四的编选,也是以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来进行的。唐代这四个时期的诗人,其风格确实大不相同。

初唐时期的代表是王杨卢骆。王勃和骆宾王都是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典范。不过初唐的诗歌还不是唐诗的顶峰;因为它还稍显粗糙,尚未甩掉六朝的靡靡之风的影响。只不过它在大唐开元的朝气蓬勃的背景下是向上的,一直向前发展着的。但文学界的某些专家认为,要一直到唐玄宗即位,才可谓进入盛唐。于是武则天时期的著名诗人沈佺期、宋之问都归属于初唐。也有专家将武则天临朝称制的公元683年定为盛唐的开始,而唐高祖、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期就作为初唐。这样算来,初唐就是65年,盛唐83年。

在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至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诗人们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形式,使唐诗呈现出独有的特色。经过努力,诗歌的题材从南北朝的峨冠博带走向市井细民,进入大众生活之中;从纤柔卑弱的风格转变为明快清新。初唐最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其诗歌反映了现实生活。陈子昂的诗歌刚健朴茂,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宽阔的道路。

从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至代宗永泰二年(公元766年)的盛唐,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达到最高的时期。其时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种多样,有歌颂自然的,也有向往边塞的;有高歌英雄主义的,也有发出盛世失意叹息的。在浪漫的氛围中,无数的诗人自由地创作,共同营造出空前绝后的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盛唐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岑参的边塞诗悲壮恢弘,高适的叙事诗较能反映民间疾苦……而最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是李白和杜甫,还有王维,他们三人分别被推为诗仙、诗圣和诗佛。李白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道家的飘逸与浪漫,杜甫深刻地矢志不渝地发挥了儒家的爱国、爱民与坚忍精神,王维则极其自然地处处演绎着佛家的空灵与无争。他们堪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诗人,而且他们的生卒年与盛世基本一致。盛唐的诗歌恢弘大气,种类极多,正是这样多的不同风格的百花齐放才推拥出文学史上的盛唐气象。当然争议是有的,但也只是毫厘之间。有的人认为李白成就最大,余光中就认为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对李白了不得的形容。也有的非常看重杜甫的诗,呼之为“诗史”,其诗歌忠实地记载了这个时代的特点。在开元盛世,“稻米流脂粟米白”,这时的经济是多么的繁荣!而开元盛世结束之后的安史之乱也被杜甫忠实地记录:“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可谓千古绝唱。杜甫的“三吏”和“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无家别》《新婚别》《垂老别》)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乱世中身世飘零的孤独的惨状,揭示了战争给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带来的巨大不幸和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备受连年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无限同情。

中唐开始于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终至文宗太和九年(公元835年),重要的诗人有白居易、元稹、李贺、钱起、卢纶、李益、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顾况、皎然、寒山、刘禹锡、柳宗元、韩愈、孟郊、贾岛、卢仝等。其佼佼者有白居易、元稹、李贺等。白居易以讽喻诗见长。他讽刺横征暴敛,反对穷兵黩武,抨击豪门权贵,努力使自己的诗歌语言更加通俗、流畅、生动感人,因而为广大读者喜爱。穷困潦倒的李贺只活了二十多年,但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较浓厚的唯美倾向和伤感情绪。元稹少有才名,官至武昌军节度使。他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共创“元和体”,世称“元白”,又称元白诗派。这是中唐诗坛的一重大流派,是在“新乐府运动”旗帜下聚合在一起的诗人群体。他们由盛唐理想自由型转变成为世俗功利性,其政治讽谕诗与个人抒情诗可截然区分。元白诗风格平易,尚实、求俗、务尽。总体来说,元稹有首倡乐府讽谕诗之功。他的《乐府古题》十九首,以古题写时事,其《估客乐》写商人横行于世,极具批判锋芒;《田家词》将重赋力役之苦与兵连祸结联系一起写,揭露和批判了造成农民灾难的时代根源。他的《连昌宫词》堪与白居易的《长恨歌》齐名。

晚唐开始于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终至哀宗天祐四年(公元907年)。这是诗人李商隐和杜牧活跃的时代。杜牧的诗歌将清新与冷峻熔为一炉,非常适合在诗歌中展示其政治抱负与激情。他的诗歌追随李杜韩柳,曾说:“杜诗韩集悉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读韩杜集》),“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雪晴访赵嘏街西所居》)。他主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之说,认为诗应有感而发。其古体诗大多以政治、社会生活为题材,风格跌宕豪雄;怀古咏史诗在艺术上则几臻完善之境,并将哲理的思索化入形象之中;有的全为议论,有独到的史识。清人刘熙载论杜牧和李商隐诗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艺概·诗概》)

李商隐与杜牧齐名,是晚唐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后人称二者为小李杜。李商隐由于政治上失意,加之爱情上的坎坷,发而为诗,使之缠绵悱恻,内容丰富。在晚唐社会,他的心理敏锐纤细,多愁善感,时有莫名的悲哀流露,因此其诗表现出深曲绮密与哀愁伤感的特点,具有一种朦胧迷离的孤独美感,在言情写物的小小的题旨中自然而然生出家国身世的感慨,形成兴寄遥深、余兴隽永的美学风格,引人玩味。清人钱谦益《有学集》说:“义山《无题》诸诗,春女读之而哀,秋士读之而悲。”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十一言:“李义山、杜牧之学杜甫,不可以晚唐目之。数君子真豪杰之士哉!”

猜你喜欢
风骨唐诗诗歌
研以一文章,读出千风骨
风骨傲然 英雄当时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唐诗赏读
词人的风骨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