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海临风 匠心闪耀 记上海市劳模、中交三航(上海)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三航风华”号二副马立广

2022-08-27 08:36
上海工运 2022年8期
关键词:临港风华劳模

朱 玥

图左为马立广

夕阳西下,辽阔的临港海面上,一排排白色挺拔的风机比肩矗立,这里是上海临港海上风电项目。而在这个火热的夏天,“三航风华”号再次回到这片熟悉的风场。时隔五年,“三航风华”号的重返,只为维护好每一台风机,让海风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能,造福人类。

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同时也是“三航风华”号二副,在船上,马立广把自己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匠心于技术实操领域

2011 年,马立广从船舶驾驶专业毕业后进入中交三航局。起初,他在三航拖2006 轮做水手。在那里,他一干就是4 年,并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下,马立广既能十指翻动打出十几种漂亮实用的绳结,又能熟练完成拖轮吊拖、绑拖等轮船作业。

钢丝绳、尼龙缆断缆的情况在风云莫测、瞬息万变的大海上时有发生,这是对水手业务能力的一个极大考验,他们需要在最快时间内使用备用缆绳对断缆进行插接,以此进行保驾、抢险作业。结合理论知识与亲身实践,马立广对钢丝绳插接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在什么地方下手,如何选择合适的一股钢丝,工具钎子如何有间隔地抽插,把钢丝琵琶头插接得快速、紧凑、美观,马立广用自己行云流水般的动作给出了答卷。

他认为,这是船员的一项必备生存技能,“即便钢丝绳断裂,我们可以在10 分钟左右把钢丝绳复位。”

2016 年7 月,公司组织技术比武选拔赛,马立广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在选拔赛中脱颖而出,以第三名的成绩代表公司参加三航局比赛。同年8月,在三航局举办的技术比武中夺得“工程船舶水手”第一名的佳绩,获得了代表三航局参加中交集团比赛的资格。

他非常重视这次大赛,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反复练习琢磨。为了加强力量和体能,每天清晨就开始跑步,举哑铃;每天在打完撇缆后,吃饭时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起来,胳膊疼得必须靠贴膏药和“扶他林”才能维持第二天的训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集团大赛中他获得了工程船舶水手单项比赛第三名和优秀选手称号。

在技术领域,马立广曾先后荣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被选派上当时国内最先进液压支腿船“三航风华”号时,马立广是迷茫的,两个难题摆在眼前:一是他事先从未接触过风电安装船,而“三航风华”号一出厂就要去到福建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作业,也没有时间给他慢慢了解;二是,作业内容是安装我国首台商业化5MW 海上风机,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

面对如此困境,马立广只能赶鸭子上架,反复研究船舶结构和图纸,积极和同事、领导交流心得,在实际操作中摸索“三航风华”液压抬升系统的操作用法。在这样的条件下,每台风机的安装都显得举步维艰,只能一边调试一边工作,连续工作十几小时是常事。在不断的试错和优化中,平海湾首个风场8 台风机成功安装。

经历过这个项目后,马立广总结出拔腿“三字经”:“力(力要大)、水(控制冲桩管有效行程)、管(管好吃水、看好潮差)”。在接下来的实践中,“三字经”多次帮助他解决具体实际的问题,完成福建平海湾、福建兴化湾、江苏如东、响水、滨海,上海临港、大连庄河、河北唐山等多地风电项目工程建设。

“应该是身上觉得多了这份责任,”当问到为什么每次都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他是这样说的,“说实话,这是一个岗位责任的心态,要求自己必须解决掉这些问题。”

在面对突发意外、技术难题时,他从不想做不到,他只想怎么做,要求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及时解决眼前困境,保证后续生产。

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引领

2019 年9 月,马立广劳模创新工作室创立。

若是旁人,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便可作高枕无忧之态,但马立广想得更远,他想对一些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寻求一个体系化的解决方案。他结合自身实践经验,通过对多地土质对比的研究,对“优化支腿式平台船特殊环境施工工艺”进行技术攻关,总结出《针对不同地质情况下的插桩、压桩工艺》、《针对泥沙含量较高水域冲桩管系防堵塞的小改进》等成果,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工作室授牌当日,马立广与新员工签订“导师带徒”协议,一对一近距离传授技术经验。不止传统的“传帮带”,他和他的工作室还在职工技能培训班教学授课,举行技能考核、技能竞赛,帮助广大员工提升技能,形成良性工作氛围,为公司培养了大量专业化人才——共计47 名初级工,39 名中级工。不仅如此,在因为天气原因无法作业的日子里,马立广在“三航风华”号开设培训课堂,推广普及插拔桩优化方法,分享交流施工经验和技术成果,提升船员技能素质。

同时,马立广开办“‘风华号’擎风读书会”读书小组,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举行图书交流活动,小组成员出产多篇读书笔记发表在企业公众号上。他引导漂泊在海上的职工们一起打造了一个精神家园,在广袤的海面上锚定住寂寞的灵魂,满足船员们的情感文化需求,也锤炼了船员们不忘初心、爱岗敬业的精神。

在上海市总工会印发的《关于命名第十一批“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决定》中,马立广劳模创新工作室赫然在列,该工作室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小家、上海市模范职工小家、上海市职工创新工作室。

疫情期间“封闭式”管理坚守岗位

今年上半年上海疫情爆发时,马立广和“三航风华”号在上海临港风电厂进行海上风机维修工作。这并非是他第一次来到临港,在2018 年期间他就参与了上海临港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此番“故地重游”,看到多年前安装过的风机,他依然能想起当年遇到的考验。“虽然外人看起来都长得差不多,但我们船员一眼就能分辨出它是几号机,还能和你讲述很多它的运输、吊装故事。”

“三航风华”号在疫情中采取“封闭式”管理,马立广和船员们“舍小家为大家”,严格贯彻防疫措施,坚守岗位进行作业。当时船上物资紧缺,淡水食物和一些物资补给生活用品不能及时送到船上来,他们有时候一天就吃两顿饭。但即使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马立广和他的团队依旧没有耽误生产,顺利完成上海临港二期、东海一期等海上风场4 台海上风机维修工作。马立广骄傲地说:“当时面对重重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还是高质量完成了公司生产要求,对我们来说还是比较有成就感的。”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要风雨兼程。”这句源自汪国真创作的诗篇《热爱生命》中的话,也是马立广的座右铭。马立广用亲身行动实践着这句话,朝着自己的目标,攻克一道道艰难险阻,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不平凡的坚守。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三航风华”号承载着他和他的理想行驶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他依旧能无惧风雨、奋勇向前。

猜你喜欢
临港风华劳模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上海临港的海
百年风华
百年风华·感受景芝那片红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百年风华
穆欣欣:最是风华正当时
鱼珠旧城改造调整! 黄埔临港黄金岸线建设再提速!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