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梦华
一个劳模,一面旗帜;一份坚守,一份力量。
自上海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本市各级劳模、工匠第一时间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主动参战、跨前作为,在抗击一线、民生工程、后勤保障等领域发挥专长、贡献智慧,以实际行动诠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汇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带领社工半夜排摸楼组信息、连夜采样核酸,清晨处理百姓买菜、配药、拿快递、送医看病等数百通电话,中午抓紧谋划四个小区8000 多人的核酸检测,每天夜晚核酸结束后,累到话都说不出……这是上海市劳模、来自嘉定区嘉定镇桃园社区书记诸海霞在疫情期间的日常。后期,诸海霞也被送往酒店进行集中隔离了。在将手上工作移交之后,诸海霞仍然没有停下工作,还通过电话做着力所能及的协调工作。她是这样说的,“劳模冲在一线,没有商量!”
诸海霞的同行,同为上海市劳模的嘉定区新成路街道沧海社区书记薛文华,有着同样的故事:小区核酸检测时,她带领全体社工奋战到凌晨1 点,连续多天只睡3 小时,凳子成了临时的床铺。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志愿者们也纷纷在安排好老人子女后,紧张地投入到抗疫一线……
3 月,上海实施封控管理之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电信南区电信局公众客户中心主任助理吴文巍就成了一名“救火队员”,无论政企客户还是公众客户,只要找他,有求必应。
这一天,吴文巍接到一社区的紧急求助信息,原来是大规模核酸检测登记时因网络拥堵,造成了居民排长队、聚集感染风险增加。
由于几年前主导建设过该社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点,吴文巍对现场很熟悉。该社区以老建筑为主,不乏众多历史建筑,建筑类型多样,信号覆盖有一定难度。考虑到居民区随时可能会封闭,于是,吴文巍连夜想好方案,准备好设备、网线、工具等物资,第二天一早就赶到达社区。经过一个小时的现场部署,信号达到预期效果,将信号覆盖范围扩大到2 万平方米,原先每条信息登记耗时从十分钟缩短到30 秒,效率提升20 倍,不仅解决了网络拥堵问题,而且实现了轻便灵活、快速部署、成本低廉的效果。
同时,他也向社会公开推出“抗疫网络优化公益服务”,积极推广这项新技术,惠及更多有类似问题困扰的社区,为广大和疫情赛跑的工作人员赋能。
抗疫防疫期间,杨高公交承担了部分转运任务。转运队伍中的公交突击队,每天都冲锋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确保转运任务能正常有序推进。
上海工匠、来自上海浦东新区杨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的卢航及所在团队投身疫情防控突击队服务各类应急转运任务。为更好地完成任务,他和同事们紧急改装转运车辆,利用有机玻璃有效将驾驶室与车厢进行了隔断,打造出疫情防控“隔离”车厢,有效阻断了驾驶员与被转运人员接触,坚决阻断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疫情二次传播风险,实现了安全转运。
疫情之下,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正所谓“民以食为天”,“菜篮子”和“米袋子”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面对上海老百姓吃饭难题,来自上海老饭店的上海工匠罗玉麟一直在想:如何发挥自身力量,为上海疫情做一份贡献?
疫情期间,罗玉麟与沪上多家知名餐饮老牌企业联合吹响了“集结号”——除了借助外卖平台持续供应餐食以外,还首次开通了以“豫园文化饮食集团”为名的联合微店。“‘豫园文化饮食集团’专供各大社区,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从门店现有菜单里挑选口碑好、宜配送的一些产品,尽量丰富品类,同时兼顾居民家里的实际情况。”罗玉麟说,“选择一些相对易保存、易操作的产品在微店里上线,助力社区的餐食供应,让市民能安心居家。”
自3 月27 日以来,上海智慧城市建设“领军先锋”、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晶带领着团队,响应抗疫号召,连续奔赴世博方舱、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虹桥会展中心方舱等抗疫一线,部署大规模抗疫机器人系统。
面对奥密克戎变异病毒株的高传染性,潘晶迎难而上,用时1 天在世博中心方舱医院1、2、4 舱部署完成28 台医用高水平消毒机器人,药品配送机器人与医疗废弃物转运机器人也纷纷上岗。与此同时,在上海最大规模的、共有1.5 万张床位的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他带领团队率先部署15 台医用高水平消毒机器人,为整个N5 收治区提供环境安全保障。钛米机器人承担方舱最刚需又最消耗医护人力的消毒、发药、医废处理等任务,有效地缓解了医护资源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