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桐 杨平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近年来,社区在保障城乡人口最低生活待遇、医疗、民政和教育资助方面,在居民就业、治安、文化娱乐等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已成为政府联系广大基层人民的重要平台,社区与教育之间的参与、互动和协调,是实现社会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区性教育活动的过程。[1]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委员代表曾多次提到将0-3岁托幼服务纳入学前教育规划,探索“社区化”“就近化”的托幼服务模式。可见,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在不断上升,那么如何整合多方教育主体的力量,推动以社区为依托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是解决社区学前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面向东营市各社区的幼儿家长及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此次共发放128份问卷,回收128份,有效问卷120份,数据有效率为93.75%,参与此次调查的对象覆盖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尽力保证调查对象的平衡性以及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因现行的社区学前教育已有研究较少,研究工具不完善,本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编制了《以社区为依托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的调查问卷》。该问卷由28个客观题和2个主观题组成,问卷包含“家长对以社区为依托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的需求”和“以社区为依托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已有现状”两大部分,主要从认知理念、参与意愿、内容需求、教育形式、时间及场所、人员配备等方面展开调研。
1.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理解不透
家庭是社区的细胞,家长对社区教育功能的认知与理解,影响其参加社区教育的意愿和需求。关于家长对社区学前教育的认知程度(见表1),调研中有的家长对社区学前教育完全不了解;部分家长有一定了解,但没参与过有关的活动。在访谈中,当问及家长“您认为什么是社区学前教育”时,家长普遍认为是“除幼儿园外,社区开的各种面向孩子活动”,由此也可以看出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理解还不够全面,认为学前教育即主要依靠幼儿园发挥作用,忽略社区在教育中的主体价值。
表1 家长对社区学前教育的认知程度
2.家长参与意愿较高,但顾虑并存
家长是社区学前教育活动参与的主体,其参与意愿和顾虑影响社区教育的开展进度。大部分家长表示非常愿意参加社区的各类教育活动,但同时存在着顾虑和担忧(见表2),75.8%的家长对社区开展教育活动所提供的人力、物力资源的可靠性存在顾虑;68.3%的家长认为社区现有活动条件不足,在实地走访中也了解到,当前社区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于外聘及兼职教师,导致教育活动开展的时间、频率和质量不一。
表2 家长参与社区教育的顾虑担忧
3.家长对教育内容需求更为全面,期待学习“干货”
家长及学前儿童是受教育的主体,教育内容是否满足二者的需要,影响其参与社区学前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家长对社区学前教育内容的需求(见表3)。由数据可知“掌握一项技能”“提高自理能力”“了解安全知识”这三个选项的选择率较高,说明家长更倾向于在社区活动中获得他们感兴趣的“真才实学”。而选择 “安全托管服务即可”的近七成是0-3岁幼儿的家长,则反映出家长对早期教育相关内容需求度极高,同时有45位家长选择了“学习小学知识”,可以看出家长对儿童提前学习小学内容的需求较大,但是科学的幼小衔接应该注重儿童的学习规律和特点,过早提前学习对儿童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
表3 家长对社区学前教育内容的需求
随着“三胎”政策的放开,0-3岁婴幼儿的养育也成为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社区是家庭教育的支撑,也应为0-3岁婴幼儿家长提供教育服务(见表4), 其中“亲子关系”“疾病防治”“智力开发”都是婴幼儿家长迫切需求的教育内容。
表4 0-3岁婴幼儿家长对社区学前教育的内容需求
1.教育形式偏向传统,缺乏时代性
教育形式体现社区对学前教育的理解,传统的社区教育服务已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从社区学前教育活动形式的现状(见表5)可以看出,社区现有教育形式多数为记录幼儿成长情况、幼儿心理健康门诊、幼儿疾病预防宣传、早期育儿知识宣传等,但现在比较热门的早教课开展的次数少,且有时为早教机构的商业化宣传,教育形式未能紧跟时代发展和家长需求。
表5 社区学前教育活动形式
2.0-3岁婴幼儿教育内容不够全面,缺乏创新
虽然社区已开展过0-3岁婴幼儿教育类服务实践,但活动时间短、频率低。且参与过活动的婴幼儿家长也反映,与幼儿园合作的活动通常是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而亲子活动的形式也多是趣味运动会。一位家长这样说:“我参加过几次家长课堂,刚开始觉得老师讲的很好,但是多参加几次会发现内容几乎是差不多的,我还是更希望能有系统的学习。”这种重复性的教育宣讲活动打击了家长的参与积极性,而家长更为需求的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专业育儿辅导,现有的教育内容显然不能满足。
3.教育机制不完善,缺乏规范性
社区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规范的运行与管理机制,现阶段的社区学前教育活动依靠的主体是幼儿园,通常由幼儿园发起与社区环境相关的活动,如带领幼儿清扫社区垃圾、开展志愿服务等。在实地走访调研中,社区缺乏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是主要依赖幼儿园教师及外聘教师,在调研中,有部分幼儿园教师认为幼儿园与所在社区间缺乏有效沟通,这主要是缘于社区教育领域缺乏相对完善系统的运行机制。
1.完善运行机制,推进科学育儿工作
政府部门应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工作运行机构,促进各社区形成互动式的家庭社区工作机制,拟订以社区为依托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发展方案,宏观调控各方资源,集合家庭-幼儿园-社区三方力量,促进育儿工作向科学全面的方向发展。同时,加大财政支持,拓展社区儿童活动空间,为社区教育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实践基地,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2.以政府为主导,明确社区学前教育管理机制
我国的社区学前教育多为自上而下由教育系统推动,实施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该社区的幼儿园或有先进思想意识的领导,未能使全体居民在思想意识上对社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有统一的认识,也就不能调动起全体居民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利用社区内多种资源。[2]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宣传力量,自上而下的推动社区学前教育普及推广工作,同时制定具体、操作性强的法规政策和管理办法,达成社区学前教育的有序化、系统化管理。
1.构建社区学前教育工作网络,加强社区学前教育宣传力度
社区作为承担教育工作的主体之一,应联合卫生保健部门及教育机构向家长普及教育知识,协同构建教育工作网络,同时可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模式,通过线上媒体开发网络课堂、制作教育视频、在业主群里推送相关教育相关内容,线下可在社区中设置教育知识科普栏、举办教育讲座等,通过双途径、多模式的宣传与推广,满足家长的需要。
2.整合多方力量,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
首先,社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实践场所;其次,社区可充分开发与利用已有的环境资源和人力资源,例如邀请社区居民带领幼儿进行职业体验,参观社区内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最后,社区应加强与社区幼儿园的交流沟通,借助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探索本社区的特色教育文化,开展丰富的社区教育活动,打造社区教育品牌。
1.发挥家长的主人翁作用,沟通交流育儿经验
家长应增强在家庭-幼儿园-社区三方教育主体中的主人翁意识,将被动接受转换成自主交流。例如,家长可以自发组织育儿互助队,发挥不同的家庭的教育优势资源,开展育儿交流分享会等活动。同时,发挥家长的职业优势,带领社区内幼儿认识社会职业角色,例如请医生家长为幼儿讲解换牙的知识,请警察家长为幼儿开展防骗的宣讲等。
2.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提供高质量陪伴
家庭是儿童的成长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稳定和睦的家庭氛围和家长的陪伴是儿童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家长应注重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与陪伴,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与分享体验,例如“说说心里话”亲子交流、“我喜欢的书”亲子读书活动、“以我的视角看世界”亲子生活体验、“一起去探险”亲子户外活动等。
【相关链接】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Shandong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Chemical Technology),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学校于2003年3月成立,时称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05年3月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13年11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市人民政府、胜利石油管理局三方联合签署合作协议,携手共建胜利学院。2021年1月转设为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山东石油化工学院。2022年2月18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在东营正式揭牌。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石大、师专两个校区,占地约1140亩,校舍建筑面积37.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91万册、电子图书291万余种;建有各类实验中心和实训室182个;设有8个教学院,开设34个本科专业及15个专科专业;有在校生9300余人,教职工579人(专任教师4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