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茜 孟玥 马光利
“我们仅仅用了48 个小时,就完成了郑州登封、荥阳、巩义等地的100余个隐患点的排查和评估,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负责人介绍。
入汛以来,为全面摸清全市地质灾害点情况,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对辖区内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和评估。接到任务后,该中心立即成立由50 名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组,按照任务分工,加班加点,按时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工作。
7月25日,大暑第3 天,天还没有亮,登封市调查组的工作人员已经带着各自的工具向目的地进发。
“嵩岳寺塔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一定要仔细检查。”中心高级工程师冯保军指着附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介绍,“要解决这里的安全隐患,需要改水道来避免洪水对塔四周墙体的冲刷。”
作为登封市调查组组长,冯保军带领技术人员排查得非常仔细,上山坡、下沟渠,找出引起地质灾害的原因,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
工作中,有着丰富地质灾害防治经验的冯保军,一直保留着地质队伍“师带徒”传统,经常手把手向新地质队员进行知识传授,帮助他们练好本领,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请报告你现在所处位置岩层的岩性和产状。”在巩义市小关镇小关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李坷凌朝着半山腰的李晓亮喊话。
实地调查
“岩性为砂岩,产状倾向235°、倾角7°。从目前情况来看,岩层倾向、坡向基本一致,极易产生顺层滑坡。”李晓亮扯着嗓子回答。
喊话的两人是父子关系,李坷凌是父亲,教授级高工、河南省防汛应急专家指导组专家,也是巩义调查组组长;李晓亮是儿子,巩义调查组成员。作为组长的李坷凌,为了尽快让大家熟悉工作,掌握工作要领,在调查前,以小关村地质灾害点的滑坡灾害为例,对大家进行调查前的培训和技术讲解。
“通过实地演练,学到了很多实用技术,为今后解决技术难题提供了经验。”李晓亮说。
7月25 日下午5 时30 分,天气突变,队员来不及反应,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因为大雨,我们找不到坐标上标注的滑坡地点。”正在登封市唐庄镇王河村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的陈蕾在微信群里发出求助信息。
“可以试试给群测群防联络员联系。”“仔细观察滑坡的各种迹象。”“我在附近,可以过去。”……暴雨没有挡住大家的热情,微信群里很快有了回复,陈蕾和大家商量后,决定邀请在附近的冯保军一行前来会商解决。
不到半小时,冯保军带领调查组就到达了现场,简单了解情况后,准备开始实地调查。为防止意外发生,他们十几人前后手拉手,蹚着水摸索着向前走,急促的雨点打在脸上,他们顾不上用手擦,甩甩头,眯着眼继续前行。经过多次奔波和实地查看,下午6时40 分,终于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此时,天已黑,他们这才穿着雨水浇透的湿衣服,蹚着积水返回了驻地。
通过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7月27日,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如期提交了高质量的核查报告,得到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领导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