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新强,俞思宇
(1.江西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333200,江西,婺源;2.江西省婺源县农业农村局,333200,江西,婺源)
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是配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外延范围的重点环境建设项目,由于它对鄱阳湖五大入湖水源——饶河的直接影响极大,因此,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资源的保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流域综合管理科学发展提高江西省生态环境质量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婺源饶河源湿地公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减少环境污染,严守红线,高压管控,加强湿地保护宣传,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等措施。
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是2010年9月批复创建的省湿地公园,2013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批复创建国家湿地公园。2016年8月获批“国家湿地公园”,2020年4月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婺源饶河源湿地公园位于皖、浙、赣3省交界的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县境内,湿地公园地理坐标为东经E117°50′55″~117°54′22″,北纬N29°15′20″~29°19′40″之间[1],饶河源湿地公园主体属星江水系,北起秋口水电站,南至星江大桥,主要包括星江干流及其周边滩涂,涉及到的周边村庄主要有:渔潭、王村、香田、向阳、汤村5个村庄,武口、文公、天佑、蚺城、儒学前、花园城、文博、沙城8个居委会[2]。公园总面积为346.6 hm2湿地面积为320.6 hm2,湿地率为92.5%[1,3-4]。湿地公园内湿地生物多样,景观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
婺源饶河源湿地公园内湿地资源全部为天然湿地,参照《湿地公约》中的湿地分类系统,结合野外调查,湿地公园中湿地划分为2类(河流湿地和沼泽湿地)4型(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森林沼泽、草本沼泽)(表1)[1]。
表1 江西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类型表
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淡水资源丰富,水岸线曲折漫长,沿岸滩涂,形成了大量大小不一的湿地。湿地植物资源丰富,湿地植物中,蓼属(Polygonum)包含种数最多,莎草属(Cyperus)次之。据资料记载及对湿地公园植物资源考察,初步统计湿地公园共有湿地维管束植物58科、169属、218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6属、6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51科、162属、211种(双子叶植物38科、111属、149种,单子叶植物13科、51属、62种)(表2)[1]。
表2 婺源饶河湿地公园维管植物组成表
通过实地调查,在婺源饶河源湿地公园及周边山林发现野生脊椎动物共计404种,隶属于34目100科,种数占江西已知脊椎动物总种数的47.8%。其中,鱼类有5目14科75种,种数占江西已知鱼类37.0%;两栖动物有2目6科21种,其种数占江西已知两栖动物的52.5%;爬行动物有3目11科42种,其种数占江西已知爬行动物的54.5%;鸟类有17目50科214种,其种数占江西已知鸟类的51.0%;哺乳动物有7目19科52种,其种数占江西已知哺乳动物的49.5%。湿地公园附近月亮湾区域发现有蓝冠噪鹛(Garrulax courtoisi)野生种群,在我国仅分布在江西婺源,200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ver3.1,属极危(CR)等级动物。湿地公园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2种(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37种(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鸳鸯Aix galericulata等)[1]。
饶河源湿地公园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实行分区建设和管理(表3)。
表3 婺源饶河湿地公园功能分区面积比例表
尽管婺源县在湿地资源的保护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人类活动,对饶河源湿地资源的破坏和不合理利用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威胁着饶河源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备受国内外关注的是珍稀的蓝冠噪鹛,蓝冠噪鹛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鸟类之一,一度被认为已经绝迹,根据2016年对婺源蓝冠噪鹛的野外数量统计结果为323只[5],且近一半集中在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但是近年来婺源县为地方经济发展,重点招商引资开发项目——婺女洲徽艺文旅特色小镇和水墨上河古镇,大面积侵占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域,数百年的高大参天古村名木(以香樟等国家保护树种为主)被挖,茂密常绿的阔叶林被毁,另外近年来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和高铁建设,喧闹的杂声,使蓝冠噪鹛栖息地严重受损,现在饶河源湿地已很难发现蓝冠噪鹛的行踪。
在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非保护区和部分保护区内,仍有投毒猾捕水禽的现象。在渔业方面,使用有害渔具、毒鱼、炸鱼的现象时常发生。这些活动直接破坏了湿地的野生动物资源并干扰了栖息地正常的环境,使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也减少了生物的多样性。
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为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由于国家级湿地公园的日常管理工作涉及到环保局、水利局、旅游委、城乡建设管理局、规划局、紫阳镇、蚺城办、秋口镇等20多家单位和部门,需要协调的工作比较多,一个股级单位协调起来比较困难,不利于开展工作。
宣教形式内容比较单一,缺乏故事、漫画、动画等多元化的互动性强、寓教寓乐的宣教模式,与国家级湿地公园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另外由于近几年气候异常,多次的婺源山洪暴发,导致湿地建设初期的监测设备损坏严重,早已不能满足湿地日常的监测功能,湿地监测缺少必要的监测设备,湿地监测数据缺乏实时性、连续性和规范性。
根据饶河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要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900 m2的访客中心及相应的接待设施,以满足国家级湿地公园基本服务功能的要求。而在实际的创建过程中,考虑到建设访客中心建设资金、建设周期等问题,到目前也没有建设访客中心。
随着婺源经济发展及旅游的开发,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有日益恶化的趋势,依据湿地资源“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为保护好现有的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湿地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地,针对婺源饶河源湿地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月亮湾蓝冠噪鹛栖息地保育区域(20 hm2)主要以保护蓝冠噪鹛栖息地和水质安全为目标,要严格控制周边村民对本区内蓝冠噪鹛及其栖息地的影响;采取严格措施对现有的水质进行保护,拦截外源污染;加强水生动植物的保护,构建结构完善、功能完备的水生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物种多样性;以保护蓝冠噪鹛的繁育栖息地为重点,改善和提高鸟禽栖息环境。星江天然湿地保育区(192 hm2)以保障“鄱阳湖的生态安全”和恢复多样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为目标,对现有河道内的滩涂在不影响行洪的条件下,应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促进恢复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河滩和江心洲湿地生态系统构建,以营造不同类型的生物栖息地,构建安全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星江流域成为“生态的河流、健康的湿地”,保障作为鄱阳湖五大动脉之一饶河上游的水质安全。
该区位于婺源城区东门桥以南区域,总面积38.5 hm2。该区湿地受到一定程度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下降或部分丧失。本区应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恢复已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根据现有微地形地貌条件,通过局部改造、部分重建、系统整理和连通,构建出生态功能合理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恢复草本沼泽湿地、灌丛湿地和森林沼泽,使其恢复到受损前的自然湿地状态,保护好饶河源湿地自然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景观资源,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湿地生态过滤场、人工生态浮岛、人工湿地重建等。
为了有效保护和恢复饶河源湿地,要严格遵守已出台的《江西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婺源县蓝冠噪鹛自然保护小区管理办法》《婺源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在湿地公园生态红线范围内,禁止一切的开发建设,叫停河流上游排污不达标的工厂企业。重点加强对湿地公园内珍稀物种的保护,特别是蓝冠噪鹛野生种群,维持生物的多样性。
婺源属于人多地少的区域,面对婺源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饶河源湿地公园周边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再加上饶河源湿地漂亮的景观非常吸引游人参观拍照,要严格控制游客对于湿地生态保护完好区域的频繁进入,合理规划旅游路线,例如可在月亮湾等一些湿地核心区域设门岗,并派专人守护,合理划定游人和本地居民的活动范围,制止人为活动对湿地的过度干扰。
饶河源湿地公园位于婺源境内,湿地公园与现有的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相结合,除了调蓄水源、净化水质、保存物种、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生态效益以外,湿地景观与当地乡村文化景观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倍增效应,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拓展旅游深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游览,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要利用各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对群众广泛宣传保护湿地的意义、作用、目的和法规政策,在每年的“爱鸟周、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等环保活动中,突出对湿地保护的宣传,使广大群众形成爱护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良好自觉行为[6]。深入社区(乡镇)、学校、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走进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关爱湿地、感恩湿地”系列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湿地科普讲座、观看湿地声像视频、走进湿地公园、发放湿地宣传手册(单)等形式和手段,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关爱湿地、保护湿地资源”的良好氛围。
为全面掌握饶河源湿地公园的野生动植物的详细情况,适时监测湿地公园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定期提供监测数据和报告,并进行分析研究,为饶河源湿地的管护以及生态保育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应更新添置专业的湿地监测仪器,实时在线采集、传输、分析湿地公园的水质、空气、土壤等参数[7]。
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湿地,实现婺源饶河源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湿地科学研究,积极参加与有关国内外科研单位间的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建立饶河源湿地公园合作研究科研团队。努力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湿地保护专业管理水平,组织参加多种形式的有关湿地保护管理的培训学习活动,或选派有培养前途的管理人员委托或继续深造,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进、留住专业人才,使之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安心工作。另外要多渠道筹措湿地保护资金,争取经费和技术的援助[8],把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为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文化丰厚,融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湿地公园,使其成为婺源对外展示的窗口和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