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富,何景颐
(1.河南大学,河南开封 475001;2.衡水二中,河北衡水 053099)
高中阶段对应着高考,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一般而言,在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是以稳定为原则。而在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下,促使高中学生在这个重要阶段进行转学。众所周知,北京市高中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代表,本文针对高中学生转入北京市高中就读的过程中,到底需要哪些准备,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学习挑战展开探讨。
由2018年《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依托社会大课堂完善中小学实践育人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高中阶段着重培养公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培育爱国情怀。由此可知,北京市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非常重视,在培养高中生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及培育爱国情怀上不遗余力,期待学生在自身学习成长过程当中,不仅仅是要考高分,进名校,更要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并且融入了考试评价内容中,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育人要求。
在《意见》中,除了对于北京市高中学生的发展方向外,对于要求的具体内容,也有明确地指出,包含了关心他人、社区和社会发展,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理解并践行社会公德,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着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激发科学探索热情,提高综合运用实践技能、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意表现的能力。增强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选择能力、在社会大课堂辅导完成的要求,开展适当强度和必要时间的学工学农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志愿者实名注册,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实施“翱翔计划”。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情况记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从具体要求中,可以知道北京市高中生除了自身学习之外,还需要有几项不同的准备:1.主动、持续地参加志愿服务,提前接触社会,进而能够对自身有更深的认识。2.拥有将所学知识透过综合实践及科学探索的方法,在自主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创意解决问题。3.加强自身生涯规划的意识,及早思考未来要做什么?要学什么?
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指在主动性、有效性的原则下,关于自身的学习管理、时间规划、资源管理、健康管理能力的总称。因为任何的自我管理,如果不能坚持发自内心,由内而外,并且不能以促使自我实现目标为前提,就不符合主动性及有效性的基本要求。
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帮一个人聚拢有效资源,实现最佳资源分配,进而达成人生的各种目标。自我管理能力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重要且基本的,它的养成并不是在步入社会后,而是在高中阶段,因为高中生比初中生心理更加成熟并具有更良好的判断力,而自我管理能力是高中生在本硕博阶段时还能够有良好表现的最佳保证。
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指面对未知事物时能抽象出该事物的特征,并融合已知的概念,形成一种自身对该未知事物的理解,随后以一种有序的、环扣性强的学习步骤进行学习,最终能掌握该未知事物的本质,实现自身的深度学习。学生的资源管理能力指的是基于自己的内在及外在资源,进行最有效配置的管理能力。包含时间管理能力(包括确立有规律的学习时段、使用固定学习区域、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学会对分心的事物说“不”、自我奖励学习上的成功等)及学业求助[1]能力两种。
健康管理能力是指管理自己身心健康能力的总称,身心健康是每个人最基础的生理需求、是高中生全面发展的基石。它既要求学生作息规律、饮食均衡、合理分配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又要求学生能够正视自身心理压力,积极与家长、老师进行沟通、调节,寻找适合自身的心理疏压方式,以此来辅助调节不良情绪。
高中生的科学学习方法,指在日常学习中的预习、听课、笔记、复习、检测、反思五大步骤。
在预习过程中,需要在学生脑中建立知识的初步框架,有明确的逻辑推理过程,还需要在建立初步框架中提炼出自身的问题,并在课堂上高指向性地听取该问题的相关内容。故学生在预习阶段的自我要求为:1.找出三个重点;2.找出这三个重点之所以是重点的理由;3.找出在预习过程中所发现的至少一个问题。
听课指的是既听出教师明确强调的重点,又能发现虽然未强调,却很重要的重点。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必须先有充分预习,由于脑中已有初步的知识框架,故在课堂中,比较容易发生自己脑中已知与教师授课内容的碰撞,进而听懂了,或是发现更深层的问题。据笔者长期观察发现,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逐字逐句地说、有放慢速度地说、有加重语气地说、有肢体动作大地说以及说完之后有停顿等说法中,经常是该教师认为的重点,因为这些非语言信息,正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因为非常想要让学生可以听懂,所以才会产生的,故学生应充分结合预习结果以及听课观察力,既要重点听取并解决预习中的问题,又要紧跟课堂思路,及时发现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还要不断发现新的疑问,才能实现最好的听课效果。
笔记指的是在课堂上,能迅速将捕捉到的重点,依据学生的认知模型转化为符合学生自身认知架构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所听取到的知识类型,应该按照内容、重点、问题及难点、创造性的见解(指不同于教师授课内容、不同的思考角度或是自己想到的应用)等四类进行记录,建议以四色笔进行分类,黑色记内容、蓝色记重点、红色记问题及难点、创造性的见解以绿色记之。在笔记格式上,据笔者观察,高中生常用而且效果良好的笔记格式是康奈尔笔记法,在这个笔记法中,需要在最上面一栏写下本页标题,而在左侧的索引栏上写下笔记内容名称及概括,在右侧的内容栏上写下笔记内容,下面的概括栏中写下自己对该页笔记的总结。
例如[2]
表1 笔记示例
复习指的是在上完课后,回想、分类、补充、总结该堂课重点,并在预习表里写下这堂课中所发现的课前预习问题解答。
以上述预习表为例,就是在问题栏的下方“发现”中写入。
表2 “发现”内容示例
在康奈尔笔记的下面概括栏中,写下每一页的自己概括,包含了考法、知识点联系、知识点重要性、陷阱等内容。例如:
表3 康奈尔笔记示例
检测指在学习完一学科一天的课后,针对该日所学的作业或是一段时间后的该学科针对性检测。反思则是指在完成检测后,针对错题所做的具体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需要各个学科的错误归为两种类型十六个方面,包含知识储备问题、答题技巧问题两类。在知识储备问题中,主要有知识残缺、基础不牢、概念混淆、记忆不准、资料误导、对错不分和分辨模糊等;在答题技巧问题中,有审题错误、解答不规范、解决不当、技能不熟、未明规律、时控不好、表述有误、书写不好[3-4]等。将错题中的错因提炼出来,进行归类、统计,并针对高频率错因的类别做主要练习,次高频率的错因类别辅助练习,能最好地将高中错题本的功能最大化。
解决问题,是高中生在三年学习生涯中,最终要培养出来的核心关键能力之一。国内对于问题解决能力主要以杜威的问题解决能力定义为主,分为问题识别、问题解决及问题反思等,而在本文中的对应指向是高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此分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及学科问题解决能力等。日常解决问题能力是指科学地解决日常问题中,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与情境性等特征问题的能力[5],而学科问题解决能力是基于学科思想及学科语言,采用学科专门的表述及流程来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以物理学科的问题解决能力为例,该能力是一种集各种基本能力(观察力、识记力、情景想象力、思维能力等)于一体的综合能力,也是实现对物理知识认识第二次飞跃的基本保证[6]。
在2007年刘建伟对138名高一及高二学生的研究中,通过分析学生答题过程,发现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要素主要有表征问题能力、识别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自觉检查、反思的能力。其中主要对应到高中生日常学习的解题过程的能力为前三项。表征问题能力指先了解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目标,能准确地表征问题,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条件和目标联系起来;识别和分析问题指理解题意及发现问题中的隐藏条件的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指把物理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及运用数学进行思考、列式、画图、计算的能力。
例如,高一物理题目:
气球下悬挂一重物,以v0=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达到离地高度h=175m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久落地?落地速度多大?
一、表征问题:
1.已知:
(1)速度、加速度公式。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公式。
2.目标:求出重物到达的最高点与地面的距离。
3.考查内容:此题考查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匀减速上升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隐藏条件:
1.绳子断裂后由于重物有初速度,因此应先做竖直上抛运动,再做自由落体运动。
2.减速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相同。
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运用数学中的二次函数解决问题。
依本文论点,做好共同学习准备可以符合在1990年全人教育学者签署的“全人教育宣言”上的十大教育改革原则中的七项,包含了:1.教育最主要、最根本的目的是培育人类发展的内在潜能。2.每个学习者都具有独特且有价值的能力,每个个体都内在地具有创造性,有独特的身体、情绪、智力和精神需求的能力,拥有无限的学习能力。3.教育是经验的产物,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多种感官参与的个体与世界间的互动过程[6]。4.重视教育过程的完整性,完整性意味着每个学科应就丰富的、复杂的、整合的生活现象提供不同的视角。5.在学习的阶段,必须提供选择的机会。6.教育应培育一种对人类经验伟大差异性的欣赏。7.教育必须从它与生活的一切形式的深切关联中有机地发生出来。故对于非北京的高中生而言,科学地为自身学习能力发展进行研究、深化并养成习惯,着实是高中三年中的最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