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山,张 雷
(1.西安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城乡水务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2.西安景天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西安市是国家明确建设的3 个国际化大都市之一,自2018 年11 月官方正式确认《大西安2050 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来,西安市走上做大做强的康庄大道,到2020 年底,西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台阶,“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六维支撑体系基本建立。规划到2050 年通过实施“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战略,包括了咸阳市的渭城、秦都、杨凌等3 区6 县和渭南市的临渭区、富平县共计24 个区(县),大西安都市圈面积将达到1.76 万km2,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居全国前列,全面建成引领“一带一路”、亚欧合作交流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基石,既不可或缺又无以替代。随着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的快速发展,区域内供用水市场及需水量不断扩大。在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政策力度持续强力驱动下,涉水行业部门均看好这一机遇,伺机而动。我集团公司作为西安市城区内唯一的自来水供应和最大的污水处理服务机构,应依托本土地域优势,开拓先行,扩大业务范围,壮大自身实力,优质服务于大西安都市发展建设,将公司打造成“建管”双强的一流现代水务企业。
规划大西安都市圈水资源主要由降雨产生,分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类型,地表水主要由河道径流产生,地下水主要由降水渗漏和河道水渗流补给。
境内河流大多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共有渭河、浐河、灞河、涝河、沣河、黑河、石川河等57 条(包含漆水河、沋河、涧峪河)较大的河流。其中过境河流3 条,分别为渭河、泾河、石川河,其余均为境内河流,都发源于秦岭北麓和骊山丘陵区,为渭河的一、二级支流,峪口以上山高林密,人迹稀少,水量充沛,河流上游水质良好。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从时间上看,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 月~9 月。从空间分布看,径流主要分布在山区,山区径流占地表径流总量的86.4%,是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平川和台塬阶地区仅占13.6%,秦岭山地是西安市水资源涵养区。主要河流流域水资源量见表1。
表1 规划大西安区域较大河流水资源统计表
规划大西安降水总量为74.2 亿m3,自产水资源量为31.46 亿m3,占降水量的42%。自产水资源量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6.58 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7.27 亿m3,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复量为12.39亿m3。客水量来源于渭河、泾河、石川河,其值分别为55.7亿m3、20.66 亿m3、2.15亿m3,客水总量为78.5亿m3,加入客水量后,规划大西安水资源总量为109.9亿m3。其中南山支流水资源量24.55 亿m3,可利用水资源量14.73 亿m3。
到2019 年底,规划大西安人口达到1597.8 万人,根据陕西省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测算,域内水资源情况见表2。
表2 大西安规划区域可利用水资源统计表 面积:km2;水资源量:万m3
区域内水资源总量45.68亿m3,其中地表水22.08 亿m3,地下水23.6 亿m3,重复计算量2.68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85.91 m3,为全国2077.75 m3/人的14%,全省1279.84 m3/人的22.34%,按照国际公认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标准,低于500 m3/人,为极度缺水地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30.95 亿m3,其中地表水13.25 亿m3,地下水17.7 亿m3。大西安规划除目前西安市以外的11个区(县)水资源更加匮乏,地域内河流稀少,用水大多依靠地下水资源。
可以看出,规划大西安都市是严重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3、全国的1/6,大西安规划区域属资源性缺水地区。随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西安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水资源短缺状况进一步加剧,科学、合理、高效利用和节约水资源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课题。
西安城区供水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的双水源供水体系,在充分考虑本地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基础上,通过“蓄、引、调”等措施,确保用好当地水,蓄滞入境水,保护地下水,充分利用雨水和再生水。通过对各类水资源进行有序的调配,优化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格局。
到2020 年底,西安市区域共修建水库92 座,蓄水总库容4.34 亿m3,兴利库容3.28 亿m3。共修建供水厂28 座,设计日供水能力423.09 万m3,供水管网工程全长4977.08 km;供水面积约10978 km2,涉及供水人口1020.35 万人。建成污水处理厂39 座,污水处理能力275.9 万t/d。全年污水处理量90283.76 万t,其中生活污水87373.07 t、工业污水2910.7 t。西安市2010 年~2019 年日供水能力变化表见表3。
表3 西安市2010年~2019年日供水能力变化表
2019年,西安市区的供水能力为423.09 万m3/d,其中地下水供水86.64 万m3/d,地表水供水287.22 万m3/d,污水处理回用、雨水49.23 万m3/d,管网漏失率9.21%,供水人口为1020.35 万人。年供水量20.88 亿m3,其中地下水供水9.96亿m3,地表水供水9.28 亿m3,其它水源1.91亿m3。西安市2015年~2019年供水量变化见表4。
表4 H1位置处稳定系数-时间变化关系
表4 西安市2015年~2019年供水量变化统计表 单位:亿m3
在全社会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情况下,全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2019 年西安市用水量为515.07 万m3/d,总用水量达到18.8 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4.57 亿m3,林牧渔畜用水0.94 亿m3,工业用水4.45 亿m3,城市公共用水1.85亿m3,居民生活用水4.35 亿m3,生态环境用水2.64 亿m3。万元GDP用水量由2010 年的48 m3下降到21.84 m3;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保持在0.70 左右水平;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由2010 年的85%提高到95.5%,污水处理量达到90283.76 万t。再生水产量6370.38 万t,利用量5328.96 万t;管网漏损率由2010年的14%下降到9.2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由2010年的46.4 m3提高到205.3 m3。西安市2011 年~2019 年用水量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2018年后随着农业高标准节水农田项目实施,农田灌溉用水在逐年减少,随着城市规模发展,工业、城市公共、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用水逐年增加。
表5 西安市2011年~2019年用水量统计表 单位:亿m3
规划大西安域内水资源总量为45.68 亿m3,其中地表水22.09 亿m3,地下水23.59 亿m3。可利用水资源总量30.94亿m3,其中地表水13.25 亿m3,地下水17.69 亿m3。地表水资源量中南山支流14.72 亿m3,可利用量8.83 亿m3。西安市2019年供水总量20.88 亿m3,其中地表水9.28 亿m3,(蓄水供水量5.54 亿m3,引水量3.34 亿m3,提水量0.4 亿m3),地下水9.69亿m3,污水处理回用、雨水等其它水源1.91 亿m3(其中水0.64亿 m3)。地表水仍有3.29 亿m3富裕可以开发利用。
由2011 年~2019 年西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可知,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逐年提高,经过几年的封禁涵养,地下水的开发程度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仍接近饱和,城区基本属于超采区。至2019 年大西安规划地下水超采区(县)名单见表6。
表6 大西安规划地下水超采区(县)名单
续表6
境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多年均超过65%,一方面西安市北部水资源严重短缺,社会经济发展靠开采地下水、挤占生态水维持;另一方面西安市南部的水资源又得不到合理利用。
《大西安2050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首次明确了大西安的格局和体量,在以西安、咸阳、渭南、杨凌、西咸新区为主体的约1.76 万km2规划范围内,实施“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空间战略,促进大西安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国家一级城市群。通过规划一批产业特色新城、塑造一批历史文化特色街区、打造一批现代时尚街区、落定一批城市重大项目、建设一批生态绿地公园、推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六个方面重点推进。
2050 年的大西安,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经济和科技实力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城市前列,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最终实现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和谐、城市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长治久安的社会和谐,将大西安建设成品质之城、特色之城、世界之城,成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
规划大西安面积除目前西安11 区2 县10096 km2,包括西咸新区882 km2,还攘括了咸阳市的渭城、秦都、杨凌3 区,三原、泾阳、兴平、乾县、武功、礼泉6 县4187 km2及渭南市的临渭区、富平县2508 km2,总面积达到1.76 万km2。随着大西安建设的发展,供用水将随之有较大的增长,这无疑给水利行业振兴发展带来利好机遇和发展前景,如何把握利用好这一机遇将成为每个水利企业的重大思考。规划大西安2030 年、2050 年用水量测算见表7。
表7 规划大西安2030年、2050年用水量测算表 单位:人口,万人;用水量,亿m3
预测到2030 年和2050 年规划大西安总需水量分别为29.42 亿m3和35.29 亿m3,而境内的可利用水资源量为30.94亿m3,可供水资源量不能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因此,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对资源性缺水的西安来说尤为重要。
近年来,集团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水务改革与发展及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利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水务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但水务事业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一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对称性,西安市北部水资源严重短缺,社会经济发展靠开采地下水、挤占生态水维持,而西安市南部的水资源又得不到合理利用。二是用水需求量快速上升与供水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西咸新区划归西安代管后,水源短缺问题日益加剧,需要加大水源和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三是黑河供水系统输水管线为单线运行,原水渠道已超过20 余年、曲江水厂供水管网运行已超过20余年,高峰期管网满负荷运行,存在供水安全风险。四是再生水利用管网滞后且利用率低,造成新鲜水浪费,再生水不能充分利用而直排河道造成浪费的不利局面。五是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深入,水务市场发展活跃,允许多元资本跨地区、跨行业参与市政公用企业经营,从事城市供排水业务经营。集团发展既有省属企业抢占资源的同业竞争,也有央企大兵压境的兼并风险,集团发展面临的挑战不断加剧。
城市供水安全是关系群众生活基本保障、关系群众幸福感提升、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西安是一个资源性缺水型城市,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水资源是制约性之一。为保障集团在建设大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发挥主力作用,确保集团公司在大西安的自来水供应优势和最大的污水处理服务机构,提出如下建议措施:
1)用好秦岭主水源。在抓好现有水源、管网、污水处理、改造建设工程的同时,全面调查考察域内地表水特别是南山支流地表水开发利用状况,建卡立档,定期巡查,充分掌握每条河流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必要时采取工程措施,力争南山支流地表水优先足额利用,逐步减少控制地下水特别是城镇地下水开采。
2)超前谋划、主动推进,宁可规划等发展,也不要发展等规划。以收购、兼并、合资、经营权受让等方式,寻机开拓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利用等市场。加快对大西安规划域内咸阳市、渭南市4 区7 县自来水厂的协商、整合,有序开拓大西安规划区域县市的前期水务业务准备。协同规划、建设、市政等政府部门,整体统筹、科学规划供排水、中水利用管网。积极主动配合省市水行政管理部门与域外调供水单位(引汉济渭、东庄水库、二期抽黄)联系协商,争取提供较大水量,确保大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用水安全。
3)加快荆峪沟调节水库、白鹿塬水厂、子午水厂等10座净水厂和引汉济渭输水网络、市内供水网络连通的配套供水管网建设,保障水厂有水供得出,大网旺季不缺水,优先充分利用好境内水资源。
4)治污为本,加大中水产业投入规模,加大污水处理中水管网建设力度,逐步提高处理中水的生产量及利用率,力争到2030 年再生水生产量达到生活污水量的30%以上,利用率达到90%,到2050 年生水生产量接近生活污水量的40%,利用率达到95%以上。响应国家推行海绵城市的号召,积极实施城区雨水集蓄回灌,争取环保投资,因地制宜修建雨水集蓄水池,旱季回灌到中水管网利用,最终达到节约新鲜水资源,增加水资源的目的。
5)对运行年久的供水系统输水管道维修改造,主力关键管线采取双回路设置。继续加快对运行年久的配水管网、用户设施节水改造,建设管网检漏信息化系统,降低供水管网漏失率。
6)推行用户回访评价、监督制度,完善强化服务质量。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改革、创新发展力度,推选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敢于担当、业精技强、与时俱进的人才加入各级领导岗位,增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行业竞争能力。
7)建议域内水资源、水厂(自来水、污水处理)、管网(供水、中水)规划、管理等统一由水务集团实施。辟免水务市场改革,允许多元资本跨地区、跨行业参与,看似水务市场发展活跃及多元化,而缺失统一规划、管理,形成的重复规划,重复建设,各自为政,不良竞争的乱象。确保水务事业为规划大西安建设,域内市民福祉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