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就业为引领的高职建筑智能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2022-08-26 06:39张军汪雪梅张英
智库时代 2022年30期
关键词:智能化技能人才

张军 汪雪梅 张英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伴随着物联网、5G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舒适居住环境的追求,以智能、便捷、节能、绿色、低碳为特色的新型智能建筑不断出现,传统定义的智能建筑逐步转向以直接数字控制器(DDC)、工业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与之相适应,服务于智能建筑之建造、运维的人才严重短缺,表现在:从业人员与相应岗位不匹配、人员技术能力滞后于现有技术水平,因此,为行业提供符合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必然任务。

建筑智能工程技术专业成立于21世纪初,与建筑电气、建筑设备等传统专业相比沉淀时间不长,从人才培养的供给方面来看,因其人才培养模式大都沿用传统的课堂→实习→企业模式,行业技术的快速更迭使得企业需要大量能够适应当前技术要求的、用得上、顶得住的高技能建筑智能化人才,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工学结合”教学方式作用,提升“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效能,从而带动专业调整和课程建设,改革课程、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重新打造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匹配行业发展需求的必然途径。

一、建立以高质量就业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方案必要性

在21世纪初,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开设初期,相应的智能大厦理念尚未普及。以楼宇自动化(BA)、通讯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3A)作为智能大厦的主要标志。大多数大厦的智能体现在通讯自动化和部分楼宇设备的自动化,相关建筑智能化企业主要是配合强电分部进行网络综合布线,在此基础上进行视频监控等系统安装。因此,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是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等,比较适应当时的企业技术现状。

随着我国物联网、5G等技术的发展,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以信息科技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的智能建筑逐渐成为21世纪的建筑时尚。智能建筑在3A基础上增加到5A,即SA(安防自动化)、FA(消防自动化系统),建筑智能化工程所包含的内容迅速增加。

新技术的大量应用成为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的特点,如DDC控制技术、组态技术、总线技术、网络视频传输技术等已经成为业界技术人员必须掌握要素。智能调光设备、DDC设备控制集成设备、安防设备、停车场诱导设备、智慧消防等智能化设备逐渐广泛应用于诸如写字楼、高级宾馆、商场、医院、停车场等新兴建筑,这也要求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快速胜任相关设备的施工、监理、管理、维护甚至推销产品的要求,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现有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培训和培养工作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施工一线的需求。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较大的调整空间,以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因此,以行业需求为前提,以高质量就业为引领,探索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则是保证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需要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适应新型建筑设备智能控制技术的高技能人才,综合了电气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业组态等多学科领域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技术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具备敬业、守信、开拓、创新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零距离”上岗建筑智能化企业,快速胜任智能工程设计和施工、系统安装调试、项目管理等岗位。但因局限于教师自身素质、传统教学方式等,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在实际教学中,更加注重教材中内容的传授,忽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是涉及多学科的专业,该专业需对电气控制技术等专业课程有扎实的基础,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源进行知识内容的拓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不同的知识内容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与理解,才能更好地形成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

(2)教学内容的选取需要与行业技术进步相适应。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像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分支,部分课程偏重于强电方向,例如: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的建筑供电与照明课程,其定位方向适合专业岗位需求,但是套用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上却不适合,只能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应该体现在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与施工、安防系统安装、综合布线工程技术等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上应该更好地适应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现状,这样,培养的毕业生才能与企业的需求相符合。因此,现有教学内容的选取和侧重点的定位必须要做出与行业现状相适应的改革。

(3)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需要提高。为培养适应企业需求、毕业即就业的高技能人才,需要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教师必须深入研究企业需求,改进教学方式,使得培养的学生更加贴合行业实际。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适应行业技术发展,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要不断提高,同时也必须对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做出改变。打破以往老师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方式占据主体、期末考试“一卷定成绩”的做法,避免出现学生不能对技术技能有直观感受、难以深入理解,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使得学生掌握的理论针对性强、专业技术实践操作熟练。

(4)实训体系与实训环境不能适应专业实训实习的需要。应通过人才模式改革,探索校企合作共建模式,打造具有“教学、培训、科研、生产、社会服务”五位一体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建立适应专业培养目标的实训实习体系。

三、以高质量就业为引领的高职建筑智能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一)掌握准确的人才需求数据

实现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前提是掌握企业目前的人才需求。因此,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之前,首先选择行业内典型的企事业单位作为调研对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掌握企事业的人才状况以及人才需求调查,通过对获得的数据分析、综合、比对,建立专业人才需求模型,进而以此为据,总结出行业中不同类型企业需求人才的共性特点,确定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包含岗位核心能力、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培养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改进和完善培养模式。

(二)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与“1+X”证书制度相结合,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探索,坚持育训结合、书证融通,提高育人质量

重构课程体系,“项目教学+技能鉴定”一体,实现“岗证融通、课证融通、课赛一体”,将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取证要求、低压电工特种作业证和二级建造师考试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建筑智能化技术中的安防系统等子系统的设计安装、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的岗位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及全国职业大赛要求、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岗位技能要求、行业企业的员工能力要求植入到教学内容中,构建符合岗位需求的教学模块,通过多种形式的技能大赛、技术比武、岗位证书取证、企业评价等多方面评判教学质量评判依据,形成闭环链条,使教学内容始终具有前瞻性与适用性、教学质量能够保持较高水平。

图1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图

(三)课程标准的制订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重点打造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探索精神。根据行业发展现状,依据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和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纳入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中,使课程内容具有前瞻性与适应性,培养学生“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职业技能,实现“课赛一体、课证融通、书证融通、岗证融通”。

1.赛证融通

通过日常教学和技能大赛,实现“赛证融通”。各种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最能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分析大赛赛题、培养选手参与大赛、凝练大赛对选手的要求,辅以行业岗位群的职业要求,将这些要素有机融入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中,以若干项目教学要求实现技能竞赛的项目要求,将全国技能大赛的赛题库解构,归纳知识和技能模块,融入课程技能训练中,实现“教、学、做一体”,以大赛评分标准内化为对学生技能考核的标准。在教学中模拟企业团队运作方式,分别担任设计方、施工方、运维方等角色,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效率意识、规范意识、成本意识;在团队合作中,锤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创设小组竞赛模式,培养学生的熟练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从多方面培养一专多能、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技能人才。

2.课证融通

选取岗位证书取证要求内容,融合到相应课程教学中,以课程考核合格作为取证中部分内容免考的依据,实现“课证融通”。例如,《安防系统安装》课程内容中融合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取证的部分内容,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即实现了职业资格培训的部分要求,在后续取证中,相应内容可以免试。

3.书证融通

将课程体系中的若干专业课程如“楼宇智能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与二级建造师考试内容对接,上课即取证培训、培训寓于教学过程中,既使得教学内容适应工程实际,也为学生考取资质证书打下基础。

(四)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高技能人才应该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只有执着于对自身职业的热爱,才能精益求精、专注专业,具备精湛的一技之长,从而创造出伟大的成就。只有大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融工匠精神于课程教学之中,实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才能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根据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如承压能力、纪律约束、仔细、耐心、规范应用能力等,凝练不同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找到职业素养与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的契合点,制定相应规范要求,如要求学生行为规范、举止文明、谈吐文明、耐心倾听有效沟通等,使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向同行、紧密结合。

(五)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训模式

校企紧密结合,将企业培训认证体系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共同打造专业、课程,培训师资、共育人才,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与技能内化为企业岗位要求,更好地实现“零距离上岗”。教学实企业岗位施的目的是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授课产生强烈的共振,避免教与学脱节。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必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有机化为若干模块,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启发式等,最终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作为评判教学的标准。通过开展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着重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深入沉浸在技能提升的螺旋通道中。建立常态化的教师说专业、说课程机制,强化育人理念,使教师始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以打造优质课堂为抓手,不断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

(六)改革考核模式

根据行业企业需求,以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为基准,打破传统课程考核方式,采取多种考核方式:

(1)过程化考核:完成一个项目立即进行考核学生的项目能力;全部课程完成后,设立对应大赛、取证、证书取证应考的实训周;改进现有课程设计,内容与企业项目、取证、大赛紧密结合;对毕业设计进行创新,以目前正在进行的真实企业项目作为题目,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指导学生,同时教师也进行毕业设计,不断加深对项目技术的理解和提高。

(2)企业实践考核:实行现代学徒制教学,考核评价由企业导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进行,以工程项目为考核内容,重点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应用、技能的熟练程度以严谨、细致的工匠作风。

(3)赛、证考核:建立以大赛、取证、证书取证成绩为标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学生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证取证等作为学分的一部分,以赛、证结果代替部分课程考核。同时,通过分析评判教师和学生参与校内、自治区和全国技能大赛成绩,电工特种作业证、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取证率,国家注册二级建造师证书取证成绩,还能检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偏差,提高教学质量。

(七)融合职业教育与“互联网+”的要求

充分利用应用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通过开始创新创业课程、参与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打造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新技术在建筑智能化领域的不断应用,行业企业需要大量能够适应岗位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技并修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与之相适应,建筑智能化专业必须以校企双方内在核心需求为引领,将教学标准应融入建筑智能化相关专业人员职业标准,构建共生共长、相互融通的校企合作模式,达到人才供给侧精准对接行业需求侧之目的,才培养出更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应用型技术人才,实现高职建筑智能化人才的高质量就业。

猜你喜欢
智能化技能人才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人才云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劳动技能up up!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