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申跃峰,赵凤霞,苗立波
(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北京 100094)
艾滋病在我国传播流行已经30 余年,在传播途径、感染人群、流行地区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如今我国艾滋病传播流行已经演变为经性途径传播为主,2016 年经性途径传播占当年新报告HIV 感染者人数的95%,异性性行为占67%[1]。暗娼作为商业性性服务的提供者,既是感染HIV 的高危人群,也是HIV 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的重要桥梁人群[2],是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的重点[3]。控制艾滋病疫情在暗娼人群的传播,将有助于减少HIV经性途径传播,从而控制艾滋病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为全面了解海淀区暗娼人群HIV 和梅毒的感染状况及流行特征,对(2016 ~2020)年暗娼人群哨点监测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对象 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每年的4 月~6 月为艾滋病哨点监测期,根据场所类型将海淀区内发生商业性性交易的场所(桑拿、夜总会、洗浴、足疗、歌舞等)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按比例随机抽取场所,被抽中的场所中所有的暗娼均纳入调查。
1.2 方法 采用全国统一的调查问卷,征得被调查者的知情同意后,由经过市级培训的疾控或社区调查员对其进行一对一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行为学特征,接受艾滋病相关服务的信息,血清学检测结果等。其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共8 道问题,答对6 道及以上者判定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问卷调查后同时采集被调查者5ml 静脉血液,进行HIV 和梅毒检测。HIV 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初筛阴性判定为阴性,初筛阳性者则采用另一种不同原理或者不同厂家酶联免疫试剂复查,阳性者采用蛋白印记法进行确证检测,确证阳性者上报至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梅毒抗体初筛使用ELISA 方法,初筛阳性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或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RUST)进行复检,两次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则判定为梅毒抗体阳性,否则判定为阴性。检测具体流程由实验室工作人员按照试剂说明书和国家统一标准进行。为确保监测质量,所有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现场设有督导员及时核查问卷内容,查看是否有缺漏项,逻辑错误等,不符合要求的问卷视为无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 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导出后采用SPSS 23.0 进行统计分析,描述监测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行为学特征、接受艾滋病相关服务的情况及血清学检测结果,并分析梅毒抗体阳性率的影响因素,使用卡方检验,不符合卡方检验标准的采用Fish 确切概率法,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2016 ~2020)年,海淀区共调查998 例暗娼,年龄在(16 ~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4±8.1)岁;样本来源以中档暗娼为主,占82.57%,其次为低档暗娼,占12.83%,高档暗娼占4.61%;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占42.18%,其次为已婚,占39.18%,同居和离异或丧偶占18.64%;文化程度以初中和高中或中专为主,共占79.36%;调查对象以外地户籍为主,占92.48%;(2016 ~2020)年暗娼人数分别为199、199、200、200和200(见表1)。
表1 (2016 ~2020)年海淀区暗娼人群哨点监测一般人口学信息[n(%)]
2.2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2016 ~2020)年,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8.89%、73.87%、88.50%、97.50% 和99.00%, 总 体 呈 上 升 趋 势(χ2=74.663,P<0.001)。调查对象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全部回答正确的比例从2016 年的30.65%上升到2020 年的76.50%(χ2=116.5,P<0.001),每年回答“通过生殖器外观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吗”这一问题的正确率均为最低,但正确率逐年升高(χ2=80.111,P<0.001),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n(%)]
2.3 行为特征 (2016 ~2020)年,调查对象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69.85%、59.80%、89.50%、72.50%和86.50%,总体呈上升趋势(χ2=22.875,P<0.001)。(2016 ~2020)年,暗娼人群最近一个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10.55%、20.10%、4.00%、5.00%和4.00%,总体呈下降趋势(χ2=19.919,P<0.001),有时使用比例分别为34.67%、28.64%、13.00%、48.00%和15.00%,总体呈下降趋势(χ2=3.954,P<0.047)每次都用的比例分别为54.77%、51.26%、83.00%、47.00% 和86.50%, 总 体 呈 上 升 趋 势(χ2=19.935,P<0.001),见图1。
图1 2016 ~2020 年海淀区暗娼人群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
2.4 接受艾滋病相关服务情况 (2016 ~2020)年,海淀区暗娼人群过去一年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以及艾滋病咨询的比例,除2017 年下降外,均逐年上升;同伴教育接受比例2017 年明显下降,其他逐年上升,见表3。
表3 调查对象接受预防干预服务情况[n(%)]
2.5 血清学检测 (2016 ~2020)年,海淀区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未发现HIV 阳性病例。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2/199),1.00%(2/199),0.00%(0/200),0.50%(1/200)和0.50%(1/200),各年度梅毒抗体阳性数目均较少。
2.6 梅毒抗体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年龄、户籍、民族、婚姻、文化程度、场所档次、最近一个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最近一年是否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检测、最近一年是否接受过同伴教育纳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0 岁以上及外省市户籍高于其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 和0.016)。见表4
表4 (2016 ~2020)年海淀区暗娼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海淀区(2016 ~2020)年暗娼人群哨点监测未发现HIV 阳性者,梅毒抗体阳性率较低,与吉林省及北京市石景山区、密云区暗娼哨点监测分析结果一致[2,4,5]。
说明既往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在该人群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已到达90.00%以上,同国内其他研究结果一致[6-8],但最近一个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63.43%,表明该人群存在明显的知行分离现象,研究发现,在性行为中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艾滋病的传播[9]。针对这一现象应该加强暗娼人群安全套使用技能培训,做到知行合一,同时还应培训他们说服客人使用安全套的技巧和能力[10],使得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00%及以上才能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续表4
知晓率调查中“通过生殖器外观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吗”这一问题的知晓率每年均最低,但逐年升高,说明海淀区这些年在暗娼人群中的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最近一年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相关服务的暗娼达88.18%,而最近一年做过艾滋病检测的仅为25.00%,表明海淀区的宣传服务覆盖面较广,但在促进艾滋病检测方面还有待提高,要针对流动暗娼开展持续、深入、高频的宣传教育,提高检测意识,实现艾滋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暗娼人群的梅毒感染率较低,但是30 岁以上外省市户籍高于其他人群,由于梅毒和艾滋病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且感染性病后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由于外省市户籍人员流动性较大,接受宣教的可持续性较差,因此日后工作中要重点加强此类人群的艾滋病及性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海淀区2017 年暗娼人群接受干预服务的比例下降,受本年度疏散流动人口政策的影响,场所中被调查人员存在由服务人员替代暗娼人员的现象,导致接受干预服务及同伴教育比例均下降。本调查显示2019 年海淀区暗娼人群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均较低,经与场所工作人员访谈了解,由于判定时将是否使用安全套作为依据之一,导致该人群不敢使用有关。
综上,海淀区暗娼宣传干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知行分离现象,流动暗娼知识知晓情况有待提高,还应继续加强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