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静依,葛书林,赵 洋
(山东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田径运动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性项目。“得田径者得天下”“田径是运动之母”等一直是对田径运动重要性的真实写照。近20年来中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以51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一名,但是,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中国的田径竞技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其他项目的水平。近年来,中国田径运动优势项目、潜在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投掷项目、跳跃类项目和长跑项目上。“阴盛阳衰”局面凸显,男性运动员的优势项目没有发挥出来,后备人才缺失,需提升教练员的水平,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把握项目制胜规律,发展科学化训练。
优势项目指的不仅是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而且还会在未来的国际比赛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的各种竞技运动项目[1]。近年来,中国田径项目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2],中国女子投掷类项目实力有一定的提升,女子标枪项目运动员吕会会、刘诗颖在世界田径标枪项目排名中,分别位于第一第二的位置,领先于世界田径标枪项目的其他运动员,女子铅球、链球项目也在世界排名中处于领先的位置。“竞走”是中国田径运动的优势项目,也是备战世界大赛的重点项目,女子竞走一直处于世界强国的地位,多次在世界三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3]。中国竞走项目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在世界排名中也一直排在第一、第二的位置。男子三级跳远也一直是中国在亚洲范围内的优势项目,在各届亚运会中均有奖牌收入囊中,但在世界级田径比赛中,中国男子三级跳远项目远不及其他世界级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中国男子跳高项目近几年也有一定的发展趋势,男子跳高多次在世界级比赛中名列前茅,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潜在优势项目是指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得奖牌或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并有可能在未来重大国际比赛中实现突破的竞技体育项目[4]。中国近几年潜优势项目发展较快,水平或高或低,可利用空间很大。中国近几年在国际比赛中,潜优势项目也多次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例如男子跳远、男子100m和男子4×100m、男子跳高和女子跳远、跳高、撑杆跳高等项目。其中男子100m和4×100m主要是以苏炳添、张培萌为代表的几位短跑运动员创造了不错的成绩。男子跳远主要以王嘉男、李金哲为代表的几位跳远运动员在近几年的田径赛事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王嘉男在雅加达亚运会中以8.24m的成绩摘得金牌。中国女子撑杆跳高近几年在世界排名中能够排到前八位,是一个很不错的突破,女子撑杆跳高项目有望成为中国的田径运动中的一个优势项目。中国女子跳远和跳高项目近几年也有一定的发展,在世界田联排名中,中国跳高运动员黄敏排在第15位,也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待发展项目是指在国际重大赛中从未取得过成绩或从未有进入国际大赛资格的竞技体育项目。中国女子100m、200m、400m等短跑项目,从未在国际大赛中取得过成绩甚至从未有过进入国际大赛的比赛资格。中国男子项目中200m、400m、800m、铁饼等项目也属于中国田径运动中的待发展项目。
从整体上看,中国田径运动的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女子投掷项目和男、女子竞走项目上。潜优势项目近几年也有了不错的发展,男子短跑、男子跳远、女子撑杆跳都有着一定的发展潜力。在对待待发展项目上,可以采取科学的训练手段来促进待发展项目的提升。
将田径运动项目分为三大类:速度性项群、快速力量性项群、耐力性项群和综合性项群,并统计第18届雅加达亚运会中国田径运动项目中获得前三名的运动项目,见表1。
表1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的中国田径运动竞技水平分析
由表1中可知,中国在快速力量性项群中优势占比相对较高,从获奖牌数上来看,女子投掷类项目所获奖牌数最多,其中金牌数和银牌数各占4枚,足以看出女子投掷项目占据很大的优势。在快速力量性项群中,男子跳跃类项目也获得不错的成绩,跳远项目有一金一银的好成绩,跳高项目拿到了一枚金牌,男子撑杆跳高拿到了一枚银牌,男子三级跳远和女子跳远分别拿到了一银一铜的好成绩。在耐力性项群中,女子20km竞走拿到了一金一银的成绩,竞走项目较其他项目相比还具备一定的优势。速度性项群中,苏炳添获得男子100m冠军并以9.92s的成绩打破亚运会纪录,为中国短跑事业奠定了新的里程碑,在综合性项群中,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夺得银牌。
总体来看,在中国田径运动项目中,快速力量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占优势。除此之外,速度性项群在此次比赛中也有很大的突破,100m还破了亚洲纪录。而耐力性项群中的竞走项目、快速力量性项群中的投掷项目,运动员实力充足,具备再次冲击奖牌的实力。
2019年多哈世锦赛中获得前三名的运动项目见表2。从表2看出,中国田径运动一直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阴盛阳衰”的现象非常严重。
表2 2019年多哈世锦赛中国田径运动竞技水平分析
从表2还可看出,在世界级的田径比赛中,国进入前三名的只有女性,男性处于弱势地位,“阴盛阳衰”的现象非常明显。在这次世锦赛中,进入前三名的运动项目都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包括耐力性项群中的20km和50km竞走和快速力量性项群中的铅球和标枪,其中女子20km竞走的前三名都被中国运动员包揽,女子铅球获得冠军,女子标枪夺得第二名和第三名。
总体来看,中国田径运动中的优势项目在各个世界级的田径比赛中已充分体现,女运动员发挥的也较好,“阴盛阳衰”的局面逐渐凸显出来,男性运动员的优势项目没有发挥出来,导致前三名没有中国男性运动员。在中国的优势项目上,运动员的实力不容小觑,但后备人才的缺失可能会使中国的优势地位有所动摇。应加强投掷类和竞走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才能继续保持中国竞走项目和投掷项目在世界田坛中的地位。
在世界田联网站中,可以查询到某个运动项目中所有运动员在这一年中的该项目的运动成绩以及排名,该表从世界田联网站中获取数据并根据田径运动的不同项群将运动项目分组,包括速度性项群、快速力量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从2020年世界田径项目排名中可以看到,中国快速力量性项群项目在世界前20名中占了大多数,包括优势项目男子跳远和女子标枪在2020年中排在前两位,女子铅球的最好成绩排在第1位。在速度性项群中,中国女子200m项目,出乎意料的排在了第10名的位置,有望在未来几年冲击世界前8名。中国男子110m跨栏项目自刘翔以后就没有优秀的后备人才来补位,从2020年的世界排名来看,男子110m跨栏项目的最好成绩排在了第6位,是一个不小的突破,再接再厉。在耐力性项群中,竞走项目一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但从2020年的世界排名来看,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女子20 km竞走排在了第4、第5、第6名的位置,在世界中的优势地位有被动摇,应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为在奥运会中取得金牌做好准备。
表3 2020年世界排名前20的中国田径运动竞技水平分析
表4 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中国田径运动竞技水平
总体来看,中国在2020年世界田径运动项目中进入前20名的运动员还是相对较多的,女子投掷类项目和耐力性项群中的女子竞走项目依旧保持了优势地位,但后备人才欠缺。速度性项群中短跨跑项目、快速力量性项群中跳跃类项目和投掷类项目进入前20的人数可观,后备人才充足,具备冲击前八名的实力。
由表4可知,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中,中国田径运动在很多项目上有了不小的突破。速度性项群中,中国选手苏炳添打破了亚洲纪录,在100m决赛中跑出了9秒83的好成绩,是历史性的一刻。苏炳添在面临退役的情况下,有了这一突破是值得中国人肯定的,但在苏炳添之后,有无后备人才继续保持苏炳添的荣耀,值得期待。在4×100m的比赛中,中国男子、女子都稳定发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快速力量性项群中,中国女子标枪和铅球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刘诗颖和巩立姣在东京奥运会中夺得金牌,吕会会在标枪项目中也取得第5名的好成绩。朱亚明在三级跳远比赛中夺得银牌,这是近几年中国在世界级的三级跳远项目中夺得的为数不多的奖牌。在女子撑杆跳高项目中,中国选手获得第8名的好成绩。耐力性项群中,中国男、女子竞走都没有发挥出最高水平,在20km竞走中女子获得铜牌,男子取得第7名和第8名的好成绩。在800m项目中,王春雨获得第8名的好成绩。
总体来看,中国田径运动员在此次奥运会中都有了不小的突破,快速力量性项群中铅球项目和标枪项目继续保持了优势地位,三级跳远银牌的出现是中国在这次奥运会中的一个亮点。在速度性项群中,苏炳添打破亚洲纪录是中国田径运动参加本次奥运会一个最大的亮点,让我们中国田径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根据近四年中国田径运动竞技水平发展现状,分析得出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在亚洲地区还处于一个相对领先地位,主要表现在中国快速力量性项群中的女子铅球和标枪,耐力性项群中的竞走项目以及以苏炳添为首的速度性项群中的100m,其他潜优势项目在亚洲地区,也处于一个相对良好的地位。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竞技田径运动除了几个优势项目以外,整体上处于一个弱势地位。在近四年的比赛中中国潜优势项目不断地进步,待发展项目不断地突破,优势项目也在不断地保持,期待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从文章的上述四个表中可以看出,只有女子铅球和女子竞走项目在近四年的大型比赛中进入前三名,并表现出良好的持续性,其他的优势项目或潜优势项目稍纵即逝,这说明中国田径运动在后备人才的培养上还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使运动成绩起伏较大,出现断层。
现阶段的运动队主要是以科学化训练为主,教练员不应该仅靠自己的感觉来判断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应该运用科学化的训练手段来培养运动员。重点提升教练员的科研意识,运用科技来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5]。
运动员的年龄是影响和制约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中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年龄和世界优秀选手有很大差异。调查数据显示,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在速度力量性项目、耐力性项目和综合性项目上中国女子年龄分别小4.89岁、6.34岁和5.15岁,男子分别相差4.53岁、5.65岁和4.87岁。中国优秀男、女田径运动员 平均年龄为 21.07岁和20.75岁,分别相差5.46和5.02岁。[6]由此可见,中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出成绩较早,退役早,保持最佳竞技能力的时间短。
近两年,中国田径运动有了不错的发展,但与世界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刘翔、王军霞等优秀运动员因伤病和年龄等问题退役后,我们在国际上的竞争水平下降,缺乏在国际大赛上夺冠的运动员。就目前来看,中国在世界上的优势项目仅有女子铅球和女子竞走项目。像男子跳远、男子跳高、男子竞走等优势项目如果正常发挥,也有夺得奖牌的希望。但中国还有不少项目的运动员达不到比赛的标准,也就是说连站在世界赛场上的资格都没有,更无从谈起要有所作为[7]。
在前几年的亚洲赛场上,中国田径实力还处在较高的位置,多次在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中荣获金牌、奖牌及团体总分第1名。但近两年,随着日本田径运动的实力回升,原苏联五国加入到亚洲的一系列比赛中,对中国的优势地位产生了一定的威胁。在2018年的雅加达亚运会中,本属于中国的优势项目却被日本和东欧一些国家夺走了奖牌。必须认识到这一点,积极采取措施,认真筹备,才能保住中国田径在亚洲的优势地位。
近年来男女竞走项目一直是中国竞技田径的优势项目,是国内乃至国外一些大型体育赛事的获奖与夺牌的传统项目,中国竞走项目具备一定的实力,总体从摘取奖牌上来看,中国竞走队在本届亚运会交出了不错的答卷,充分显示出了竞走队的实力,但从成绩上发现男子竞走项目成绩有下降的趋势,但女子竞走成绩一直在保持稳步上升,这是让人喜忧参半的。
女子投掷项目表现出强劲的实力,女子投掷项目作为传统优势项目,应该保持获奖实力,让冠军队员带领新队员训练,保证夺牌的概率,保证投掷人才厚度,避免成绩下滑,巩固优势,在相应的带动下也要提升中国男子投掷项目的竞技实力,整合优化资源,加强理论与实践创新,保障运动员的训练要求,让运动员专心致志训练,强化训练动机,选拔更多适合的后备人才,用以老带新的模式巩固中国现在女子投掷项目的集团优势,保证项目可持续发展[8]。
男子跳跃类项目在本届亚运会上的收获是两金两银一铜的成绩,相比女子跳跃类项目成绩不错,王嘉男在男子跳远中获得金牌并破亚运会纪录,使男子跳远有了一个长足的进步,其他的跳跃项目也获得一些奖牌,但在成绩上看本届的成绩与 16届和 17 届相比有所下降,成绩下降令人担忧。
近年来,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在潜优势项目和待发展项目上有了一点突破,但有存在尖子不尖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在潜优势项目和待发展项目上投入的科学研究不多,如果我们将这些项目作为重点来抓,无疑会成为中国田径运动的重点发展项目。另外女子撑杆跳高和男子三级跳远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我们应该加强这两方面的科研投入,同时不断提高待发展项目,从而整体提升中国田径运动的战略水平[9]。
在目前,中国的竞技田径运动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是特别完善,导致很多项目出现断层现象,如何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成为现阶段的难题。首先应根据现阶段体教融合的要求,加强运动员文化课的学习,避免运动员出现文化水平低的现象。其次,在运动员选材上应注重科学选材。科学的选材不仅能够延长运动员的寿命,而且有利于后备人才的培养[10]。最后,应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政府主导培养的负担,还能增加资金的投入渠道[11],提高后备人才的培养效率。
对项目的专项特征认识不深,对训练规律的把握和运用不准。中国田径优势项目如跳高、女子中长跑、女子投掷等项目,之所以能够形成突破,就是教练员对项目的本质特征及制胜因素的认识有了质的改变,实施了针对性的训练。教练员应加强对项目本质、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科技含量不足,过程监控的缺失,导致运动员长期处于不适宜的训练负荷下,使得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下降。因此,应该增加科技在竞技运动中的投入,提升教练员的科研意识、运用科技的能力、大力提升运动员的科学文化素养。在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出现瓶颈时,积极使用科学化手段,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在着力培养教练员运用科技手段的同时,应集训练基地和优秀运动队训、科、医、管一体化体制和运行机制,对运动员实施过程监控,为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提供保障[12]。
长期以来,中国运动员在重大田径运动比赛中发挥失常较为普遍。越是重大的国际比赛,运动员发挥往往较差,因此,应该加强以赛代练的这种训练模式,有目的、反复的参加比赛,积累经验,不仅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成绩,还有利于在大赛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现实中很多教练员忽视比赛的重要性,害怕比赛影响训练或以为多练就行,往往忽视了运动员的实战能力。要想在国际比赛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应多在思想认识和训练安排上多与世界发展趋势相接轨,适应国际比赛的要求。
近期提出体教融合的目标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发现多数高水平运动员因常年接受体育训练,投入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不足,造成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且对待文化课学习的态度不端正[13],造成后期有一部分高水平运动员在退役后没有较好的工作及收入。现阶段大力发展体教融合,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如100m亚洲纪录保持者苏炳添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在读博士,女子铅球世界冠军巩立姣和女子标枪世界冠军刘诗颖都是北京体育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这些竞技田径运动的精英都是在体教融合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这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在未来,成功转型为优秀教练员提供有利保障。
中国田径运动的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投掷和竞走项目,其中女子优势大于男子。近几年,后备人才缺失、优秀运动员成才早,运动寿命短、与世界水平相差大等问题是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发展的现实困境。面对这些困境,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应该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准确把握项目特征、发展科学化训练、加强以赛代练的训练方法来实现中国竞技田径运动的路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