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杨晓苏
“睡不好疼,心情差疼,紧张了也疼……”对很多人来说,头痛如同暗藏在脑中的“炸弹”,动不动就令人痛不欲生。如今,头痛已成为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期,挪威科技大学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联合研究显示,超半数人曾遭受头痛之苦,其中14%是偏头痛。
根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仅偏头痛这一种头痛类型就在致残原因中排名第二,在50岁以下女性中排名第一。偏头痛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其患病率不断增加,危害性等同于老年痴呆和严重精神疾病。
研究人员对1961~2020年底发表的论文进行检索,分析了357份关于头痛患病率的研究报告:有52%的人存在头痛,其中偏头痛占14%,紧张型头痛占26%,每月超过15天反复头痛的人占4.6%;头痛对女性的影响更大,几乎所有类型头痛都在女性中更常见,其中偏头痛患病率性别差异最大(女性17%,男性8.6%);偏头痛患者女性普遍在20~64岁之间,而男性在10~19岁之间的占比较高。与2007年的一项类似研究相比,偏头痛的患病率明显增加,而其他类型头痛的患病率没有增加。
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65岁人群中,偏头痛患病率为9.3%,也就是说,近1/10中青年受影响。偏头痛多起病于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发病高峰是35~40岁,女性偏头痛的患病率是男性的2.1倍。但女性在绝经期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会逐渐减少或不发作。
首先,偏头痛对身心健康影响比较大。从流行病学数据来看,在所有类型的头痛中,紧张型头痛发病率最高,偏头痛排第二位。但从疾病后果来看,紧张型头痛的疼痛程度一般为轻到中度,可通过休息、吃药缓解,大部分人无需就医;而偏头痛的疼痛程度为中到重度,还有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伴随症状,患者往往需要就医。
其次,偏头痛并发症严重。若不经规范治疗,会反复发作,头痛时间越来越长,发作频率越来越高,还可引起脑梗死、脑出血等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研究显示,偏头痛是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
虽说偏头痛不致命,但痛起来却会给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疼痛发作时无法工作或学习。偏头痛发作的主要症状是一侧或两侧头痛,大部分患者为胀痛,有的表现为搏动样痛(患者常常自述“像海浪一样一阵阵冲击大脑”)。一次典型的偏头痛发作分为四期:
前驱期。这一阶段患者会有情绪改变、认知改变、肌肉疼痛、食物渴求,或疲劳、厌食等不适表现。
先兆期。视觉先兆最为常见,多表现为视物模糊、暗点、闪光和黑蒙,部分患者有嗜睡、烦躁、无力、眩晕、偏侧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等。先兆期大约会持续5~60分钟。
头痛期。患者此时会出现头部疼痛,严重者有单侧或双侧搏动样头痛,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无法继续工作、学习或活动,需卧床休息等。绝大部分患者头痛期会持续2~3天,少部分患者持续时间较短,在30~60分钟左右,一些病情严重者会超过3天。
头痛后期。患者经历过一次头痛发作之后,往往会很疲劳,需要休息,即进入头痛后期。但有的患者此时还会有认知障碍、饮食冲动等。
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偏头痛在发作前是没有先兆的。也就是说,不是每个患者都会经历上述四期。
偏头痛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医学界认为,可能引发偏头痛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遗传因素。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很多偏头痛患者的直系亲属往往也出现过偏头痛情况。
2.内分泌和代谢因素。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多在青春期发病,月经期容易发作,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这提示内分泌和代谢因素参与偏头痛的发病。此外,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和花生四烯酸等代谢异常也可影响偏头痛发生。
3.生活方式因素。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其发病常常与多种诱因有关,睡眠不规律或睡眠不足、饥饿或饱食、压力过大、疲劳、咖啡因摄入过量、缺乏锻炼、饮食不均衡等,都是导致偏头痛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一些上夜班的护士常有偏头痛问题,就可能与此有关。
4.环境诱因。如噪音、强光刺激、较大温差、特殊气味(汽油、酒精、油漆等刺激性气味)等,都可能成为偏头痛发作的诱因。
虽然我国大约每10个人中就会有1个偏头痛患者,但很多患者没有及时就诊。偏头痛发作时,患者往往自己去药店买去疼片或头痛粉止痛。
通常来说,偶发头痛可以通过止痛药来缓解,但对偏头痛患者来说,只吃止痛药硬扛,会让发作频率越来越高。随着疾病的发展,偏头痛的诱发因素会越来越多,不吃止痛药就会头痛发作,进而导致止痛药越吃越多,有些患者甚至因滥用止痛药形成药物过度使用(连续3个月,每月使用止痛药超15天)。
部分患者即使就诊了,也只是要求医生开止痛药,并且治疗时断时续。临床上,的确有部分医生会施以“头痛医头”式治疗,没有按照偏头痛的诊疗规范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规范化的治疗。
绝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化治疗,可以减少发作次数或不发作。然而,偏头痛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很难彻底根除,因此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规避相关诱因,调整生活方式。首先要学习和掌握哪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偏头痛的发生和转归,然后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中有哪些需要改变。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记录偏头痛日记(详细的日记通常需记录几个月)。筛查出特定诱发因素,观察调整生活方式对偏头痛发作频率的影响。例如,饮食中常见的诱发因素有酒精、巧克力、含酪胺的食物(腌制品、熏制品、发酵食品等)、含咖啡因的食物(咖啡、茶)、味精、糖精、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食物(腌泡菜等)、柑橘类水果等。发作频率较高(每月2次以上)或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在偏头痛发作前接受预防性治疗,防止发作。
二是在头痛发作时迅速止痛。发作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非特异性止痛药,或曲坦类特异性止痛药,也可通过休息、针灸、行为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同时要积极避免偏头痛诱因。
还可以采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来放松身心、减缓疼痛,具体做法是:找一个安静的场所,集中精神;吸气时,紧绷肌肉5~7秒;呼气时,缓缓放松肌肉,约15秒;每个肌肉群一张一弛做两遍,体会紧张与松弛时肌肉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