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人民自治县民族小学 杨英平
我们对小学语文各个课型的预习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的习作预习情况不容乐观,如下图:
有44.4%的学生认为老师会布置习作预习,有37.11%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布置习作预习。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习作预习作业存在的问题是:1.不布置;2.少布置。
我们认为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更要精判学生的习作学情,在精判的基础上,做好二次教学设计,展开精准教学。
习作预习设计应立足于学生“自学”“习作教材”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对习作的把握,如:1.对本次习作为什么要写是否了解;2.对本次习作写什么是否明确;3.对本次习作怎么写是否清楚;4.对本次习作怎么评是否明白。
下面以五年级上册《漫画老师》为例,阐述习作预习组织的内容。
本课题组所在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对本段老师都是比较熟悉的,他们在前几年教师节就写过关于老师的习作,但兴趣基本不高。所以笔者就改变了原来的设计,改成教师节我们要举行“夸夸我的老师”的习作大赛,比一比我们班谁最会夸老师。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提升了。
笔者的第一次教学设计是以数学陈红梅老师为例设计的,但是了解了学生们网络习作预习的结果(下图是班级学生选择要夸的老师的情况)后,精准把握,及时改变了的这一设计。
改成以语文杨英平老师为例,习作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受益面就会更广,因为有68.42%的学生选择了杨英平老师,针对这些学生的选择进行调整,他们上课时就可能会更关注、更用心,效果也就会更好。
习作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当立足学生习作预习结果的精准研判,这样才能更精准选择教学材料。
习作教学中最难的内容就是“怎么写”的问题,笔者第一次设计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感性的认识,认定学生在选材中遇到的困难会大于在“如何写”中遇到的困难,因此计划用较长时间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选择材料。但是,看了学生预习时的试写,我发现自己的认识严重偏离学生的实际。比如,像下面这样的片段比比皆是:
题目:幽默的杨老师
片段:一天,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叫我们回答,有好多同学举手了。老师抽了李同学,刘同学就说:“咦,都不抽我!”杨老师听见了,就下去用书敲了刘同学一下,说:“我来抽你了!”
大部分学生选材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选了材料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因此,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把事例和特点”相融合成了教学的重点,改后以范例为导向,剖析方法技巧,课堂聚焦方法练笔。经过点拨引领,这个学生最后把这段话改写为:
一天,老师出了一问题叫我们回答,好多同学举手了。老师抽了李同学,李同学回答得不错,杨老师表扬了他。
刘同学看见了,嘟着嘴说:“咦,都不抽我!”
杨老师听见了,从讲台上走下来,来到刘同学面前,微微一笑:“来,杨老师抽你来了,快起来!”
“好的,好的。”刘同学满脸期待地站起来。
看着刘同学那神情,老师飞快地用书轻轻地敲了一下刘同学的肩膀。
这下,刘同学一脸懵的样子,委屈地说:“老师,你干吗打我呀!”
杨老师笑着跟大家说:“同学们,他刚刚是不是叫杨老师抽他呀!”
“是的!”同学们一边回答,一边大笑起来。
刘同学悻悻地坐下。他也明白上课不要随意讲话的规矩了吧!
基于学生习作预习结果的分析,从而改进课堂教学的设计,这为教师精准施教提供了可能,也为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提供了适切的帮助。
“写完后,可以读给你写的老师听听,问问他对你的习作有什么评价。”这是本次习作评价的要求,评价主体是习作的对象。通过习作预习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不愿意直接读给老师听。我就改变了方法:以微信的方式发给相应的老师,让老师写几句评价的语言,没想到学生们却是无比开心。
以习作预习分析为基准,巧搭习作支架,不但提高了习作教学的精准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习作素养。
若我有天国的锦缎
以耀眼的星光织就
有夜的暗蓝、昼的纯白
和晨曦的暧昧
我会把它轻铺,在你的脚下
可我,除了梦,别无其他
我一样地铺开来了,只是
轻些踩,别踩痛了我的梦啊
——叶芝《他渴望七彩的天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