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勐遮镇蓝莓产业发展建议

2022-08-25 11:55:32朱正萍孙翊博
山西农经 2022年15期
关键词:蓝莓农场

□朱正萍,孙翊博,谢 萍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1 勐遮镇蓝莓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次引进种植蓝莓,本土化的蓝莓于20 世纪90 年代栽培成功,经过多年研发,得到大面积推广,由企业带头在我国各地方发展蓝莓的商业性栽培。我国的蓝莓栽培面积和产量列居全世界第四位。蓝莓栽培面积由起初的24 hm(2001 年)发展到66 400 hm(2020 年);产量由2002 年的9 t 发展到2021 年的347 200 t。

勐海县勐遮镇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东接景洪市,东北接普洱市,西北与澜沧县毗邻,西和南与缅甸接壤。西双版纳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勐遮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暖夏凉冬区,海拔1 000~1 200 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8.7 ℃,年均日照2 088 h,年均降水量1 341 mm,全年有霜期32 d 左右。坝区内的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pH 值在5.0 左右,偏酸性土壤。勐遮镇的自然环境较适合蓝莓生长。

2016 年勐遮镇开始种植蓝莓,为了不断壮大蓝莓产业,农场逐渐引进了先进的机械设备、技术和专业人员,从以往的传统人力喷施农药、人工数据监测等,到现在半人力半机械化的种植生产模式,大幅减少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蓝莓的产量。以往的零散销售转变为现在以企业合作销售为主,提高了蓝莓的销量,推动了勐遮镇蓝莓经济发展。截至2021 年,勐遮镇农场蓝莓种植面积达1 500 hm,产业集群总产值60 亿元,每年地租总收入4 500 万元,果农人均年收入44 550 元,占纯收入的90%以上,6 万名果农增收致富,大幅提高了勐遮镇人民的幸福指数。

目前,农场的“互联网+”在线服务平台尚未建成,企业与客户之间没有建立新联系,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得不到反馈和及时更新,难以利用大数据对生产进行调整。

2 勐遮镇蓝莓产业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2.1 蓝莓种植品种单一

蓝莓种植品种的多样化决定了市场对蓝莓的需求度及满意度。目前,勐遮镇农场蓝莓种植有L4、L10、L11、L25 这4 个品种,品种比较单一。L25 产量为15 t/hm,L11 产量为18 t/hm,L4、L10 的产量高于其他两个品种,产量均为20 t/hm。由于蓝莓对季节性要求较高,导致蓝莓不能反季节生产,蓝莓品种的单一化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2 管理不到位

蓝莓生产培育对区域内的环境要求极高,例如土壤的含水量、pH 值、有机质含量以及区域内的日照时长等。很多农场内的员工对蓝莓的种苗生长习性了解不够深入,浮于表面,蓝莓种植过程中区域内的园区管理,例如除草、挖沟、喷施农药、施肥、采摘、修枝等都需要劳动力完成,但劳动力成本有限,部分园区的管理工作不及时、不到位,从而影响了蓝莓的健康生长,导致蓝莓长势差、晚熟或提前落果、残品多,产量下降。

2.3 蓝莓产业链短

勐遮镇以向大企业美国卓莓(Driscoll’s)的怡颗莓出售原材料为主,部分鲜果以零售的方式简单包装销往昆明、普洱、西双版纳等地的大型超市及高端商业广场,例如昆明恒隆广场、昆明同德广场,销售渠道比较单一,价格容易受市场价值波动的影响。由于加工及保鲜技术过于简单,蓝莓运输过程中容易烂果。蓝莓深加工能力不足,增值能力有限。

2.4 销售渠道单一,销售价格较高

勐遮镇蓝莓销售主要与大企业签订合约,部分商品零售,在运输、加工等过程中的技术不够完善,没有搭建“互联网+媒介”在线服务平台,市场内外部信息得不到有效反馈,中间商的利润增加,再加上蓝莓富含大量的营养元素,导致蓝莓价格较高。以昆明市为例,蓝莓鲜果每盒售价49 元,但每盒重量仅129 g,2019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干扰,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收入,导致消费水平下降,但蓝莓在市场上的零售价格并没有很大调整,价格仍然比较高,导致很多对蓝莓喜爱有加的消费者只能望而却步,转向购买其他水果。过高的零售价格抑制了消费者对蓝莓的购买力,降低了蓝莓的销量,对蓝莓产业的发展造成经济影响。

2.5 资金投入不足

企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如设备配置、技术研发、人才引入都需要充裕的资金。企业想要提高生产率,必然要有先进的机械设备、完善的生产加工工艺体系以及专业的技术人才。

当前勐遮镇蓝莓企业发展规模小,资金支持力度不够,企业本身资金不充裕,外资引入渠道有限,融资金额小。蓝莓农场资金不足难以引进技术、人才及设备,因此勐遮镇蓝莓产业的发展将会面临很长的“瓶颈期”。

2.6 缺乏高素质农技人员及充足劳动力

勐遮镇村民大多为傣族,文化水平较低,汉语口语水平低,全镇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比较严重,有能力的青年、中年人大多不愿留在农村,导致劳动力不足。

一方面,傣族是一个酒文化盛行的民族,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对于改善生活条件、接受更好教育、创造更好生活环境的积极性不高,在思想上处于相对安于现状的状态,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蓝莓产业发展。此外,蓝莓种植、水肥状态检测、病虫害管理、销售都需要大数据信息的反馈进行及时调整,这一系列操作需要具有相关农技知识和文化的从业人员来进行。当今“互联网+”的发展更是需要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农业技术的人才。但受到就业机会少、相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现实状况的影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不愿回勐遮镇,选择在城市发展。

另一方面,对蓝莓农场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够深入,例如采摘人员较少时,无法完成全部鲜果的采摘工作,延误采摘的最佳时期,导致鲜果浪费,造成经济损失;采摘人员过多时,不能保证鲜果质量,使蓝莓鲜果品质受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经济损失。此外,农场的工作人员大多为傣族,在语言沟通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工作积极性不高,处于一种比较懒散的状态,责任心不强,执行力度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3 勐遮镇蓝莓产业的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技术研发,培育新品种

我国的蓝莓种植相比国外起步较晚,90%以上种植品种从美国引进,自1990 年以来,85%的蓝莓品种申请了专利保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蓝莓品种栽培。

勐遮镇农场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状况培育新品良种。利用露天栽培、有机质栽培、无土栽培等栽培模式相互交叉的方法栽培蓝莓,扩大优产、高产、优质区域内品种的栽培面积,生产不同季节的蓝莓,满足消费者对蓝莓的购买需求。加大对高产、优产、稳产区域内蓝莓农场建设的支持力度,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推出早熟、中熟、晚熟的蓝莓品种,打造多元化的种植模式。借助优良的区域优势进行招商引资,加强“互联网+”在线销售服务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拓宽营销渠道,带动勐遮镇蓝莓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2 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共享,在蓝莓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可以上网查文献、咨询相关专家等。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蓝莓鲜果成熟时期,根据产量、市场需求量、每个阶段工作时间,合理安排采摘人数,保质保量地完成采摘。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对员工进行考核,例如蓝莓采摘时期根据出勤情况和采摘量对表现较为优秀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处罚采摘时不能保证蓝莓质量的员工,通过奖惩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员工的责任感。

3.3 延长蓝莓产业链,对蓝莓产品进行深加工

勐遮镇蓝莓产业加工环节薄弱,深加工严重不足,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蓝莓鲜果是市场上主要的蓝莓产品,但蓝莓具有鲜活的特性,保质期比较短,错过了最佳食用期就不能食用,会降低农场及中间商的收入,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要加强蓝莓产品的研发,延长蓝莓产品的食用期限,降低蓝莓的销售风险,增加蓝莓的附加值,增加农场收益。

如今,很多消费者喜爱蓝莓果酱,对蓝莓果果酱有着大量的需求,应根据消费者的喜好,生产不同风味的蓝莓果酱,对蓝莓果酱进行包装,生产不同价格的果酱供消费者选择,改善传统的营销方法和途径,增加蓝莓果酱的销售量。我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将蓝莓和酒产业融合,推出蓝莓威士忌、蓝莓白兰地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作为一个酒文化较盛行的城市,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对于蓝莓水乳、蓝莓面膜、蓝莓酵素、蓝莓面包、蓝莓口香糖、蓝莓牙膏、蓝莓沐浴露、蓝莓洗发水等生活用品,应加大研发力度并大力推广。

3.4 搭建多功能信息化服务平台

利用互联网信息共享的特点,及时调整营销方案销售蓝莓产品,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监测及管理,应用大数据信息反馈指导生产。运用互联网参与蓝莓的种植、采摘、加工、运输和出售全过程。通过数据对种植环境、加工运输环节和销售市场变化信息进行分析,有效配置技术、人力、资金等资源,及时更正生产方式及营销模式。

3.5 政府要加大蓝莓产业的支持与保护力度

政府加大对涉农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的惠农政策,鼓励企业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政府加大对蓝莓农场建设的支持力度,依托蓝莓农场的带动作用,聚集现代化的生产要素,建设生态蓝莓园、现代化蓝莓产业园,扩大农村金融体系对企业贷款的额度,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保证蓝莓产业健康、稳定、持续性发展。同时,推进“政府+企业+农民”的合作组织建设,通过合作组织解决蓝莓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促进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农户、政府与农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蓝莓农场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蓝莓产业增值。

3.6 降低蓝莓的销售价格

蓝莓作为一种高端水果,销售价格高于其他大众水果,收入水平一般的人群很难持续性消费,高昂的价格不能被大众接受,直接影响蓝莓产业的发展。只有降低蓝莓的销售价格,才能成为大众喜爱并反复回购的水果。

首先,可以通过规模化种植,优化产业结构,节约劳动时间,降低人工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其次,减少销售、物流运输环节,进行“一对一”在线销售服务,减少中间商的利润,达到降低销售价格的目的。再次,通过减少促销费用来降低蓝莓的销售价格。

3.7 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引进专业农技人员

3.7.1 改变传统思想,提高认识

应意识到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进一步减缓勐遮镇农村人才向城市流动,高度重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认识到如今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明确人才对于农村的发展意义重大。遴选培训学员,对于提高思想文化素质、技能水平、产业带动能力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等方面有强烈需求的学员进行“短期+长期”培训。

3.7.2 改善勐遮镇的基础设施,吸纳高素质人才

首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勐海县人民政府及勐遮镇各村委会应结合勐遮镇蓝莓农场的区域优势,打造一套特有、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体系,引入其他企业驻厂,增加就业岗位,为引进人才提供更多平台,推动多元化经济体系建设。例如,发展加工运输业“冷链保鲜技术”、生态农庄、休闲观光等产业新业态,助力勐遮镇经济发展和勐遮蓝莓产业发展。其次,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留住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勐遮镇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移动网络全覆盖;加强公共卫生的治理,统一垃圾处理,建设公共卫生厕所;建立健全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成立乡村振兴工作室,为勐遮镇企业和居民提供信息咨询、工作指导,推动城镇一体化建设。

3.7.3 创新激励机制、保障机制

勐海县政府要根据企业类型、企业需求、不同人才的需求等研究制订相关的支持政策和管理方案,鼓励不同类型人才投身勐遮镇蓝莓产业建设。完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机制,完善五险一金、六险一金、七险一金等薪金保障制度,采用员工入股企业的管理制度,完善职位晋升体系,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让员工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为勐遮镇的返乡人才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工作条件。

猜你喜欢
蓝莓农场
我的开心小农场
学与玩(2022年10期)2022-11-23 08:31:50
Fun on the Farm农场的乐趣
农场假期
英语文摘(2022年2期)2022-03-16 06:16:14
蓝莓建园技术
河北果树(2021年4期)2021-12-02 01:15:08
蓝莓姑娘
农场
小太阳画报(2019年8期)2019-09-11 07:01:50
蓝莓采后立即追肥 谨防黄刺蛾介壳虫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1-04 08:57:40
西海岸的蓝莓名片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22
甜甜的蓝莓果
一号农场
美食(2017年2期)2017-02-17 0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