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视角下农业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2022-08-25 11:55:32韩铭辉郑立新
山西农经 2022年15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农业企业

□韩铭辉,郑立新

(佳木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程。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以全面乡村振兴为基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企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在现代化农业进程中发挥着支撑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农业企业粗放的经营管理风格与现代化管理意识淡薄,且我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因此发展时间不长,导致农业企业在面临风险时难以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应对风险。农业企业与传统制造行业不同,过度依赖于自然环境因素,说明农业企业自身整体风险较高,较低的风险容忍度已成农业企业基本的风险管理标准。当前我国农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风险因素不断增多,往往忽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必要性,致使企业管理层对内控认知存在偏差,农业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不能做到风险全覆盖,农业企业未能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较低。

1 我国农业企业概况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面临着各项艰巨任务。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国是农业大国,有着历史久远和深厚的农业文化,农业企业是指在1979 年改革开放后,以多种形式从事农、林、牧、渔业第一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盈利性经济组织。农业企业按所有制性质可分为农垦系统国有农场、林业系统国有林场等国有农业企业,隆平高科、登海种业等股份制农业企业,河南中以索丽、吉林德大等中外合资农业企业。按经营方式可分为农作物种植农业企业、牧业农业企业、渔业生产农业企业。其中,农作物种植企业按照农作物种类细化分为大豆、小麦、水稻、玉米、蔬菜和水果等;畜牧业农业企业按照所养殖牲畜种类不同可细分为鸡、鸭、鹅、猪、牛和羊等。由于我国地势环境复杂,且农业企业受地形、土壤、水源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我国农业企业分布较为规律,其中林果业或牧业分布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大规模种植业分布于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的平原,畜牧业分布于牧草生产茂密、产草量较高的高原地带。截至2021 年底,我国上市农业企业公司总市值1.27 万亿元,在资本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由于农业企业受周期性影响严重,更多依赖自然环境的固有局限性,决定了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我国现代化农业企业发展较晚且农业企业管理粗放的经营理念、信息化程度较低,说明农业企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2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农业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的必要性

2.1 内部控制可提高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是经济组织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高竞争力,许多企业开始重视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内部控制是企业优化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推动力,在企业风险防范、维护企业价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优化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自下而上的完善。我国农业企业发展阶段较为复杂,改革开放之后经历改制问题,且农业的特殊性导致了我国农业企业治理水平较低、结构较差,无法有效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梳理各项工作流程,找出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内部控制从公司整体、各分支机构和业务活动等层面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而风险管理又是企业在面临内外部风险所作出的各项应对措施,在公司经营管理中时刻基于风险管理的角度下可以最大限度防范公司各类风险的发生,使农业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在可控范围内。在公司战略层面上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管理水平,确保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目标。

2.2 农业企业整体风险高于其他行业

农业企业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与其他传统企业相比具有特殊性与局限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由于农业的特殊性质,农业企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度极高,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在遭受不可抗力影响时抵御能力较小,如2018 年山东寿光受到洪灾影响直接经济损失92 亿元,大部分蔬菜大棚被淹。第二,农业生产过程具有周期较长的特点,农产品产出时间相对固定,不利于农业企业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抓住机遇。综上两点表明农业企业在同等环境下所受风险较高。当不能有效规避自然环境等不可抗力风险因素时,就需要管理者将治理重点转向内部,农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分散非系统性风险,设置较低的风险容忍度和较为清晰的风险目标。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中所包含的风险评估程序,会对农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归类,不仅要能准确识别农业企业特殊的非系统性风险,还要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

2.3 农业企业市场同质化竞争剧烈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各种规模的农业企业不断涌现,但地处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且发展具有特色的农业企业较少。作为传统产业中第一产业的农业,存在经济附加值较低且同质化竞争严重、差异化竞争和错位化发展得不到有效实施等问题,这些问题一直阻碍着企业发展。大多数农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为盲目跟风导致增产不增收,产业简单化、形式化,进一步导致农业市场竞争加剧。当农业企业在外部竞争无明显优势时,就应转向内部要效益,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在保持当前市场占有率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内部能动性的积极作用,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执行有效能全面防范风险,保障农业企业稳步发展。

3 当前我国农业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知存在偏差

我国的内部控制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由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红利使政府管理部门和农业企业将重心放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上,当时企业并没有形成内部控制意识。随着我国改革不断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为了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我国有关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从早期的单一部门制定转变为现在的多部门联合制定,说明我国对内部控制更加重视。我国农业企业发展参差不齐,企业管理者将管理重心放在业务上,普遍认为建设内部控制体系是高端农业企业需要的,农业企业的生产规模虽然有所扩大,但是管理意识还停留在“小作坊”的模式,并且权衡成本效益,建设内部控制体系仅停留在纸面上,没有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在COSO 框架下,内部控制框架的顶层是控制环境,是企业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也可以等同为内部控制文化的等价替换。控制环境从董事会和高管层开始,是来自最高管理层的一种基调。其强调高管层在追求企业目标时以身作则,形成企业谨慎的经营风格和科学的管理理念,高管层的言行会直接向员工传递信息,释放出重视内部控制的良好信号。

3.2 未有效执行农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要从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有效性两个方面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前者可理解为内控制度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后者可理解为内部控制程序是否合理有效。执行的有效性可以等同于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在COSO 框架中,控制活动属于最为核心要素,现代农业企业因其淡薄的内控观念、粗放式的经营理念,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为了满足外部监管机构的合规需求,内部控制手册是根据该框架制订的,无论其是否有效运作,甚至不能正确区分内部控制流程与企业业务流程,将二者混为一谈。企业组织架构的混乱和业务流程的不明确也加大了内部控制活动执行的难度。并且由于我国农业企业的固有限制,在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下,农业企业为节约人工成本,多岗同工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内部管理混乱、不相容职务未有效分离。农业企业上游往往面对零散农户,农业企业现金支付比较频繁,但资金管理薄弱。以上都表明农业企业在控制活动执行方面有待加强。

3.3 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较弱

农业企业信息化在推动农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加速作用,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所带来的红利,在生产方面帮助企业实现精准化生产,避免浪费企业资源;在产品方面,提升产品品质,优化产品结构。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保证企业的各项指令迅速落实。在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生产要素的今天,信息也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因素。

农业企业因其产品众多,品类复杂、流通链条长等特点,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信息增多,农业企业没有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来获取、生成和使用相关的高质量信息,以支持内部控制要素在其实际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缺乏相应的信息系统支撑,使之无法实现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效互动。信息化建设程度低,也使得企业内部和外部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内部表现为各种指令的上达下送,外部表现为各方需求和期望的反馈。在农业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呈现出各个系统、各个部门之间无法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现象。对于财务系统而言,使用传统的财务系统甚至无法与农业企业自身的特殊性相匹配,导致财务系统不能与业务系统取得有效衔接,使监管工作面临重重阻碍,对于内部控制工作来讲,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4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农业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4.1 优化农业企业治理结构,营造良好的内控文化环境

由于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是矛盾的。信息的不对称性又加大了这种矛盾,使得董事会和监事会在满足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很难执行有效的指导、授权和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就成为企业日常管理监督的必要。例如企业的行为准则建立在较高的组织架构之上,让企业的高管层从组织架构的高度上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意识。逐渐改变过去简单的粗放式经营管理理念,从传统的目标管理导向转变为风险管理导向,注重过程,注重结果,避免短期行为。

企业还需要在组织层面更好地管理风险,并遵守现代企业合规管理要求。在优化治理结构的基础上,高管层不断强调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高层所传递出的信息不仅是遵守法律法规的合规,还是涉及企业所有方面的最高的伦理标准。高层的积极基调影响着企业各层级的员工,最终为企业营造出良好的内控文化环境,保证企业其他控制要素的有效执行。

4.2 制定统一的风险管理标准与内部控制流程

制定统一的农业企业风险管理标准,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统一的风险管理标准应当包含以下4 方面。首先能有效评估风险。农业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从产品市场竞争到恶劣自然天气,虽然不能预测到企业所有风险种类,但是,有必要分析农业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其次为识别风险,在评估预测风险时,需要详细分析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潜在影响。再次,建立风险应对策略库,积累企业发生的各种风险并及时改进相关的企业业务流程。最后,制订风险监控措施,监控风险,将风险管理控制在早期阶段。总体风险管理标准应当是动态的、迭代的和对不断变化的风险作出反应,并且与内部控制流程相结合,在整体内部控制流程的统一性下,不同级别的控制措施应与所涉范围和重点保持一致,并应适合每个级别的特殊性。

对于农业企业来讲,各个组织层级的内部控制协调一致性会有效避免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各个业务版块之间不能相互协作、相互统一。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相结合,每个控制点都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治理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4.3 搭建COBIT 信息系统导向的农业企业信息一体化平台

农业企业信息一体化建设基于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在产业链极长的农业领域中,从投入、生产、加工、销售多环节,将其各项业务版块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在信息一体化的平台下充分对数据信息的利用,完成信息在企业内部的流通,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化经营。COBIT 意为信息系统导向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将农业企业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基于此项基础上,能够帮助员工更好的理解公司的目标,在内部沟通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传达内部管控的重要性;当发生风险事件时能及时上报管理层,管理层所提出的风险解决方案也能迅速传递到各个业务层级的员工。

5 结束语

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压仓石”,是国民生活的基础保障,全球化发展加快,农业企业要想走出国门,发展成更强的新时代综合性现代农业企业,就要在做好风险管理的基础上,优化内部自身治理结构,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由于我国农业企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阻碍了优化农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进程,针对我国农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升我国农业企业内控管理水平,推动农业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农业企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