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2022-08-25 11:55汪双根
山西农经 2022年15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农民人才

□汪双根

(安徽省安策智库咨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对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具有重大意义。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所以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相关人员应从人才培养机制、就业创业环境、农村产业发展等层面出发,在明确农村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合理制订人力资源开发措施。

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

1.1 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

我国在推动技术创新时,对劳动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在体力上有所提升,而且在文化知识以及技能方面也要有所提高,所以我国在农村建设过程中,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结合相关数据得知,截至2020 年,我国居住在农村的人口约5 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36.11%。与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乡村人口数量减少约1.6 亿人。根据2021 年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可知,农村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 836 万人,与2010 年相比,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

1.2 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

随着农村劳动力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也明显提高。当前,农村地区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强化开展技能培训工作,树立了“我要学,往前赶”的思想意识。

在农村发展中,应加强培养多类型、多层次实用型人才,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发展制度。在建设期间,政府部门在相关政策制定和落实上给予了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农民返乡并自主创业,培养“双创”人才,力求可以为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同时,积极制订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的计划,包括务工人员、新型职业农民以及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力求可以全方位提升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持。

1.3 不断优化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

新时期下,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使农村劳动力人口从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结构越来越完善。因为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形成了良好的现代化模式,第一产业从业人员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升而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多。同时,随着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文盲、半文盲的现象逐渐消失,增强了就业稳定性,缓解了就业矛盾。

2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

2.1 人力资源质量无法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

结合我国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农村地区建设过程中整体发展趋势良好,但人力资源质量依旧无法与实际需求相符,没有将组织战略与个人需求合理融合,人才培养不到位,无论是在内容还是模式上都缺乏特色,所应用的方式方法较为陈旧,不能针对性地开发人力资源,最终导致人才与实践出现脱节的现象。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不均衡,缺乏年轻、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培养更多还是单一的培训,缺乏实践类指导,且多是关于第一产业方面的培训,多从事传统的种养殖业。

部分农村地区在建设时,人才资源严重不足,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但农村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距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同时,绝大部分农村人力资源文化水平偏低,理解能力不高,所以在参与相关教育或者培训活动后,依旧无法熟练掌握新技能,学习效果不佳,人员参与培训活动的积极性降低,为开展规模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造成较大困难。并且,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技能培训流于形式,表面化严重,所制定的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无法与当前农村发展需求相一致。在培训过程中,过于侧重理论,实践性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培训的作用和价值。

2.2 人力资源流失严重

我国农村地区劳动人口的自主创业能力偏低,掌握的技术技能较为滞后,综合素质不高,无法与现代农村发展要求相匹配。

一是培训意识不足、培训资源不够。地方政府对人员素质以及能力提升的关注度不足,没有建立完善的就业培训机制,所制订的培训内容缺乏创新性,培训资源不丰富,最终导致人才大量流失,无法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质量,不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

二是乡村缺乏就业机会和岗位。没有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落地,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不足,乡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三是对创新创业方面的支持不足。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在创新创业方面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部分农村劳动人口为提升收入水平而选择外出务工。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公共服务供给环境较差。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环境较差,最终导致人力资源流失严重,影响了地区的稳定发展,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3 人才引进难且留不住

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依旧比较滞后,农民生活水平低于城市,尤其在生活环境以及条件方面。因而,支持农村引进人才的政策覆盖面窄且单一,一些高水平、高能力的人才很难融入农村建设中。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有限,在薪资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落后于城市,导致农村人力资源大量流失,再加上大学生乡村就业稳定性差,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面临很大困难。农村发展环境较差留不住人才,虽然,当前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力求让高水平的人员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包括三支一扶等,但落实这些政策只限于引进农村基层管理人才,而在农业技术人才等方面还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使得人力资源的开发无法达到预期,很难留住人才。

2.4 人才社会保障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对地区发展现状了解不充分,导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盲目性,无法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没有落实相应的引导措施和政策,导致农村人力资源配置的协同运作乏力。在人才激励方面,晋升空间较小,福利待遇不高,导致人才创业积极性偏低,激励政策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容易导致人员出现懈怠情绪,无法有效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经验借鉴

3.1 美国:设立长效的财政投入机制

美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相对较少,不到2%,但其农业十分发达,一直以来,美国始终保持世界经济“领头羊”的地位。目前,美国农民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大部分农场主都有着大学以上的文化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美国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极为重视,设立了长效的财政投入机制,尤其是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投入资金较多。

美国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极为重视,教育经费逐年增加,1996 年投入了5 639 亿美元,到2002 年达到7 450 亿美元。并且在公共开支预算中,设立了专门的开支预算,构建长效且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专门用于就业补贴、教育训练等方面。因此,我国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应积极借鉴美国构建的长效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3.2 德国: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

为保证农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德国强化了职业教育力度,加强了社会各方的引导,鼓励其参与到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在职业教育方面,德国落实了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在学费方面,为农村参与职业教育解决后顾之忧,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帮助其积累更多农业方面知识,在学成后实现反哺农业的目标。同时由政府对职业教育进行宏观管控,学校、生产单位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实施三重负责制,引导社会各界主动参与到职业教育。政府鼓励民间组织以及私人企业开展农民培训,诸如德国农业青年协会等,接受青年农民参加继续培训教育。

3.3 韩国:设立专门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主管机构

韩国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期间,设立了专门的开发主管机构,加强培养农民自立精神,通过农村启蒙教育,改变农民的思想意识,同时加强发展各类农业合作组织,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使其具备自主就业的意识,以此提升生活水平,尽可能缩小城乡差距,保证农民可以从中获得更大的实惠。在经济方面,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改善农村建设环境。因此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积极借鉴这一经验,设立专门的机构,提高农民思想素质。

4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4.1 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管理

为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效性,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合理制订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成立农村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小组,各个部门积极配合,由小组统筹各部门的工作,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以及行政部门的职责、分工,提高管理质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将各项配套机制与农村民主制度融合,落实强化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机制,规范运行各项规章制度。农村干部群众应注重交流和表达,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管理人力资源。

4.2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与培训力度

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重视强化教育工作,尤其是职业教育,需要加大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全面优化教育教学资源,保证城乡优质教育资源与农村教育资源有效融合。

在农村职业教育方面,结合农村当地发展现状,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内容,提高农民整体专业技能和水平。强化基础教育,加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

在政策方面,合理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教育人才(师资)建设进程,包括免费师范生、农村义务教师等,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应适当提升福利待遇,让更多优秀教育人才自主参与到农村建设中。

4.3 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期间,高效融合一二三产业,创新、改进以及优化单一且饱和的发展方式,呈现多产业融合,减轻农业项目同质化程度。农村在发展建设期间,给予产业发展支持,吸引人才。

结合当前农村建设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岗位,从农村产业特色以及发展规划角度分析,优化人才流动、户籍、地域等政策,真正实现人才留得住、引进来的目的。

4.4 完善农村就业创业环境

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进程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应将人力资源集聚在一起,保证各方人才可以自主参与到农村建设中。建立完善且优质的农村就业创业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完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能力。落实服务性政策,包括社会保障、劳动权益等,尽可能与城市发展步伐一致,加大改革力度,在户籍以及土地利用等层面突破以往政策的局限,为人才在乡间自由流动提供便利,让更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劳动力可以融入到农村就业创业中,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持。同时,增加创业就业载体建设,如农民工返乡可建设和利用创业园,保证农民可自主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农民返乡并自主创业,培养“双创”人才,为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开展农民就业技能以及创业知识培训,并将实训与指导相融合,提升返乡创业者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熟练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

4.5 健全农村人才保障和激励机制

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过程中,除了要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之外,也应落实健全农村人才保障以及激励机制,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水平,使其自主融入到农村建设中。

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加强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提供完善的政策措施和市场信息,合理设计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并在长效机制的辅助下,提升地区资源配置水平,高效融合城乡人力资源。为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应该科学运用制度激励、物质激励等方法,保障人才的生活水平,尽可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5 结束语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必须重视开发人力资源,明确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和价值,保证农村人力资源建设能朝着精准化且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不断优化农村就业环境,改变产业发展方式,吸引并留住人才,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农民人才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农民
毛遂自荐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