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2022-08-25 11:55:32□崔
山西农经 2022年15期
关键词:科技农业农村

□崔 丹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多年来农业为工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三农”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国家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各地的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村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与以往相比,近年来农村经济已经得到显著了发展,发展势头良好,但部分农村在发展中仍存在“疑难杂症”,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先改变传统的认识观念。当地政府和农民需要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分析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完善农村经济改革方式,以坚实的基础、创新的技术、优秀的人才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1 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主要分为七大内容,分别是重塑城乡关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完善现有的经济体制,打破原有农业生产结构,使其优化升级,推动农村经济向前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农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将农业发展作为发力点,助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助力。

1.2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1.2.1 助推城乡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改变了我国经济社会的传统发展方式,改变了城市和乡村融合发展的机制模式,调整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当前,我国城乡发展的差异较大,公共基础设施资源、医疗资源、教育资源、文化娱乐资源等都向城市倾斜,虽然近年来农村有明显的改善,但是依然严重落后于城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多元化,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降低,工业、服务业等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乡村数量锐减。我国人口众多,尤其是农村人口数量多,在国民经济中,农业依然占据基础性地位。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将发展农村放在首位,根据新农村的建设要求对城乡协调发展机制进行完善,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1.2.2 助力乡村创新改革

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创新提出了要求。要大力推进乡村创新改革,鼓励农村市场各个主体主动融入、积极参与,调动其积极性,挖掘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潜能,创造发展经济新形式,利用潜在能力推动农业农村的良性发展,冲破发展的各种阻碍。应注重创新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内容、产权制度,优化市场化资源配置,发现体制建设的不足和问题,促进农业农村的良好发展。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我国政府考虑农村发展实际,及时出台、调整了多项战略政策,不断更新战略目标,从政策制度层面提供保障,同时从资金投入方面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持。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利用多种方法重组农业经营体系并进行创新,为新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农民的具体实践。为了保障更好的成效,应鼓励科研人员不怕苦、不怕累,深入农村,为农民提供手把手的技术指导,提高其技术水平,推广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制定各类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深入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 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转型速度不断加快,取得了很多发展成果,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阻碍因素,涉及生产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人才投入、农村金融制度等方面。

2.1 农业生产结构单一

我国是农业大国,种植业是农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虽然我国东南、西北等地区的农民有其他收入来源,如渔业、畜牧业,但我国农业依然以种植业为主。我国政府一直重视“三农”问题,近年来制定了多项政策鼓励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但在实际中,大部分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不能得到足够的专业指导,导致农产品产量不高,还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还有一些农民进行小规模养殖和种植,由于自身种植和饲养技术水平不高,预防病虫害不及时,加上市场物价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导致农民收入降低。目前,我国农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业和小规模的养殖业,农业结构单一。农业发展受到生产规模、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农民的收入增长较慢,生活水平较低,与城镇居民差距较大。

2.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对于发展农业来说,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利于保障农业经济发展效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在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生产工具机械化发展、农机的保养维护等方面还有较多问题尚未解决。特别是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农业设施维修不及时、机械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效益。现在很多地区实行新型农业现代化,对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实际情况中,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的机制尚不健全,造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出现经费投入不足、投入效益不高等现象,加大了更新农业基础设施的阻力。考虑到目前发展实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与结构应该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围绕新型农业发展建设要求,大胆创新,敢于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才能保障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

2.3 农业科技缺乏创新、宣传推广机制不顺畅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机械化与新技术,但是农业科技新技术推广受限,直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从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情况来看,目前存在较多问题。一是农业科技成果普及率低、科技含量低、成果转化率低,很多设备及技术创新难以及时更新,影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二是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农业科技研发、创新、推广都需要投入较多资金,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主要是国家财政投入,这种单一的资金投入来源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下,国家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经费有限,难以支持农业科技以及技术创新。三是农业科技技术推广不畅通。农业技术创新推广需要技术专家和农户等多主体的共同合作,各需求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导致沟通不畅,技术推广速度慢、效率较低。

2.4 农村金融缺乏政策支持

观察多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发现,农村金融政策缺乏,不能真正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一是缺乏专业的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应的金融项目。近年来,国家虽然重视农村经济发展,相继出台了很多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银行出台对应的金融项目支持,但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目前仍不高,农民资产有限,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可用于项目申请的资产较少,银行对应的业务项目不足。二是农民的金融意识落后,对于金融项目的认识不足。很多农民一直生活在农村,与外界接触少,未关注过金融行业,对金融项目有抵触心理,排斥金融业务和相关话题,更不愿投资农业金融项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金融行业的发展进步。

2.5 农村劳动力数量及素质需求无法满足

近年来,新型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很多农村劳动力,但是我国农业发展依然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由于经济发展等原因,很多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导致留在农村的只有老弱妇幼,与需要消耗大量劳动力的农业发展严重不匹配,难以支持农业经济发展。二是不少农民思想落后,文化水平较低,与新型农业发展的需求不匹配,无法跟上农业经济发展的潮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型农业发展的进程。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夯实基础,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3.1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经济转型升级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是解决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的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政策、人才、技术等多方面支持。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振兴,要以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重打造特色农产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优化粮食产业,根据地方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及结构,合理调整粮食、蔬菜、水果、油料作物等的种植区域及面积,持续探索农作物种植的最优方案。利用相关政策助力龙头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增强文旅功能建设,加强农家乐、农作物采摘、农耕体验等路线设计,构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区,打造集种植、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区。同时,要做好品牌建设,基于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的建设情况,优选龙头品牌企业联动,利用抖音等新媒体,构建优质品牌,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3.2 夯实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提升农民生活环境质量,还要改善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为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动能。根据农村实际发展情况,投入充足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凸显当地特色。全面加强交通道路设施建设、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农村新能源设施建设、乡村旅游设施建设、科教文卫设施建设等,在发展农村农业传统经济的同时满足城市居民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需求,探索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最优道路,深挖农村旅游市场,助推农业经济发展。

3.3 强化科技驱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创新在新型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地政府需要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根据地方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技术示范园等建设力度,推动技术研发与企业需求对接,使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成果产生。同时,加强农业技术的宣传推广,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关键,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技术转化率,让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成为新型农业发展的驱动力。

3.4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以完善的金融政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地方政府应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出台具体方案,配合相关要求,逐步完善农村金融法律环境,为农村金融提供服务和支持。全面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农村银行的业务和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发挥农村银行的优势,重点打造和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助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金融体系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价值。拓宽筹资渠道,结合地方农业发展目标,科学制订融资新模式,助力农业经济高效发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推进农村民间金融信用机制建设,净化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行环境,加大对相关机构的监督和审核力度,平衡金融机构、企业、中介、农民间的信用关系,让信用体制更好地服务农业经济。

要为农民提供有效实用的贷款渠道,进一步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农村金融工具的创新也十分重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地方政府可适当降低创新金融工具市场的准入门槛,创新制定相关政策扶持的金融工具,同时进行差异化推广,做好监管,保障金融工具市场有效运行,从而满足金融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

3.5 发挥人才主导作用,改善人才投入制度

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专业人才的支持。农村发展的最大阻碍是无法吸引人才,因此各地政府应制定具有吸引力的地方人才引进制度。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也是真正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缺乏人才的关键。通过人才战略的引导,将人才潜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来,把人才资源与科技创新资源融合起来,相得益彰。通过新科技促进农业发展,构建典型科技示范园,发挥科技引领经济的作用,助推农村经济良好发展。将人才战略与科技战略相结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充分发挥科技优势。通过合理的方法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给予农民有针对性地实地指导,剖析先进科技的重要意义,通过实地指导,使其自觉、自愿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先进农业科技,促进农业高质、高产、高效发展。根据农民每日劳作时间,确定固定的时间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带领其参观新型农业实践基地。只有学习新技术,才能积累经验与做法,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真正实现生产经营收入提高,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将技术转化为农业产值,保障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良好发展。

4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巨大进步,产品日渐多样化、市场化、开放化、现代化,但是我国农村经济仍然存在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各地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立足当地发展情况,将乡村振兴战略放在首位,重视创新性、科技性的农业发展路径,努力增强农业经济发展实力。需要重视以人为本的原则,利用合理高效的方法,分地区制定策略,实现农业经济良性发展。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城市乡村协调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快转化生产力的速度、健全农村金融改革体系、完善人才引入制度,以健全高效的措施、坚实的基础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