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殖技术的发展、促排卵药物的使用和生育年龄的推迟,世界范围内双胎多胎妊娠逐年增多。双胎、多胎妊娠是早产的高危因素之一,与同胎龄的单胎相比,双胎、多胎胎儿出生后需要重症监护、生长发育障碍的风险增加
。有证据表明,生命早期反复的疼痛刺激会导致长期的行为改变和高度的疼痛反应。尽管近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疼痛管理逐渐受到重视,但仍缺乏对早产儿疼痛的有效干预和评估方法
。同床照护是一种支持早产双胞胎、多胎胎儿发育的策略
。同床照护是指将双胞胎或多个胎儿置于同一孵化器或婴儿床的模拟宫内环境中,使其彼此靠近,皮肤接触,以达到延续子宫内熟悉的触觉、嗅觉和听觉的目的,以减轻子宫内外过渡的压力
。目前有关同床照护与双胞胎早产儿疼痛关系的研究尚少。因此,本课题研究同床照护对双胞胎早产儿疼痛应激的影响,为减轻双胞胎早产儿疼痛探寻可能的照护措施。
入选2020年6月—2021年7月,入院胎龄<37周在出生后24 h收入新生儿病房的双胞胎早产儿,共160对,生后Apgar评分≥7分,父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入选时双胞胎之一出生体重<1 000 g或胎龄<28周;生后呼吸系统疾病需有创或无创呼吸支持;明确有颅内出血、先天畸形、遗传代谢疾病;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神经功能损伤。将入选的双胞胎早产儿按入院顺序编码,采用信封法分为两组,且取得父母知情同意;双胞胎同时纳入相同组。
两组双胞胎早产儿的性别、分娩方式、孕周、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和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60对双胞胎早产儿出生后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实施同床照护,对照组实施标准照护。试验组:将双胞胎早产儿仅穿尿片并排置于温箱中,放置于同一个“鸟巢”中,尽可能靠近接触,姿势可为面对面、背对背或者背对面,双方均接受脉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SpO
)及心率,根据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及日龄调节温箱至中性温度,双方均使用温箱温度伺服探讨头监测体温,以维持正常腋温,双方各自医疗仪器(如输液泵、输液管等)使用不同颜色标志,常规大婴置于温箱左侧,小婴置于温箱右侧,并在床头给予“大婴”和“小婴”标志。对照组:将双胞胎早产儿分开放于温箱中,置于“鸟巢”中。常规接受脉氧仪监测SpO
及心率。
①两组早产儿临床一般指标:足跟采血时间、双胞胎早产儿啼哭时间、静脉穿刺时间、疼痛面容持续时间;②两组双胞胎早产儿针刺前后一般指标:心率和SpO
;③两组早产儿针刺前后量表评分: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和早产儿疼痛评分简表(PIPP评分);④两组早产儿针刺前后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界振幅和带宽。
实际应用中,由遗传算法的早熟及易收敛于局部最优等引起的求解效率低和精度不够高等产生的问题,促进了众多学者对算法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并在算法的编码策略、遗传操作、参数选择等研究中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遗传操作(选择、交叉和变异)中的选择、交叉操作进行了研究与改进,并将混合改进后的遗传算法应用到排课问题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不管这种说法如何,一切已经无法挽回。在资本、人员都处于一个良好配置的关键节点上,山东男篮错失了重铸辉煌的最好机会。
在实行双胎同床照护至少24 h进行足跟采血时疼痛监测,两组根据早产儿管理规范,生后24~48 h仍需行足跟采血进行末梢血糖测定,足跟采血过程根据科内统一规范进行,足跟采血时机统一在肠道喂养前30 min进行。
试验组双胞胎早产儿足跟采血时间、啼哭时间、静脉穿刺时间、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0.001)。详见表2。
足跟采血是新生儿采血最常用的常规采血、血糖水平检测、血液生化测定等实验室检测方法。这是一种合法的血液取样方法,可用于新生儿筛查苯丙酮尿症等先天性疾病
。早产双胞胎同床照护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表明,同床照护有利于双胞胎的同步发育、生长发育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
。
有研究指出,高脂血症为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因子,应用降压药防治高血脂症,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与死亡率[1] 。冠心病为临床内科常见病,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项机能降低,成为冠心病的好发与高发群体,多伴有高脂血症,临床针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者治疗的重点是控制血脂。瑞舒伐他汀钙为第三代他汀类药物,其在降低血脂水平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体现出良好效能,进而实现对冠心病病情发展实现良好控制。本文旨在探究本药物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做出如下详细汇报。
试验组早产儿针刺前、针刺后14 d的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界振幅和带宽评分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而试验组早产儿针刺后1 d的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完整性、下边界振幅和带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0.01)。详见表5。
试验组双胞胎早产儿针刺前3 min、针刺时、针刺后1 min的NIPS评分和PIPP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0.001)。详见表4。
试验组双胞胎早产儿针刺前3 min、针刺时、针刺后1 min的心率和SpO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0.001)。详见表3。
考虑点E,如图7所示,水平方向,因为所以点E有向左3个单位/秒的速度;竖直方向,因为点E有向上1个单位/秒的速度,即点E的运动方向为北偏西arctan 3,速度为个单位/秒.
有学者进行同床照护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同床照护有利于降低早产儿足跟采血后引起的疼痛应激反应
。目前国内关于双胞胎早产儿临床研究较少,许虹艳
对双胞胎早产儿给予同床照护的研究护显示,双胞胎早产儿实施同床照护更易形成生后稳定的睡眠或觉醒以及缩短疼痛哭闹停止时间。但该研究对疼痛应激仅适用疼痛哭闹停止时间,因婴儿哭闹影响因素较多,并非单一疼痛因素所致,哭闹停止时间并未能客观反映出疼痛应激的过程。在本研究中,两组早产儿比较,针刺前3 min、针刺时、针刺后1 min的足跟采血时间、啼哭时间、静脉穿刺时间、疼痛面容持续时间、NIPS评分和PIPP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上述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为双胞胎面对面,包在一起,皮肤接触,延续子宫内熟悉的听觉和触觉刺激,让胎儿相互支撑,缓解从子宫内到子宫外过渡的压力,形成稳定的睡眠或觉醒,缩短疼痛和哭泣的时间,有利于生长发育
。研究表明,新生儿疼痛引起的过度哭闹会增加身体的紧张感。由于卵圆孔未闭合,血液很容易从卵圆孔分流,导致供应给身体,特别是脑、肝、肾等重要器官血流量和氧含量降低,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也增加了脑室出血的发生率
。一旦发生脑室内出血,卵圆孔闭合时间就会延长,影响机体生长发育,形成恶性循环。在本研究中,两组早产儿比较,针刺前3 min、针刺时、针刺后1 min的心率和SpO
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同床照护缩短了足跟采血时间、啼哭时间、静脉穿刺时间,使双胎儿情绪稳定进而心率较平稳、SpO
正常。
aEEG是一种新型的脑电波监测技术,其主要监测依据是脑电信号的幅度波。这种监测方法可以检测新生儿的神经生理学活动,进而对其脑电背景活动和癫痫样活动进行直观反映
。Burdjalov评分系统定量分析了aEEG图形背景活动的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限振幅和带宽,能够客观评价大脑发育的成熟度
。研究表明,随着出生胎龄和校正胎龄的增加,aEEG总分和各项参数得分也随之增加
。有研究指出,aEEG评分系统中的睡眠-觉醒周期评分、带宽评分和总分是评价大脑发育成熟度的最佳指标
。由于早产儿对缺血、缺氧、感染、炎症等刺激更为敏感,脑损伤发生率较高,极易导致新生儿死亡
。因此,加强早产儿脑电图监测有助于脑损伤症状的诊断和治疗,准确判断其预后,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在本研究中,两组早产儿比较,试验组针刺后1 d的aEEG评分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完整性、下边界振幅和带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同床照护能促进双胞胎早产儿的身体生长发育。身体各系统的良好生长发育有利于促进神经系统的功能发育和成熟。有研究报道,对早产儿实施有针对性的发育支持护理,促进早产儿各系统的成熟,可以显著降低脑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
。
本研究为双胞胎早产儿同床照护提供了一定的循证依据,促进双胞胎的同步发展,增加安静睡眠时间,减轻患儿疼痛,促进生长发育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属经济负担,预期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1] 罗姣,袁凤娇,王希莉.视听转移配合轻柔手法在新生儿足跟采血镇痛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108-110.
[2] WEBER F,ROED H G,GEERTS N J E,
The heart rate variability-derived Newborn Infant Parasympathetic Evaluation (NIPE
)Index in pediatric surgical patients from 0 to 2 years under sevoflurane anesthesia--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pilot study[J].Paediatric Anaesthesia,2019,29(4):377-384.
[3] 刘婷,韩艳.早产双胞胎同床照护对婴儿认知和生长发育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1,19(5):655-658.
[4] 杨漂羽,张玉侠.早产双胞胎或多胞胎同床照护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0):1234-1236.
[5] 何菲.非营养吸吮联合鸟巢体位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1,37(2):88-90.
[6] 刘荣,朱芙蓉,谢芳,等.袋鼠式护理缓解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4):19-21.
[7] OLSSON E,CARLSEN MISIC M,DOVLAND ANDERSEN R,
Study protocol:parents as pain management in Swedish neonatal care-SWEpap,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MC Pediatrics,2020,20(1):474.
[8] 许虹艳.双胞胎早产儿实施同床照护的效果观察[J].天津护理,2018,26(2):208-209.
[9] 梁群好,朱志辉,李燕钰,等.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儿童矮小症精氨酸激发试验留置针采血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4):102-106.
[10] ULLSTEN A,ANDREASSON M,ERIKSSON M.State of the art in parent-delivered pain-relieving interventions in neonatal care:a scoping review[J].Frontiers in Pediatrics,2021,9:651846.
[11] 尹彩,李雅莉,梁梅燕,等.优质护理干预对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4):519-520.
[12] 李羽娟,王晓晓.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婴幼儿静脉采血疼痛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6):258-259.
[13] 林娜.针对青年献血者中心血站采血护理中应用互换沟通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6):267-268.
[14] 苏亚辉.行为结合环境干预缓解早产儿足跟采血疼痛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1):157-159.
[15] 马倩,苗静琨,花媛媛,等.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早产儿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33(5):381-385.
[16] 王月怡,沈文莉,高彩云,等.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治及预测预后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2):1227-1230.
[17] 杨磊,徐巍,严超英.早产儿颅内出血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模式及睡眠觉醒周期的特点[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18(10):965-970.
[18] 舒桂华,陈利婷,吕媛,等.振幅整合脑电图在预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脑损伤及预后中的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5):650-655.
[19] 刘茜,王永芹,张永峰,等.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5):435-439.
[20] 程国强,胡勇,庄德义,等.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不同胎龄早产儿宫外环境下脑发育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5,10(2):108-113.
[21] 郭志梅,刘芳,鲍丽莎,等.早产儿108例振幅整合脑电图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9(4):29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