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罐疗法治疗耳石症病人残余头晕护理效果观察

2022-08-25 07:50:38王凤玲黄惠芬黄娇曼张少秀
循证护理 2022年16期

耳石症(BPPV)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体位改变时出现短暂眩晕发作和特征性眼球震颤的外周性前庭疾病

。研究发现,耳石症首选治疗方法是复位,但病人成功复位后36.6%~61.0%病人仍存有残余头晕,以持续性昏沉感为主,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出现焦虑、抑郁心理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西药治疗仍未能很好改善残余头晕症状

。中医外治法具有廉、简、便、副作用少等优点。针刺部分病人觉得疼痛,背部竹药罐疗法或头部刮痧能有效改善眩晕症状,但存在疗程长,单一刮痧耗时长,单纯拔罐无法作用于头部腧穴等缺点。笔者取刮痧及拔罐之所长优化该操作流程,发现痧罐疗法,即虎符铜砭刮痧及药物罐疗法的联合,直达病所,疗效致治。本研究旨在观察痧罐疗法对残余头晕病人临床疗效改善情况及眩晕障碍变化等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海口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残余头晕病人120例,从中筛选出符合入组条件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63.52±4.62)岁;病程(4.01±0.43)个月。试验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65.6±4.13)岁;病程(3.34±0.26)个月。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时机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考同时符合耳石症复位成功的标准与残余头晕评价标准

。②符合痰浊中阻证型

。③意识清晰,交流无障碍,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梅尼埃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耳炎、颈源性眩晕;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不愿配合该方法者。

(3)基于景观指数测算研究农村居民点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耕地与道路对于农村居民点数量分布影响较大,高程、坡度、城镇与工矿用地对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分异影响显著,河流对于农村居民点的数量与规模影响程度均较小。对于农村居民点的形状特征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坡度,而道路对其形态特征无明显影响。

1.3 方法

1.3.1 基础治疗

治疗前两组DHI各项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治疗后两组DHI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3。

1.3.2 对照组

1.3.3.1 铜砭刮痧法

1.3.3 试验组

给予痧罐疗法,每2 d干预1次,10 d为1个疗程。即每次头部行铜砭刮痧完后再行背部的竹药罐疗法,具体操作如下。

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规格:每片6 mg,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20040130],每次6 mg,每日3次。

①部位:取头部刮痧,重点刮拭百会、神堂、听宫、风府、完骨等穴

。②工具:虎符铜砭刮痧板、铜砭专用刮痧油。③操作手法:取坐位,涂抹少量刮痧油至刮拭部位上,手持刮痧板与体表呈45°~90°,刮板板前端约1/3与皮肤贴合。采用徐而和手法单方向均匀刮拭,力量适中,以病人最大承受为宜,以刮透为准。④刮痧疗程:再次刮痧时需痧斑消退或明显淡化为宜。

针对痰浊中阻型眩晕,选用十余味化痰通络、活血化瘀类中药组方:法半夏20 g,白术15 g,茯苓15 g,当归15 g,伸筋草20 g,王不留行15 g,橘皮15 g,生姜10 g,天麻15 g

。材质选择:参考《外科正宗》“药筒法”中的竹罐记载,改进后竹罐口直径1.5~2.5 cm,罐身长6~8 cm。穴位选择:全息背部选用膀胱经上双侧心俞、肝俞、胃俞、脾俞、肾俞、膈俞、天柱穴

。将药包着置于锅内,加水500 mL煮沸后,按需取相应数量竹罐,投入煮药锅中再煮3~5 min,然后用持物镊从煮锅里取出静置片刻再放置于相应穴位上。

自相关矩阵Rxx的特征结构决定了LMS算法的收敛性,当特征值相差很大时,算法收敛速度很慢,同时受输入信号的功率变化的影响。

1.3.3.2 竹药罐法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4.1 眩晕痰浊中阻证症状量化评分表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制定。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减少≥95%;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减少≥70%,且<95%;有效:眩晕等症状均有好转,疗效指数减少≥30%,且<70%;无效:眩晕等症状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减少<30%。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症状总积分×100%;眩晕症状量化评分详见表1。

在总有效率比较中,对照组56例患者对比试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对较低,数据统计学分析P<0.05。如表1所示:

1.4.2 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

采用DHI

评定眩晕障碍程度。DHI满分100分,其中躯体性维度(DHIP)满分28分、情绪性维度(DHIE)满分36分、功能性维度(DHIF)满分36分。0~30分为轻度障碍,31~60分为中度障碍,61~100分为重度障碍。治疗前后由专人进行评估。

1.4.3 不良反应

近现代矿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经常与城市规划建设、工业旅游等一并推进,为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自2003年11月就颁布了一系列专门的法规政策,对近现代矿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工作进行指导。迄今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规划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无锡建议》《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等法规政策均涉及矿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注] 孟佳、聂武钢:《工业遗产与法律保护》,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第30、98页。

观察两组病人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质量控制

①所有护士掌握铜砭刮痧、竹药罐技术的适应证、作用以及各种量表的评估方法。②由专人整理受试者资料。

1.6 统计学方法

注意事项:有冠心病病史、心功能不全者宜采取坐位;刮痧时头部如出现经络不通会有少许疼痛,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反复刮拭过程会升温再通,疼痛会缓解或消失。刮痧过程根据病人感受变通手法,使疗效最大化,嘱病人闭目养神,操作者需全神贯注。如拔罐时出现烫伤,米粒样的水疱待自行吸收或消毒后用采血针刺破,干棉签轻轻吸干疱内液体,水胶体敷料保护;黄豆大的水疱需刺破后同样后续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2。

当国家遇到严重的威胁,能够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与敌人决一死战。南通由于面向日本,历史上倭寇侵犯有许多从这里登陆,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不畏艰险,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事迹。例如明末抗倭英雄曹顶,其在日寇入侵时,操起大刀,先后杀死多名日寇,最后战至疲惫而死。还有明末抗倭官员刘景韶带领官兵奋勇杀敌,在南通区域杀敌三百多人,荡平倭寇在江北窝巢,使得自嘉靖年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倭寇侵袭。近代抗日战争期间,有许多人带领人民与日军奋勇抗争,如凭借一己之力击退五名日军的秦镜。

2.2 两组治疗前后DHI比较

两组均予G-Force眩晕综合诊疗系统机械复位、改善循环药物常规治疗;予体位管理、生活起居、饮食指导、情志护理、前庭康复训练等辨证施护。

她薅了一把野蒜,嗅了几口,说:“秀容川,我来诗兴了。”我说:“好,你念,我听。”别呦呦忽然一把抱住我:“可我不想作诗,只想和你那个。”

本文构建一种声纳图像特征点的重建方法,描述声纳图像的映射模型,分析从二维图像恢复三维特征的基本逆映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对高度弧分段、逐级搜寻目标的空间位置的三维重建方法,又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14]实现一种使用少量特征点估算旋转矩阵,然后再重建全部特征点的高效方法,最后加入传感器估算的带有误差的旋转、平移参数,通过算法优化实现整体精度的大幅提升。

2.3 不良反应

试验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发生恶心2例、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仍属“眩晕”之范畴,与风、痰、肝、脾、胃、肾等有关

。金元朱丹溪“无痰不作眩”。《兰室密藏》有关痰浊中阻的论述:恶心呕吐,不食,痰唾稠黏,眼黑头眩,目不能开,如在风云中。刘红梅等

调研发现眩晕病人痰浊证型最高,可达47.7%。且当今之人,生活压力大,过食肥甘,易损伤脾胃,聚湿生痰,痰湿内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为眩晕。可见“痰”是导致眩晕发病的主要原因,治疗上应以治痰为先。

因此很多的高校还在校办企业和引企入校的基础上,建立合作企业来推广现代学徒制,满足大部分专业的实习实践需求。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痧罐疗法治疗能降低病人DHI躯体、情绪、功能评分及总评分;并且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0.05)。而对照组口服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究其原因,痧罐疗法融合了罐疗、热疗、药疗、刮痧于一体。一是竹罐的吸附作用可拔出夹有白沫或血水等所谓“痰”

;二是针对痰浊中阻型头晕,本研究中半夏、白术、天麻恰是治痰的有效良方。方中法半夏燥湿化痰;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以治生痰之源;伸筋草、当归、王不留行活血化瘀;橘皮燥湿化痰行气;生姜借辛散之力可开痰理气,止呕;天麻平肝熄风,止头晕。诸药并用,共奏化痰行滞、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止晕定眩之功

。恰好契合了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病因病机特点。三是选用肝、胆、脾、胃等腧穴起到解痰凝,畅中焦气机作用,故而眩晕自愈。这与施思

的研究结果相类似。四是运用铜砭刮痧以通论来治病。选用印堂穴可推动督脉气血运行;百会辅以神庭、印堂有醒神定眩之功、调阴阳、畅气机;听宫、完骨二穴一前一后夹耳于中共奏疏通耳窍之功;督脉经气由风府穴直接进入脑内具有疏通经络、醒脑开窍之功,诸穴并用,共畅督脉气机运行,濡养脑脉耳窍,使清阳升达,浊阴下降,止眩定晕。这与何怡等

研究结果相类似。而不良反应观察显示:对照组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治疗易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试验组无不良反应。

4 小结

痧罐疗法不仅改善残余头晕症状,而且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加速病人康复。该联合方法具有易接受、易操作、效果好、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势,保证了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1] 姜树军,王恩彤,单希征.巴拉尼协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标准解读[J].北京医学,2016,38(8):847-849.

[2] 梁迪赛.中药联合复位法治疗耳石症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6,32(8):16-18.

[3] 余力生.常见内耳疾病余力生2017观点[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1.

[4] ACAR B,KARASEN R M,BURAN Y.Efficacy of medical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of residual dizziness after successful repositioning maneuvers for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J].B-ENT,2015,11(2):117.

[5] 张小霞.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耳穴埋豆治疗眩晕44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11):106-107.

[6]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52(3):173-177.

[7] 陈学裕,刘阳,龚锦.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痰浊中阻型眩晕[J].北方药学,2019,16(10):111-112.

[8] 李虹,蔡以力,杨胜亚.从“补肾调督”探讨针刺治疗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取穴思路[J].北京中医药,2019,38(1):45-47.

[9] 肖家顺,白丰淇,冯国湘.《针灸大成》中风池穴的临床应用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1,35(12):31-33.

[10] 王双利.化痰定眩汤对痰浊中阻证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医证候及DHI评分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7):34-35.

[11] 党星星,韩祖成,袁捷,等.健脾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Meta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21,17(9):135-142.

[12] 熊坚,陶庆锋,刘致含,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选穴规律[J].亚太传统医药,2021,17(9):129-134.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北京,1993:24.

[14] 丁雷,刘畅,王嘉玺,等.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中文版)的评价[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11(2):228-230.

[15] 冯亮,秦美影.温针灸完骨穴、风池穴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3):31-33.

[16] 刘红梅,司维,鲁嵒,等.眩晕的中医证候相关因素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12):2553-2557.

[17] 谷鑫桂,陈泽林,陈波,等.拔罐疗法之发泡拔罐法的应用研究[J].中国针灸,2016,36(11):1191-1196.

[18] 刘旭东,何庆勇,吴海芳,等.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眩晕方剂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11):920-925.

[19] 刘凌岩,李万婷,闫宏丽,等.中药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41(5):62-64.

[20] 施思.开天门联合药罐疗法对颈性眩晕患者大脑血流速度及眩晕症状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21] 何怡,潘柳英,钟小容.耳部全息刮痧在老年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21,13(8):49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