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冉,张海玲,梁艳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产后尿潴留主要是指产妇产后8h后仍无法排尿,分娩过程中盆腔神经丛、膀胱等受到子宫的压迫,导致产后膀胱内残余尿液不能自行排出,甚至出现排尿障碍,下腹部膨隆、膀胱充盈[1],约14%的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的尿潴留。无痛分娩由于药物作用导致产后尿潴留风险增加,如处理不及时可影响子宫收缩,增加产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2]。早期盆底肌训练可提高盆底肌肉收缩力,有助于排尿功能的恢复,本文旨在观察早期盆底肌训练对无痛分娩产后尿潴留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2018年9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无痛分娩产后尿潴留产妇10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1例,年龄19~33岁,平均(23.84±3.76)岁;观察组52例,年龄20~32岁,平均(24.02±3.8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妇产科学》中产后尿潴留诊断标准[3];(2)产后6~8h无法自行排尿,且下腹膨胀,膀胱呈充盈状态;(3)导尿测量膀胱残尿量在100mL以上;(4)患者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尿路狭窄、尿路梗阻;(2)严重泌尿系感染的患者;(3)神经系统存在严重疾病;(4)由于膀胱肿物或其他的原因引发尿潴留;(5)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等。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及骶尾部热敷,具体操作为:对患者进行产后指导及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疏解不良情绪;采用50~70°C的温开水对患者外阴进行熏蒸,15min/次,1次/d,采用温度约为70°C的热水袋敷于患者尾骶部,热敷20min,以促进盆骶部和膀胱的血液循环,1次/d,完成以上操作后,嘱产妇平卧休息约10min,如有便意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协助下及时如厕,持续干预7d。
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及尾骶部热敷的基础上增加早期盆底肌锻炼,具体措施为:(1)于产后返回母婴同室后即开始盆底肌锻炼;指导患者了解盆底肌群的具体部位、作用及注意事项。(2)患者取仰卧位,将两指放入产妇阴道内,嘱患者在深吸气的同时进行自我收缩会阴、肛门及尿道,并放松大腿部肌肉,维持约5s,呼气时放松5s,感受盆底肌群的收缩情况,若两指感受到压力,提示收缩有效。每次持续训练10min,以10min为1组,2组/h,持续干预7d。
(1)盆底肌力水平: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阴道测压计评估两组患者阴道静息压(VRP)和阴道收缩压(VSP)。
(2)膀胱功能:于干预前后采用国际下尿路功能症状(LUTS)评定两组患者膀胱功能,共包含7个项目,每项0~5分,总分0~35分,评分越高提示膀胱功能越差;采用膀胱尿压测定系统评估两组患者膀胱压力及膀胱容量。
(3)排尿情况:在干预前后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测仪(广州市普东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测评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并记录24h单次排尿量及日排尿次数。
(4)临床疗效:干预后,在产妇自主排尿后采用B超对其膀胱残余尿量进行检测,显效:膀胱内残余尿量<50mL;有效:膀胱内残余尿量50~100mL;无效:产妇不能自主排尿且残余尿量>100mL,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干预7d后,观察组VSP、VRP参数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水平比较
干预7d后,观察组LUT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膀胱内压力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比较
干预7d后,观察组干预后膀胱残余尿量、首次排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排尿情况比较
干预7d后,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观察组显效25例,有效24例,无效3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49/51)较对照组80.39%(41/5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11,P=0.0345)。
产后尿潴留主要是由于随着孕周的增加,呈垂直状态的子宫会增加盆底支撑组织的压力,妊娠与阴道分娩会对产妇肛提肌等相关肌群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肌肉无法获得神经支配[4],此外,还可造成盆底组织结构及功能异常,导致产妇盆底肌肉、韧带、筋膜等组织被过度牵拉,影响盆底组织功能[5]。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的损伤,是造成产后排尿异常的重要病理基础。无痛分娩药物作用于骶丛神经,可使膀胱逼尿肌、内括约肌功能暂时性丧失,膀胱收缩功能降低,进而加重尿潴留。骶尾部热敷可兴奋骶尾部排尿功能相关神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排尿功能恢复[6]。在产后早期通过指导产妇进行有意识的盆底肌收缩锻炼,可增强盆底肌力量,有利于产妇排尿功能的恢复[7]。
盆底肌包括浅层肌肉和深层肌肉,其中深层肌肉以尿道外括约肌和肛提肌为代表,是控制排便的主要肌群[8]。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易导致盆底肌群及神经丛损伤,引起盆底肌群麻痹,进而导致盆底肌收缩能力降低[9]。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7d后,VSP、VRP参数均较对照组增高,表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盆底肌力水平。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可帮助患者锻炼盆底肌肉,通过增强周围肌肉组织及神经反射提高盆底肌收缩能力,可在短时间内实现恢复肌肉神经支配、传导等作用,缩短肌纤维代偿性生长期,提高肛提肌和横纹肌肌力,增强对逼尿肌收缩功能的控制,以达到增强盆底肌肌力的目的[10]。相关研究表明,产后进行早期盆底肌功能锻炼可增加盆底肌群肌力,促进松弛的盆底肌恢复[11]。
相关研究发现,妊娠和分娩会对盆底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2]。中枢神经是控制膀胱信号传导的重要通路,中枢神经受损后可导致支配尿道、膀胱的神经纤维受损,进而引起尿道括约肌和膀胱逼尿肌控制失衡。分娩后,患者腹壁呈松弛无力状态,膀胱储存量上升,膀胱壁受到腹壁的压力降低,导致膀胱内蓄积尿液,引发尿潴留。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首次排尿时间较对照组短,膀胱残余尿量较对照组减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膀胱内压力较对照组高,LUT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提示早期盆底肌训练可有效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改善排尿情况。在骶尾部放置热水袋提高排尿神经反射敏感度,同时可提高骶髓内排尿神经的兴奋性,增强膀胱逼尿肌收缩能力,促使膀胱产生有力收缩,同时能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减轻会阴及周围部位水肿,从而改善排尿功能[13]。早期可通过放松训练的方式促使患者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带动相关肌群、腰骶部盆腔筋膜及膀胱肌肉产生规律性运动,增强盆底相关肌群肌力,促进神经反射功能修复或改善,有助于消除膀胱肌麻痹,恢复膀胱功能,提高排尿量,减少残余尿量[14]。本文结果显示,干预7d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提示在骶尾部热敷的基础上增加盆底肌训练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无痛分娩产后尿潴留患者骶尾部热敷结合早期盆底肌训练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升盆底肌肌力水平,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改善排尿情况,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