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丽 张 帅 胡秀英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创新研究中心 护理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41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2020 年6 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1]报告中指出,2020—2050 年将是我国老龄化进程速度最快的时期,而“十四五”规划期间正是国家和社会应对老龄化的关键“窗口期”。为应对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根据国家部署,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2]、《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3]等,强调要发展老年服务事业,建立护士培训机制,逐步推进专科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服务质量。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当前老年专科护士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老年专科护士队伍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选择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
建库至2021 年2 月。
检索字段为“主题”“题名”“关键词”,检索词包括:“老年专科护士”“老年”“专科护士”“高级实践护士”“培训”“专科护士培训”“CNS”等。共检索2308 篇文献,查重后剩1418 篇文献。阅读文献题目初筛,去除明显不符合主题的文献后,再通过摘要和全文,删除与本文无关的文献,最终剩余131 篇文献纳入分析。
纳入标准:①文献研究内容与“老年专科护士”相关;②期刊论文与会议论文。排除标准:①数据库之间检索出的重复文献;②一文多发的文献。
将文献导入NoteExpres 文献管理软件,对文献的发表年份、期刊、地区分布、基金、合作度、合著率及研究内容等进行分析。其中合作度=作者人数/论文总数;合著率=合著论文数/论文总数×100%[4]。
我国老年专科护士年度发文中2019 年发文量最多,达21 篇,年发文量呈总体上升趋势。见图1。
图1 我国老年专科护士相关文献年度发文情况
共纳入131 篇文献,期刊论文117 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74 篇,占期刊论文的63.2%。《护理研究》《护理学报》发表相关文献最多,均为9 篇。见表1。
表1 我国老年专科护士相关文献核心期刊发文分布(74 篇)
发表论文排名前三位的省市分别是广东省30 篇、北京市19 篇、四川省10 篇。见表2。
表2 我国老年专科护士相关文献地区分布
纳入的117 篇期刊文献中共有38 篇获得基金资助,占32.5%;其中有一项基金资助的论文有29 篇,占76.3%;有2 项及以上基金资助的论文有9 篇,占23.7%。
131 篇文献共423 位作者,每篇文献作者最少1 位,最多8 位,论文合作度为3.23,合著率为75.6%。
131 篇文献中,有51 篇文献的研究内容为老年专科护士的培训;31 篇文献为老年专科护士在临床的工作内容;16 篇文献为老年专科护士的现状;16 篇文献论述了老年专科护士的重要性,国外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见闻体会及对我国老年专科护士的发展启示;11 篇文献为老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构建与评价;6 篇文献调查了对老年专科护士的认知及培训需求。
专科护理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De Wit 在20 世纪初提出[5],我国在2005 年对专科护士进行了初次探索,发表的《广东省专科护士研究生课程班培训项目的启动》中提出[6],优先针对老年病等专科开展培训,是有关老年专科护士的最早报到,随后专科护士培训工作逐步开展。从2005—2020 年,老年专科护士发文量呈总体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重视程度[7]。2015、2016 年发文量都为12 篇,保持相对稳定,2016 年之后发文量再次逐年增加,2019 年发文量最多为21 篇。这可能与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及《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等相关政策有关。
核心期刊发文是评价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8-9],本研究文献检索共纳入117 篇期刊论文,其中核心期刊发文量为74 篇,占63.2%,提示文献质量较高,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者单位分布在2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范围较广,发文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广东省、北京市、四川省,可能的原因为老年专科护士试点培训工作首先在广东省进行,广东省卫生厅委托南方医科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培养了首批老年专科护士,此后不断探索发展,到2012 年之后四川省护理学会逐渐开展老年专科护士培养。
科学基金是科技发展和创新的推动力,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至关重要[10-11]。本研究纳入的117 篇期刊论文中,至少有一项基金资助论文38 篇,基金资助率为32.5%,资助率较低。第一篇有基金资助的论文发表在2007 年,此后直至2014 年基金资助论文发表开始增加,2019 年最多有12 篇。基金资助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学研究受到的支持与重视程度,为应对我国严峻的老龄化形式,提示有关部门应加大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相关研究的支持力度。科技论文的合著情况是评价科研合作程度最直观和最重要的量化指标之一[12],老年专科护士相关论文合作度为3.23,合著率为75.6%,说明科研合作程度较好,主要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研究。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13]显示,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为26 402 万人,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19 064 万人,占总人口的13.5%,与2010 年比较,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 个百分点。而与老龄化伴发的是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失能,失智,照护负担重[14-16],因此对医疗照护设施、医护人员、照护人员、医疗费用的需求急剧增加。针对我国如此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指出要加大养老护理型人才培养力度,更好地满足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17]。但我国的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除短期的老年护理相关继续教育培训外,老年专科护士培养是重要的人才培养途径。目前各省护理学会相继开展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班,但老年专科护士各培训基地培训对象准入暂无统一标准,主要是各级医院老年科护理人员或临床护理骨干,而很少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参与培训,导致老年照护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机构、不同层次的老年照护服务人员开展培训,扩大培训范围,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老年专科护士的培训时长、理论课程设置、临床实践与考核等尚无统一的标准,具体培训方案由每个培训基地规划制订,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理论培训与临床实践。纳入的文献中有51 篇文献报道了老年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相关内容[18-22],如探究式小组教学、核心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体验式教学、培训者培训模式、综合病例站点式培训、导师制培训模式、案例教学培训模式、分阶段教学模式等培训方式研究;理论课程的设置、老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培训方案等理论框架研究;应用PDCA 提升培训质量的研究;多种形式培训考核的探索研究等。为提高专科护士的护理服务水平,应进一步完善与规范老年专科护士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考核方式,达到培训的同质化。
我国老年专科护士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文献分析显示,我国已有老年专科护士与临床科室特色融合的岗位探索研究[23-26],如老年专科护士参与多学科团队,担任团队联络员、协调员工作;老年专科护士参与专科会诊;老年专科护士主导的疾病管理、项目管理;参与科室分层级管理,负责科室护士培训等。但大部分经过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护理人员仍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科室没有针对老年专科护士的岗位定位、岗位职责、职业发展规划及相应的薪级待遇标准,这些因素制约了老年专科护士的发展及工作积极性,因此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专科护士职责势在必行。
为保障老年专科护士的质量,切实提高老年护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应采取多种方式对老年专科护士的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文献分析显示,目前老年专科护士的评价指标单一,主要采用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岗位胜任力评价[27-28],且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暂无统一标准,大多研究者是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探索构建的调查问卷,因此需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验证和修订评价指标体系。此外,可纳入老年专科护士满意度评价,包括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价,科室满意度评价及自身职业发展满意度评价等,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评价老年专科护士的服务能力,了解专科护士的发展需求,为老年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老年专科护士培训是我国老年护理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我国老年专科护士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虽然老年专科护士相关研究逐年增加,但在培训对象的准入标准、培训方案、考核、职业发展规划以及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各培训基地之间存在差异,难以保障培训的质量及同质性。因此,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应进行科学严谨的科研设计,增加研究样本量以及老年专科护士职业发展相关内容,以期为我国老年专科护士培养提供参考,提高老年护理服务质量,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