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兵 刘加建
初中学生进入青春叛逆期,如何保障其心理健康成为重要课题。以音乐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音乐中流淌着民族的传统感情,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大自然风光,更有许许多多和谐向上,赞美祖国的锦绣河山催人奋进的动人旋律。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性别、兴趣爱好和情绪状态等特点,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提供优美的、深情的、抒情的音乐选择,可以起到双重教育的良好效果。
1、增强学生学习参与热情,共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首先,音乐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能够熟练在教学课堂上将两者有机结合。其次,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关心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在教学一线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与感化者。最后要做学生的好朋友,使初中生时刻保持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态,提高自身接受教育的热情。
2、关注初中学生个体差异,完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率。完善学生体系评价,多给学生正面引导和评价,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要时刻关注班级不合群的学生、内向学生,引导学生塑造积极开朗的性格,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集体环境。
3、创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完善教学内容。初中阶段学习的歌曲内容要积极向上,建立学生对歌曲的基本鉴赏能力,深刻认识到歌曲中表达的积极精神。教师在歌曲教学时,不仅注重音乐专业方面的内容,也要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利用音乐活动,引导初中生接触不同的人和事,提升其社交心理素质。另一个方面,制定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完善初中心理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智力与情感力因素,使自身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机能处于良性运转状态,以不断实现自我成长与提升。
1、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教育。音乐课堂教授学生感知不同的情绪表达,了以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如苏少版八年级下册《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以亲切质朴、优美平实的旋律,表现了人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的真挚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发挥情感教育模式的教学作用,就要让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环节。通过情感启发,增强学生积极爱国情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音乐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音乐融入到校园生活方方面面,融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例如交响乐《欢乐颂》的教学,即带领学生到户外感受田园风光,理解作者表达的对自由快乐的向往,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各种各样课外音乐活动,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排练合唱等歌舞比赛,培养学生童真乐趣,培养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的能力,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1、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现代教育提倡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进程中,要格外注重中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鉴赏力,不断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融入合作探究教学法、感知教学法和多媒体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现阶段以及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重要意义。音乐教师以及学校方面应当转变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理念并融入到音乐中。
3、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以探求调动初中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的教学方法,必然有利于引导信息相对闭塞的学生树立多元的音乐文化思维,有利于孩子们更加注重心理健康。
1、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音乐课程是他们比较喜欢的课程。培养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需要教师的有效渗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家庭中的烦恼,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此外,初中教育并不是完全没有压力的,相反,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忽视。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抵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释放自身负面的情绪,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2、重视音乐创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大胆去创作创造。例如歌曲北京奥运会《我和你》,五环把我们牢牢联系在一起,要让学生感受多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激发手拉手共同创造美好家园的激情,尝试用自己理解的音乐方式表达美好的人生。
3、塑造审美力,促进心理健康与人格健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格与观念成形的关键阶段,对真善美的定义尚不完全清楚。音乐将会成为他们“美”的教育启迪,歌曲所带来的美感享受,可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学生净化心灵,加强对事物的鉴别能力,提升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进而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
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学习思考、多实践研究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尝试找一些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办法。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自我意识高涨,开始出现强烈的自我意识,开始要求独立、获得尊重、渴望成人都将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反对权威、追求自由,渴望得到成人的理解与支持。所以,我们应当理解学生,并尽力去体谅学生的感受,积极地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比如,在《做人要做这样的人》一课中,笔者让学生欣赏我国京剧的音乐特色,以及京剧的唱腔艺术时,当发现学生开始出现厌烦的情绪,笔者及时鼓励学生:“这一节课的内容虽然难了一点,但是只要大家不断进行尝试的话,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将它战胜困难,学会这节课的内容。”经过鼓励,青春期的他们不想让老师看到他们“自认失败”的一面,不服输心理又让他们跃跃欲试,于是,在音乐课堂中,每个学生仔细聆听学习、比划起来,这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的鼓励让学生树立较强的学习自信,是学生学习的“定心丸”,可以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势,从而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快乐,产生积极的心态。
总而言之,初中生处在人生的青春期,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音乐对初中生的各种心理有极好的“治愈”作用,所以,初中音乐教师要从了解学生,把握心理特点、有效渗透,融入音乐课堂、营造氛围,增强学生兴趣、关注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积极鼓励,树立学习自信心几点出发将音乐教学与心理教育有效整合起来,帮助学生走出心理的“雾霾”,让他们去拥抱蓝天、沐浴阳光、徜徉学海、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现代教育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音乐教育是有效提升心理素质的重要举措,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关心每一个孩子,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创造力,把握音乐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全面发展人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