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方重
6月11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下简称广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书法家协会(以下简称广西书法家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书画研究院承办的“广西书法家协会行书创作高研班”在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古岳文化艺术村公共服务大礼堂举行开班仪式。仪式由广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六玲主持,来自广西各区、市、县的60名书法创作精英汇聚一堂。
本届高研班是广西书法家协会在广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大力支持下精心策划、周密准备、倾心培育的“八桂书风”骨干班。广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高度重视本次艺术培训工作,把高研班的培训当作“出名家、出名作”的重点事项来抓。广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钟桂发指出,这次行书创作高研班的办班宗旨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书法创作,并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活动现场
第一天的培训课程是由曹端阳老师主讲。上午的理论课主题是《手札,行书的寄托》。曹老师的授课风格谨严有序又层层深入,循循善诱且娓娓道来。其课程理念新颖,逻辑清晰,案例鲜活,观点鲜明。例如:他通过多年来对历代文人书法经典手札的深入研究,理清了手写书札与文字印刷的关系。通过分析刻帖拓本和笔墨原作的关系,比较书法形与神的不同,提出宋代以后的书法碑帖不可多学的观点。对学员提出的临摹和创作的灵活转换问题,他强调书写工具和原帖材料的匹配、书写状态和创作环境的适应、思想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差异是其关键要素,得出“临帖不是还原复制而是节奏再现”的观点。建议学员们学帖不仅是学书写痕迹,更重要的练书写能力,养书写状态。对于大家比较关注的国展投稿问题,曹老师从多年丰富的成功经验说起,在展评关系、投稿心态、投稿时机、文本内容、书写技巧、形式细节等方面都给予了切实、中肯的建议。下午的实践课上,曹老师从分析、解读和鉴赏中国历代的行书法帖入手,结合学员创作的书法作品进行综合点评和具体示范,让很多学员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第二天的培训课程由胡紫桂老师主讲,主题是《行书临摹与创作》。在课堂上他开门见山,首先鼓励学员提出相关问题,以“问题意识”来带动课堂教学。针对学员提出的“书法是否要临像”的问题,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详细分享了他对实临、背临、意临的看法,建议学员要结合自己所处的学书阶段,针对不同的书学修养、资源天赋和悟性灵感寻用合适的临摹方法,赞同“临像”是初学者的基本功。接着,他从鉴赏中国历代经典行书法帖入手,以“天下三大行书”做专题分析,提出中国当今社会对艺术家创作来说是最好的时代,艺术家要保持自己头脑清晰,创作出有个性、有思想、有内涵的作品。
在培训期间广大学员普遍认为,高研班的两位老师理论和实践能力突出,授课水平高、质量好、效率快。课堂教学上,他们运用先进的书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手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尤其是他们对当前展览模式和国展评价体系的熟悉和掌握;对在经典碑帖中如何取法的见解和经验;对新时代背景下书法风格的地域化和个性化的探索,激发了学员们的创作热情,挖掘了创作潜力,增强了创作信心。他们也表示以此次高研班培训为契机,珍惜书法家协会给予的条件和机遇,敢于创新、切实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
为期两天的广西书法家协会行书高研班培训活动圆满成功。学员们纷纷表示回去之后将继续提高理论修养和专业素质;认真做好长远规划和人才培训的顶层设计;找准找好新的目标方向;运用所学所获指导和帮助本地区本系统书法家协会会员特别是青少年书法爱好者,为广西书法的繁荣发展储备充实的人力和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