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清气满乾坤
——庆祝《上海化工》创刊50周年

2022-08-23 13:31上海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宣传主管李春红
上海化工 2022年4期
关键词:化工杂志上海

上海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宣传主管 李春红

屈指一算,我和《上海化工》相识20年左右的时间了,但没想到今年是她创刊50周年,更没想到在一代代创办人的手中,50周年的《上海化工》依旧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活力与魅力!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我看来,这句诗用来形容《上海化工》对我的影响最为贴切了。20年前我刚刚大学毕业,或许是某种特定的缘分,让我从一所和化工风马牛不相及的学校来到了一家煤化工企业。初入社会的我仅凭高中时的化学知识和大学时锻炼出的学习能力,磕磕碰碰地从一名“学生党”蜕变成“社会人”,也是从那时开始,我认识了一位新老师,那就是《上海化工》。

那时候的《上海化工》对于我来说是神秘的,因为只有办公室的领导才会有那本杂志,一般的员工轻易是看不到的;偶尔偷偷在领导办公桌上翻看到了杂志,里面的内容对我来说也是生涩难懂的,大部分的文章都在谈某个化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某个化工企业又投资了新项目,某个研究所又开发出新技术,这些对于一个大学文科生来说,想要完全看明白还是有点挑战的。而杂志里的作者基本都是化工企业的“大拿”,他们大部分不是技术总监就是总经理、董事长之类的,还有高校的教授和华谊集团时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总裁的文章,这些人对于我来说,绝对是膜拜的对象。那时候看《上海化工》,简直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但无论如何,那时候的我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敢想,我的名字后来也会出现在《上海化工》上。

或许真的应了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的那句话,“书非借不能读”,偶尔的偷偷翻阅,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后来随着岗位的调整,我担负起了公司的宣传工作,这大大缩短了我与《上海化工》的距离。但对于仅有高中化学知识的我来说,要胜任一个煤化工企业的宣传工作,压力还是蛮大的。但新的岗位可以让我看到每一期《上海化工》,于是《上海化工》从一个神秘客变成了我的“老师”。从杂志上,我了解到什么是水煤浆技术,了解到催化剂在化工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也了解到华谊集团作为大型国有化工企业,在民族化工发展与技术创新中所要承担起的责任。虽然文章中的一些专有技术术语我还比较陌生,一时也无法理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的岗位适应速度,让我“走近化工、了解企业”,如“经济纵横”栏目,让我学会从高平台看待企业的发展与现状;“化工管理”和“化工安全”栏目让我对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化工行业的发展形势有了更多了解;“行业动态”之类的栏目,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写好企业内部的信息,更对同行业的发展有了更多了解,拓宽了我的眼界,有助于我能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思考问题。

有身边老师傅们的指导,有《上海化工》的助力,我很快胜任了企业内部宣传工作,也逐渐挑起了大梁。2014年,对于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焦化公司和吴泾公司来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两家公司资源优化,破墙联手,实现了1+1>2的突破。而这一年对于我来说,也是具有纪念意义的,因为两家公司的整合,我发布的信息被《上海化工》采用,我的名字也出现在了这本我视为“导师”的杂志上。在随后的日子里,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创新,特别是曾经的领导杨盛平在退休后继续为《上海化工》作贡献的这段时期内,我采写的稿件被采用的频率高了很多,比如2018年的“华谊能化安全文化建设以人为本”“上海化工‘巨轮’钦州再起航”“吴清赴华谊能化公司调研安全生产”等,2020年的“建有‘腔调’工程树有‘腔调’形象”,2022年“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能力迈上新台阶”以及后来的疫情防控相关稿件等。

虽然我无法写出高深的技术论文,但在《上海化工》的平台上,我可以用文字展示自己的企业,这既是老领导对我的鞭笞与鼓励,也是《上海化工》对我工作的认可,让我明白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去学、愿意踏踏实实去做,总会有进步。

纵观《上海化工》创刊50年来,始终坚持以科技学术成果报道为办刊特色,为化工人提供了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可以说50年的《上海化工》,真正见证了上海化工的发展史,见证了中国化工技术的创新史,也见证了我个人的成长。

最后,只想再用一句诗表达我对《上海化工》和老领导杨盛平的感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祝《上海化工》50大寿生日快乐!

猜你喜欢
化工杂志上海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杂志介绍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