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水生植物专类园景观建设路径分析

2022-08-23 02:42李媛
建材与装饰 2022年24期
关键词:水生栈道植物园

李媛

(太原植物园,山西 太原 030025)

0 引言

在我国城市园林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水生植物虽然在各类园林景观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完全以水生植物为主的园林景观建设却仍然比较少见,即便有些植物园单独设置了水生植物专类园,园区内景观也同样很难将水生植物的特色凸显出来,而对水生植物专类园的景观规划建设进行探索与研究,则正是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关键所在。

1 植物园水生植物专类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1.1 景观分区

水生植物专类园的景观分区规划主要可分为功能分区、主题分区与植物类型分区3种思路。其中功能分区主要是指根据水生植物的观赏功能、生态功能来对其进行合理分区,将整个园区划分为观赏区、净化功能区、生态、水生态系统等多个区域,以充分展现出水生植物的各方面价值,提升景观建设综合效益,并使游客的多样化观赏需求得到满足。主题分区是指在合理配植水生植物、构建水生植物群落的同时,围绕某个主题(如荷香四溢、花溪观鱼)对水生植物景观进行设计与整合,或是将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主题设计中来,并以影响特殊意境、凸显园区历史文化内涵为目的,围绕水生植物展开造景设计与景观整合,使水生植物的观赏功能、文化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而植物类型分区则通常是指将水生植物景观与园区水体相结合,根据各区域的水环境来为水生植物选择合适的生长区,使具有相同生长习性的水生植物能够集中在同一区域,之后再根据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的生长区来进行景观分区,以帮助水生植物实现健壮生长,并借此提升园区整体生态效益,充分发挥水生植物专类园的科普教育职能[1]。

例如,太原植物园水景园在景观分区方面就采取了植物类型分区策略,以核心区的人工湖为基础,根据水深不同的五个区域分别设置了生境岛,专门用于对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以及挺水植物进行展示,并设置讲解牌等科普性设施,不仅为游客了解水生植物分类、生长习性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提供了重要帮助,同时还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区域水生态系统,使水景园景观建设的生态效益变得十分突出。

1.2 道路规划

由于植物园水生植物专类园需要以水体为基础进行景观建设,而水体又会给游客的园区游览、景观观赏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水生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阶段,为了充分满足游客观赏需求,帮助其近距离观赏生长于水体内的水生植物及其他景观,同样还需要通过设置悬空浮桥、木栈道、湖心岛外沿观景路等方式,将临近或融入水体的园区道路建立起来,并根据水生植物生长情况及景观布局情况来合理规划园区道路的具体路线。

如太原植物园水景园在园区道路规划方面就是通过木栈道将五个生境岛串联起来,并和生境岛上的观景路以及东、南侧湖岸区域的人行道分别连接,最终形成了覆盖整个水生植物生长区域的园区路网。在游客的游览过程中,由于木栈道直接穿越了各类水生植物的生长区域,生境岛与水生植物间的距离也非常近,因此游客往往能够获得极佳的观赏体验,如果途中感到疲乏,或是需要临时中断游览,也可以在生境岛上临时停驻休息,或是直接通过生境岛与湖岸间的木栈道返回岸上(三个较大的生境岛与湖岸间均设有木栈道)。

2 植物园水生植物专类园景观建设的具体策略

2.1 植物选择

在水生植物专类园的设计阶段还需从生态性及观赏性两个方面入手对园区水生植物的品种进行合理选择,使景观生态效益、观赏效果能够得到有效协调。从生态性的角度来看,由于很多水生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在选择水生植物品种时,首先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园区所在地的水环境、气候等条件,对本地常见的乡土水生植物进行选择,同时加入一些适合在当地生长的外来水生植物,以保证水生植物的存活率,避免出现水生植物生长状态不佳、大量死亡等影响生态效益的情况。而从观赏性的角度来看,则需要对水生植物的植株形态、花叶色彩、株高、质感、季相变化等特征进行综合考虑,不仅要优先选择颜色艳丽、花期较长或具有其他突出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同时还要确保不同品种水生植物的外观特征多样性,为后期的水生植物配植、植物景观设计提供良好基础条件[2]。

太原植物园水景园在选择园区水生植物时就广泛选择了木兰亚纲中莲科、睡莲科、金鱼藻科以及百合纲中泽泻科、茨藻科、菖蒲科、浮萍科、天南星科、莎草、雨久花科的数十种水生植物,由于不同科水生植物的生长习性、植株形态、花叶色彩等特征均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园区水生植物景观的设计空间非常大,有关设计人员只需从层次感、空间感、群体观赏性等角度出发,将不同品种的水生植物合理组合起来,基本都能够保证水生植物景观的观赏价值,并避免植物景观同质化的问题,而在多种水生植物形成植物群落的情况下,景观生态效益也同样是比较理想的。

2.2 植物配植

在水生植物专类园的景观建设过程中,植物配植作为影响植物景观建设效果的关键因素,通常应对空间布局、观赏期组合、色彩搭配三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考虑。从总体上来看,有关设计人员必须要在确定水生植物专类园的水生植物品种选择之后,将所选水生植物的观赏期、水体中生长位置、植株高度、花叶色彩等各方面资料明确下来,之后再结合资料展开综合分析,确定合适的植物配思路。

太原植物园水景园在园区水生植物配植方面,就根据睡莲、荇菜、荷花、香蒲、水生鸢尾、菖蒲等园区水生植物的观赏特性(表1),确定了水生鸢尾+香蒲、睡莲+菖蒲、水生美人蕉+萍逢草等多种水生植物组合,在多种水生植物构成大型植物景观后,其观赏效果也是比较高的。

表1 园区水生植物观赏特性

2.3 水生植物种植

从景观建设的角度来看,水生植物种植情况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植物景观的观赏效果,同时还关系着水生植物成活率、生长状态以及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要想实现生态效益与观赏效果的最大化,还需注意对种植管理加以规范,并保证种植方式选择的合理性。在种植管理方面,应充分考虑到种植密度、种植土、种植后养护三方面因素,其中种植密度应根据水生植物品种、景观要求来确定,避免因种植密度过大而导致植株营养面积不足、长势不良等问题,或是在种植密度过小时出现群体竞争力不足、杂草丛生、植物成活率的情况[4]。种植土需要尽量选择富含腐殖质的稻田土、塘泥等土壤,避免过于疏松或带有枯枝烂叶、垃圾的土壤混入,同时科学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进行补充,以满足水生植物生长期间的营养需求。种植后养护主要是指保证水位控制、换水、改善日照条件、疏除繁殖过快植物等工作的规范性。

而在种植方式的选择上则需要根据景观设计思路与景观建设要求,对点植、片植、丛植、带装种植、群植等各种种植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以达到最为理想的水生植物景观观赏效果。太原植物园水景园在进行挺水植物区与浮叶植物区的植物种植时,就采用片植方式对睡莲、荷花、萍逢草这三种水生植物进行了种植,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观赏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睡莲、荷花、萍逢草的片植

2.4 水环境治理

水环境治理作为水生植物专类园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往往会对水生植物生长情况与景观观赏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未能做好对园区水环境的治理工作,使人工湖、水池、河流等水体工程出现水质变差、藻类过度生长、湖(河)底淤泥过多等问题,那么无论采取了怎样的水生植物景观建设策略,景观观赏效果与生态效益都很难达到预期,而要想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保证水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则需要根据园区水环境的实际情况,对构建水生动物群落、合理选择水底材料、水体长效管控等水环境治理策略进行灵活运用。

在太原植物园水景园建成后,园区就采取了构建水生动物群落的水环境治理策略,将裂痕龟纹轮虫、剑水蚤等浮游动物以及多种鱼类投放到人工湖中,鱼类投放比例可参考表2,不仅使水环境的生态多样性大大增强,同时还有效避免了人工湖藻类过度生长等问题。

表2 人工湖泊建议鱼类投放比例阈值

2.5 水生植物与其他景观结合

太原植物园水景园区在建设串联生境岛的木栈道时,并没有将其视为普通的观景道路,而是根据充分利用木栈道属性与植物十分契合的特点,借助浮板在木栈道周边种植了水生鸢尾、再力花、睡莲等多种水生植物,使其成为园区最具标志性的主要景观之一。另外,木栈道与水生植物景观的有效结合,不仅使木栈道区域的景观整体观赏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还将水生鸢尾、睡莲等水生植物的净化水质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大大改善了人工湖的水质,对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及景观观赏效果提升都十分重要。

而在进行东侧湖边的驳岸建设时,园区则充分考虑到了驳岸作为陆地与水体过渡空间的特征,以岸边人行道另一侧的树林为背景,围绕驳岸设置了高低差距明显的多个水生植物群落(如花叶芦竹+萍逢草+香蒲+再力花+梭鱼草等组合),将背景林与水生植物景观有机结合起来。从观赏效果来看,如果游客站在与东侧湖岸平行的生境岛上向东观看各个水生植物,那么驳岸周边的水生植物就能够在有效修饰水岸线的同时,与陆地上的树林产生相互映衬的互补观赏效果。即便是站在东侧湖岸上观看水生植物,各水生植物群落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的空间搭配,也同样能够将艺术构图式的植物线条凸显出来,为游客带来良好游览观赏体验。

3 结语

总而言之,植物园水生植物专类园的景观建设虽然比较复杂,但只要能够做好景观分区、道路规划等方面的景观规划设计,并对植物选择、植物配植、水生植物种植等方面的景观建设策略进行灵活运用,就必然能够取得理想的景观建设效果。

猜你喜欢
水生栈道植物园
植物园的“虎”明星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中国玻璃栈道
玻璃栈道,玩的就是心跳
互助
一个农民的四季
成语植物园
栈道
西班牙开通“世界最危险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