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果实套袋方式对荔枝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分析

2022-08-23 05:22颜肇华
现代园艺 2022年17期
关键词:落果残留量单果

颜肇华

(德庆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德庆 526600)

我国是荔枝生产大国,产量和种类居世界首位,在我国,荔枝栽培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其中,广东省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为荔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有着“中国荔枝第一产区”的美称。近些年,荔枝产业蓬勃发展,种植面积不断加大,栽种品种日益增多。与此同时,生产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品种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下、病虫为害加剧等(蝽象、蒂蛀虫和霜疫霉病等),导致了果面着色不良,成熟期落果、裂果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果实品质和产量。通常为了预防病虫害,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需频繁喷药保果,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导致果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超标,影响食品安全。因此,开发高效的生产方式,对保证荔枝优质、高产,提升商品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果实套袋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目前主要有单果套袋、整穂套袋、防虫网单株套罩、连片套罩等几种方式,现对几种主要套袋方式对荔枝生长及品质影响综述如下。

1 荔枝生产技术现状

荔枝套袋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果面锈斑,减少虫果、裂果,是提升果品品质、保证荔枝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还能够有效降低药品残留量,保证食品安全。近些年,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套袋技术,并取得了阶段进展(如表1)。此外,套袋材料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在实际生产中,选择适宜的套袋技术,并优选合适的套袋材料及颜色,对保证荔枝生长、提升果品品质意义重大,目前,主要应用的套袋材料如表2 所示。

表1 不同生产方式比较分析

表2 几种典型的套袋材料

2 不同果实套袋方式对荔枝生产的影响

2.1 不同果实套袋方式对果实外观品质影响

无论是单果套袋还是整穂套袋、单株套罩等,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将果实与外界隔离,在果实周围形成微环境,进而促进果实生长及提升品质。对于荔枝果实的外观品质主要评价指标为果实色泽、果面光洁度。其中,果实色泽与果皮中所含色素关系密切,由于果实中色素的含量与种类不同,果实呈现出不同色泽。套袋技术是一种科学可行的生产方式,能有效改善果实着色,从而提早5~10d 成熟,果面色泽明亮,均匀性好,平均着色率高达86%。

肖靖等[1]研究了不同果实套袋方式对荔枝外观品质的影响,并测试了果皮的亮度值(见图1),可以看出,采用3 种不同套袋方式处理后,荔枝果皮的亮度值相比对照组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是因为经套袋处理后,荔枝果面光洁度提升,其中,采用无纺布套袋的亮度值提升明显,而采用单株套罩和简易设施成片套罩的方式亮度值相差不大;此外,还从色度值上进行了分析,3 种方式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套袋的a 值和b 值最高。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袋子的材料起到关键作用,无纺布袋子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通过影响花青苷、类黄酮、可溶性酚和叶绿素等含量,不同程度地改善果皮色泽品质[2]。

图1 生产方式对荔枝果皮亮度值的影响

2.2 不同果实套袋方式对果实生长发育影响

防虫网套罩为树体提供了一个物理屏障和较稳定的生长环境,能有效防治病虫为害,相应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这与目前消费者普遍追求绿色、健康的水果趋势相吻合。翟欣[3]重点研究了防虫网套罩对荔枝果实性状的影响,测试时期为5 月10 日-6 月21日,每隔7d 调查1 次,从调查数据分析得出,与对照组相比,防尘网罩对果实的横径、侧径、纵径整体影响不大,特别是前期阶段几乎无影响,在6 月7 日-6 月21日,相比于对照组,出现略微增大现象。还有文献对无纺布套袋、单株套罩、简易设施成片套罩对果实生长发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3 种生产方式对荔枝的果实横径、侧径几乎无影响,而果实纵径低于对照组,其中,第1 次果实测定时,相差较大,对照组果实纵径为24mm,防虫网简易设施栽培的果实纵径最小为22.50mm,套袋栽培的果实纵径为23mm,单株套罩栽培果实纵径为22.8mm,而最后一次果实测定时,数据差异不大。可见,不同处理方式对果实生产影响不大。

舒波等[4]选取桂味荔枝为材料,5 株为1个实验组,选择在花后20d 对5 株整体套罩处理,其中,罩体材质为尼龙网,网孔孔径为60 目,遮光率<10%,其他5 株未套罩,作为对照组,观测整株套罩处理对荔枝果实发育的影响。由图2 可以看出,果实的单果重发育模式基本呈“S 形”,在花后20~30d,未套罩处理和套罩处理的果实发育均较为缓慢,并且套罩处理的单果重优势不明显;在花后30~50d,荔枝的单果重增长较快,且套罩处理的荔枝发育得更好,单果重明显高于对照组。通常,以往大量研究人员认为,套罩或套袋处理后会影响光照的进入,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果实重量,但该研究中套罩几乎不影响单果重,反而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实验中选取的罩子材料透光率较好(>90%),而常规套袋材料一般透光率仅在80%左右。可见,科学套罩对光照的影响不大,不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而不会影响果实产量。因此,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图2 花后不同时间的单果质量

2.3 不同套袋方式对果实食用品质的影响

关于不同生产方式对荔枝果实食用品质影响的报道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能是由于袋子颜色、材质不同所致,但多数学者认为套袋后会改变果实周边微环境,形成“温室效应”,降低果实含糖量。蔡小林等[5]选择3 棵长势一致、无病虫害的植株,每棵树选取20个果穗,套袋前进行疏果,每果穗留5个果,其中10个果穗为常规果穗套袋,另10个果穗为单个果套袋,以不套袋荔枝为对照组,重点对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 含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得出,单果套袋可溶性固形物最高,比对照组高3.93%;2 种方式处理后,可滴定酸含量变化不大;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含量相比对照组均降低,可能因为采样时参照不套袋荔枝成熟情况采集样果,而套袋果实因提前成熟,至不套袋果成熟时,套袋果已进入过熟阶段,出现“退糖”现象。

2.4 不同果实套袋方式对农药残留量影响

从理论上分析,套袋或者套罩后均可对果品起到物理隔离作用,避免果实与农药的直接接触,能有效降低果皮表面农药残留量,但实际研究证实,甲氰菊酯农药经过套袋后,反而不利于农药的消解,出现了残留量升高的现象,至今研究未形成统一定论。还有文献研究了无纺布套袋、单株套罩、简易防虫网设施3 种不同方式对荔枝农药残留的影响,并设置了空白对照组,结果得出,果皮中杀虫双<0.002、除虫脲<0.04、乐斯本<0.02、敌百虫<0.06 均低于检测下限,但高效氯氰菊酯均有检出,其中,对照组为0.429,经无纺布套袋、单株套罩、简易防虫网设施后,高效氯氰菊酯分别降低了29.14%、79.25%和83.22%,但4 组实验中,果肉中各农药残留量均低于检测下限而未检出[1]。

大量研究已证实,十分重视套袋材料的选取,不仅要考虑袋子韧性、经济性,还要综合考虑袋子透光率、颜色等指标,袋子材料会对荔枝病虫害及农药残留量产生重要影响。王建武[7]的研究中,选取妃子笑荔枝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用不同颜色的袋子(分别为蓝色和白色无纺布)以及不同开口方式(开口或密闭)对荔枝进行套袋处理,并分析农药残留情况,结果得出,果袋颜色和开口方式对荔枝果实农药残留有一定的影响,甲氰菊酯的含量、敌百虫均被检出,并且残留量高于对照组(未套袋),这可能是套袋影响了农药的淋失、挥发与光降解过程,导致果实中甲氰菊酯和敌百虫残留量增加。刘和平等[8]选择了半透明的无纺布为套袋材料,对荔枝采取了整穂套袋,通过检测甲氰菊酯和毒死蜱的含量,结果均未被检出。可见,套袋材料、套袋方式、农药种类以及气候环境都会对农药残留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雨水大时期,对农药的冲刷加快了农药的消除或者气温较高时,也会加速药物的分解。

2.5 不同果实套袋方式对落果率的影响

刘和平等[8]以“双肩玉荷包”荔枝品种为试验对象,选用半透明无纺布荔枝专用袋,对比了不套袋(对照组)、整穂套袋(喷钙调素)和整穂套袋(不喷钙调素)3种套袋方式对荔枝落果率的影响。由图3 可以看出,在第1 周,套袋处理后,无论是否喷钙调素,相比于对照组,落果率都提高了;在第2 周和第3 周,套袋处理对落果率影响不是十分显著,特别是套袋(不喷钙)处理的,落果率最低;从第4 周开始直至采收,套袋处理的落果率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套袋(喷钙)处理的落果率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结果表明套袋处理不会加重落果率,而喷钙处理还会提高荔枝后期的坐果率。

图3 不同处理方式在不同时期落果率比较

3 结论

综上,通过对不同果实套袋方式下荔枝生长情况及品质进行分析,整穂套袋、单株套罩、成片套罩等技术在促进荔枝生长、提升果品品质方面均体现了重要的应用价值,但与之相配套的技术整体还需完善,如套袋材料的选择、新型套袋材料的研发、套袋时期、配套设施方面还要加强研究,还要注重配套其他栽培措施来减少套袋的负面影响,加强套袋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变化特点及调控研究。今后荔枝产业从果穗套袋到成片套罩方向发展,可提升生产效率,减少农药施用;提升经济效益,向着绿色、安全、高效的生产方式发展。因地制宜,有针对性进行果实品质改良,并积极推广应用,可保证广东荔枝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落果残留量单果
秋季防止百香果异常落果的措施
无花果落果是怎么回事
替代柑橘聚乙烯薄膜单果套袋的涂膜剂研发及保鲜效果评价
气相色谱法测定苹果中联苯菊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榆中县农田地膜残留现状调查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对苯二甲酰氯中氯化亚砜残留量
露地鲜食枣品种引进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防止柿树落果的方法
食用油脂溶剂残留量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