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艳 渭南师范学院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极高艺术天赋的国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艺术交流的不断深入,学术信息的相互交汇、融通,当代俄罗斯声乐教学与演唱也更加国际化、科学化、现代化,并且更多地把“关闭面罩”等方法运用到了演唱和教学中。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有着深厚艺术积淀的国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艺术也迈开了国际交流的脚步,在当代声乐教学方面,俄罗斯教学方法更加国际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声乐教学水平,本文对中俄声乐教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当前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音乐学习越来越有兴趣,音乐教育教学也得到了人们更多的重视。大学声乐相关教育的合理发展可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技能,从业者及学生也应不断认识到推动相关行业发展的责任所在。另外,通过对声乐教学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完善,可以有效地制定出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创新教学模式,最大程度上促进高校音乐教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与改革。
歌唱教学改革可以进一步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逐步转变传统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单调的内容和落后的教学观念,从而促进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提高。
当前国内音乐学专业教师在教授声乐课时,因自身的专业能力较弱,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高校部分声乐教师的音乐能力不高,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一是由于部分声乐教师的音乐能力不高,二是由于音乐教育专业经验不足,某些声乐教师只是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导该课时因自身的经验不足,很难从更全面的角度展开教学,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某些高校音乐教师在教授唱歌时面临着教材选择不当的问题,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首先,尽管中国的音乐院校不断发展,但由于缺乏专家和合适的教材收集,不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某些音乐教师选用教材时,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选用的教材不当,也不能因材施教,无法提升学生们的综合音乐素养。其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一些高校合理设计教材内容,但由于一些教师的综合能力较弱,所编写的音乐教材完整度不够,某些教材内容仅能勉强满足学生基本的教学需求,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受到影响。
某些高校的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由于声乐学习的综合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可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某些高校音乐教师继续使用传统单调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学生对声乐课的学习兴趣,一些教师还过多地将西方文化带入课堂,这阻碍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俄罗斯声乐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练习声乐,通过练习能够给声乐教学做好铺垫。俄罗斯声乐课程把“练声曲”看作是音区的过渡音部分,同时也是声乐教学中一种特殊的音乐体裁形式及街接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声乐感知能力,通过声音控制使每个音符能够灵活多变的展现出来,通常会以元音为目标代替语言。
俄罗斯声乐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与我国不同,俄罗斯声乐教学通常采取1 对1 的教学方式,同时极为重视同声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各个年级均可使用,而我国对这种教学模式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在选择声乐作品方面,中俄两国声乐教学也存在差异。我国教师在对作品评价以及学生掌握程度的判断,往往以作品是否“大”,是否“难”为标准,而对于学生展现作品完整性及相关技巧方面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另外,学生学习内化的知识仅仅适用于考试,无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准确评判。声乐课程学习需要长期的培养及练习,通过对歌曲的旋律、节奏、强弱等方面对作品本身进行理性认识,还要从语言、文化、情感等方面进行感性认识,最终通过表演和声音的形式呈现出来,整个过程需要全面理解所选择的作品。
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中,我国对学生声乐演唱的要求和俄罗斯不同。例如歌唱技巧方面,我国声乐教师多以表演技巧为主要教学内容,而演唱技巧及即兴发挥方面较弱。而俄罗斯声乐教师通常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主张让学生不断练习声乐实用技巧,且重视学生灵活应用这些技巧。俄罗斯声乐专业的学生声乐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较高,且运用相对灵活;通过日常练习中的不断运用,演唱时根据曲目的不同灵活运用,而非刻意展现技巧。我国声乐专业学生往往缺乏对练声训练的重视程度,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无法理解技巧的真正作用,演唱出来的作品显得生硬。学生演唱相关作品时,仅通过临时学习或模仿演唱技巧的方式,使得演唱本末倒置,过分重视技巧,忽略了作品及演唱本身的情感传达。中俄声乐教学对演唱技巧的要求不同点还表现在情感投入上。一方面,情感的传达需要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同身受,俄罗斯声乐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综合培养,并鼓励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身感情,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进而才能影响到听众的内心情感。对演唱情感的强调,中俄两国是一致的,仅在教学模式上稍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结果不同。
目前,声乐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即通过教师主动性的知识灌输,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很难实现知识内化;由于学生接触声乐时间较短、课程内容知识量较大,对于音乐修养浅薄的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时间将声乐课程内容进行分解性学习,使得学习成本骤增。传统模式对于应试教育而言具有一定效果,但是,长此以往对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方面的培养是不利的。一方面,传统模式使得学生不能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很难把握作品的具体风格与韵味,无法感同身受地表达出作者在作品中倾注的真实情感。另外,一味灌输教学方式,学生们对音乐的体会和理解无法完全表达出来,对音乐教师的依赖性太强,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往往担心练习方法的正确性,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逐渐丧失主动表现的欲望。俄罗斯声乐教学模式中,教师十分重视对于声乐基础的训练课程,在学习后期,要求学生不断巩固古典艺术曲目,使其深刻领悟作品的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此举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基本功的强化,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艺术审美素养的提升。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将所授课曲目进行分类与筛选,在此基础上,学生具有了更多的选择,且所选曲目更加贴合自身的基础掌握情况,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目前我国声乐教学模式中,亟需改变保姆式教学的传统观念,释放课堂资源,给学生适当的发挥与创作空间,促使学生不断培养自身综合素质,以打好基础为起点,循序渐进的实现主动性进步,并结合自身声音情况,发掘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向,这对于日后学生的演唱风格、创作方向的确定都有积极影响。
就声乐而言,俄罗斯的教育体系是独一无二的。在宗教音乐方面,1632 年成立了莫吉莱高级学校,1867 年成立了斯拉夫、希腊和拉丁学院,这两所学校都教授教堂音乐,包括器乐和声乐,可以说是俄罗斯声乐教育的开端。19 世纪后半叶,俄罗斯的音乐教育迅速发展,高校内越来越多的音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是俄罗斯音乐教学发展最快的时期,此时俄罗斯的音乐教学框架更加成熟,诸多俄罗斯杰出的音乐家将本国的音乐带向世界。中国音乐教育的起步与俄罗斯有很大不同。在20 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萧一鸣和其他老一辈音乐家所倡导的向西方学习的理念,为新的音乐文化奠定了基础。随着唱“歌剧”和“咏叹调”被引入中国,提高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品位。20 世纪30 年代活跃在中国乐坛的冼星海、赵元任、黄白聂等作曲家在民歌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声乐教育逐渐普及。文革结束直到改革开放后,很多国外音乐家陆续来到中国,帕瓦罗蒂、基诺-韦奇、多明戈等著名声乐家都曾在我国演出过他们的音乐。通过多场音乐演出使中国音乐教学得到发展。
学生除了掌握自己国家和民族的音乐和文化,还要让他们接受世界上其他民族的音乐精华,以开放的包容态度培养多元文化视角。需要注意的是,多元过程中的互动是一个多向的、双向的交流过程,这是它的真正含义。教师应考虑到所唱曲目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从而达到阶梯式训练提高学生演唱水平的渐进效果。充分发挥咏叹调、艺术歌曲和地方民歌三大代表类别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风格、体裁和流派类型的经典作品。俄罗斯的艺术院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理论课程,而在中国,长期以来把学习发声技巧放在理论知识之上,导致了理论研究的薄弱。通过深入研究,歌曲创作的学科可以变得更加科学,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前人的成功和失败,可以获得非常宝贵的经验和见解。
声乐课质量高低取决于一个好的老师,而不是合适的教材或完美的课程,在某些方面,成为一个合格的歌唱老师比一个好的演员更难。作为美的启蒙者和传播者,歌唱教师不仅要有正确的审美意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审美原则,提高欣赏、体验、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大专院校的歌唱教师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能够进行教学和执行教学任务。同时,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的教师再培训课程、在职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还应规划专业音乐学院和教师培训学院,为学院和大学培养合格的歌唱教师。大专院校的歌唱教师应具有硕士或以上学位。唱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教育,不仅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还需要科学和专业的教学方法。对于我国的音乐院校来说,建设一支歌唱教学队伍,确实应该认真对待,要认真用脑、思考、实践。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1.在声乐教师方面,要坚持按人才水平录用的原则,严格控制用人。要把心态好、作风正、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放在教学首位,让他们真正发挥作用;要淘汰综合素质低、教学能力弱、与学生共鸣差的教师。2.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条件,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声乐教学做得好,离不开必要的设备、器材和相关材料,在这方面,学校应该舍得投入,让老师能在课堂上讲得舒服、自在。我们应该重视对歌唱教师的培训,使他们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比如,我们可以选择“请进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给教师讲课或上课;也可以选择“走出去”,有计划地邀请教师学习、观摩,进一步自我教育和深化。
俄罗斯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喜欢的课程,既注重建设,也注重管理。例如,《歌唱艺术史》不仅涉及欧洲歌唱从古代到今天的发展历史,而且还涉及俄罗斯的歌唱历史和现代著名歌手的成功经验。虽然这门历史学科并不直接促进歌唱技能的发展,但它对学生的进一步实践和了解歌唱流派的发展有潜在的积极影响。这门学科不仅受到学校学生的欢迎,而且许多专业歌唱演员和剧团导演也回到课堂试演,目的是获得知识,以助力自己的工作。同样重要的是,我们的高等音乐教育要尽快开始研究我国声乐艺术发展史。在我国大学的音乐教育中,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声乐课必须得到改善,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在教学期间,为了能够提升学生们的音乐综合素养,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歌唱技术的培训,还要对他们进行师资培训;2.在改进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带领学生上歌唱课,让他们感受歌唱音乐的魅力,从而提升他们对声乐课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愿意主动练习声乐。3.为了更加合理地制定教学方式,高校与高校之间可积极合作,共同探索声乐教学的创新模式,促进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
俄罗斯的音乐学校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也就是说,提高专业水平与扩大和发展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相辅相成的。例如,所有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教授指挥课。在每年的新年演出中,许多学校可以根据社区的需要,推出大型合唱作品,如韩德尔的《弥赛亚》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这样的节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还可以宣传学校,扩大观众和学生群体,并能产生一些社会效益。进入高年级后,剧目、歌剧演唱科目与主课一样重要,是所有科目中课程最多的科目。它不仅锻练了学生歌唱的基本功,而且对歌唱基本功和技能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水平,还能丰富相关的知识和训练,并提供其他方面的练习和训练,如剧目、服装和舞蹈编排。我国声乐教学课程是相对单一的,课程中只有声乐和合唱课程,但合唱通常在所有学校中都要教一到两年。虽然每个学校都有合唱团,也有很多合唱表演,但排练往往非常快,以至于他们在表演或比赛前不久才不得不为表演而努力。相比之下,俄罗斯合唱团每周定期排练,演唱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当有演出或比赛时,他们可以非常迅速地准备作品。在高校教学改革中,想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就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使教师能够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等,并能推进高校演唱教学改革,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实践:第一,高校演唱教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应该改进教学内容,例如学校可以举办歌唱比赛或在各个班级举办小组比赛吸引学生参加,从而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第二,可定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开阔他们的眼界,这对他们音乐素养的提高极为有利。
总之,本文在对中俄声乐教育进行比较和分析之后,总结了关于俄罗斯先进的教育思想及模式,旨在找寻借鉴之处,使我国声乐教育模式更先进。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声乐教育的理念与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与优化。当前,大部分音乐学院逐渐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需求偏离的现象,通过不断汲取俄罗斯优秀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同时打造适合本国学生学习的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期使我国的声乐课程教育能取得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