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性格舞”课程的教学思考

2022-08-23 09:56黄娟上海师范大学
艺术评鉴 2022年14期
关键词:性格舞蹈教学方式

黄娟 上海师范大学

艺术是在一定时期下社会意识形态发展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沉积产物,舞蹈是一种融合音乐、文学、人文情感等因素为一体的综合表现形式。性格舞是在历史和文化推动下所形成的具备可视性审美的舞蹈类型,是一门专门培养芭蕾舞演员的课程,它能与古典芭蕾相结合,发展芭蕾舞训练中所不能锻炼到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文化和时代性特征。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兼容使得性格舞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高等师范院校是国家教育人才的专业培养基地,如何在高等师范院校内高效开展性格舞课程教学是众多教育研究者需要重点思考和研究的话题。

一、高等师范院校“性格舞”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时不足,导致学生学习任务过重

性格舞课程在我国师范类院校开设的年限较短,教师的教学经验尚不足,但国内为了能够进一步跟上国外的教学步伐,在性格舞教学中设置了很多类型的课程,课时中所覆盖的内容也比较广,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也有限,这就导致教师的备课压力过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过大。现实中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到学生与教师的实际情况,为了能够让我国学生更快地赶上国际化潮流,掌握各国舞蹈的特点,理解各国舞蹈的文化内涵和魅力,高等师范院校性格舞的课程教学安排不够合理,由于还要考虑到学生其他专业课的教学时间,学校所排课时不足,学生在课程上常常安排十分紧凑。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生源基本是专业科班生与高中特长生混合班,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再加上课程教材内容比较繁杂,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导致教师在备课时常常分不清主次,难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压缩和取舍,似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是必须学的,教学内容难以重点突出,这就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学课时不足与学生学习任务的矛盾尤为突出。

(二)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求学需求

“性格舞”发展历史悠久,从国内外的舞蹈教育史来看,性格舞在职业舞蹈院校的开设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但对于高等师范院校而言,“性格舞”课程教学基本都是直接照搬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主体是师范生,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为国家未来的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因而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必须跟上时代的节奏,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有了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以先进的教学方式或方法带领学生们收获知识、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很多教师没有掌握到性格舞教学的重点,课堂上只注重舞蹈动作,忽略了技能;只强调舞姿优美,而忽略了性格舞的情感表现力;只注重学,而忽略了教的技巧;只强调律动感,而忽略了不同的风格……教学中难以将多方面教学重点兼顾,这导致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求学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满足国家未来舞蹈教育发展的教学需求,因此,高等师范院校“性格舞”课程教师需要丰富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国家未来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无法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等师范院校的舞蹈教学与专职院校的舞蹈教学目标稍有不同,高等师范院校的舞蹈教学是以培养“表、教、研、编四位一体的复合型舞蹈人才”为教学目标,强调“讲台”与“舞台”同存,因而,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性格舞由于学习内容较多,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多个国家的舞蹈动作、体会不同国家的舞蹈文化,因此在授课时通常节奏比较紧凑,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教授较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整个教学课堂可能更偏向于“灌输式”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被动”,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低,课堂上无法展现自身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恰好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体现,而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性格舞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足,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也难以激活学生的大脑,无法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学生在学习和锻炼过程中难以养成自我驾驭的能力(包括对思想、意识、动作和技能),无法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高等师范院校性格舞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以教师为主体,通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一同构成,平时成绩由学生的上课表现(考勤、回答问题等)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构成。期末成绩主要以公开考试为主,通过考试察看学生性格舞的基础能力、技术技巧能力、风格掌握度以及表现力等,但这样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教师的主观意愿占主导,可以让教师成为一个小组,对学生的考试分别进行评分,核算出平均分,以体现考试的公平公正。还可以将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纳入教学评价当中,更能彰显评价的公正性,也能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二、高等师范院校“性格舞”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一)丰富性格舞课程的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性格舞在发展中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继承原始魅力的同时不断吸收新的血液,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在新时代的洪流中大步前进。性格舞作为舞蹈中能够开发人体潜能、锻炼人体思维和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舞蹈教学中不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性格舞的动作需要一定的规范性和技巧性,高等师范院校“性格舞”课程的教学需要更多的技巧,强调特殊的表现形式,强调在舞蹈动作的表现过程中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价值。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忽略了这一点,即使有些教师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也没有想过探究最为有效的改善对策。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对性格舞教学不断进行新的思考,并不断系统化和科学化地对其进行建设和完善,能够有效推动性格舞的发展。对学生来讲,他们对舞蹈的认知和动作要点的领会都是从教师的具体演示当中学习的,高等师范院校所培养的是专业的舞蹈教师,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行为动作模仿能力,让学生在逐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掌握要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性格舞教学。同时,性格舞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强调各舞种的不同风格、要领、气质、节奏等,在不同的舞种中领略舞蹈的文化魅力,但从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性格舞的课程教学现状来看,院校教师都只看重动作教学,并不关心学生是否从内领悟到不同舞种的情绪表现力,舞蹈作为一个国家内涵和文化的体现,而性格舞作为一门融合不同国家文化表现力的课程,因此,我国的性格舞课程教学正迫切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完整和独立的体系,性格舞教学改革迫切需要教育者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二)培养学生对于不同风格舞蹈技术技巧的掌握能力

传统性格舞的基本技术技巧除遵循了古代芭蕾舞中所具有的一系列开、绷、直的特点之外,更强调开发古代芭蕾舞中所接触不到的,但对性格舞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技术,以使舞蹈学习者们可以全方位了解舞蹈技术,提高舞蹈的表现力。这里最基本的技能知识就涵盖了勾足等各种蹲的方法;各类变化姿态的踏点,以及多种表现形式的下腰运动和翻转身体躯干的方法等。这种综合的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不仅有利于提升身体的协调性,而且对腿部力量也有一定的训练价值。性格舞的课程改革能够在原本的基础之上汲取不同国家的民间技艺方法,充分挖掘舞者的潜力,更好的培养学生掌握不同风格的舞蹈技术技巧。

(三)让学员们更好地创造充满活力的舞蹈形象

性格舞实际上是对外国的民间舞蹈进行重新加工、调整和完善以后而形成的,国内外各民族的舞蹈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表达。在学性格舞的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感受世界各民族中不同的舞蹈文化,既增强了学生对舞蹈这门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艺术的了解,也推动着学生比较全面地吸收和接触世界各民族的不同文化。性格舞课程教学改革促使学生对舞蹈的内涵有了更深的领悟,同时提升了学生对舞蹈风格多样化的认知。性格舞课程改革的重心在于合理发展、培养民族舞蹈人才。性格舞的教学,也能够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让学生能够从更深的层面上去体会整部艺术作品的含义,把艺术作品内容更加真实的呈献给观众,以提高节目的艺术感染力,使其所形成的舞台人物形象更加富有生命活力。

三、高等师范院校“性格舞”课程教学改革具体路径分析

(一)增加授课课时,优化学习资料

由于我国性格舞教学开展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很多的教学材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在探索和建设之中。综合各地性格舞教学现状和教材中所存在的问题,应当适当增加授课课时,精简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由于性格舞课程教学具有实际教学课时长等特性,所以高等师范院校性格舞课程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调研学生的实际学习现状,采取访谈或者问卷调查的形式,调研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兴趣度,同时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教学内容进行分级排优,根据课程学习内容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对于一些不必要的学习内容可以缩减优化,对于一些重要且必要的内容可以增加课时,并配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反复强调,很多舞蹈细节可能需要更为直观式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互联网学习资源丰富,慕课、线上网课等都有很多有用的学习资料,配合光碟或者配套的教学视频包,能够进一步优化学习内容,让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够得到更好地开展。

(二)丰富教学方式,开展多元化教学

国内高等师范院校性格舞的教学课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当然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性格舞课程的教学体系尚不完善,需要教育研究者在继承可取之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实现更为多元化和立体化的教学。结合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性格特点和群体特征,教师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方式,进行多元化教学;可以以学生为课程主体,进行讨论式教学;以多媒体软件为媒介,进行直观式教学;融合多样化性格舞元素,进行补充式教学;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情景化教学;基于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游戏化教学;并将微课、翻转课堂等当前热门的教学形式融入其中,从而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适应程度,选择最为合适的几种教学方式,并定期变换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

此外老师还应该在教学方式上对学生进行引领和帮助,引导他们自己查阅和搜集信息,主动去探索各国舞蹈内容。通过与国内性格舞学者、老师等开展舞蹈文化的艺术交流,提升性格舞的风格感。

(三)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互联网+”模式下,互联网已经融入各行各业,也为教育行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极多的教学资源。性格舞作为一种展现一定特点和情感表现的视觉技术形式,它的美和情感能够直接通过可视化的形态表现出来,包括表演者的肢体动作、服装以及场景布置等,这也进一步展现了舞蹈的灵动性。传统的性格舞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书本教材与一些专业视频进行教学,通过分析动作的走位、姿势的细节等进行实践指导,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主要的讲述者直接占据主导地位。“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有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学生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为实现舞蹈课程体制改革创新,就必须推进舞蹈数据库构建。通过建立舞蹈数据库可以帮助院校获取大量的舞蹈教学资源,老师和学员开展科研或教学时都能够在数据库中查找所需资讯,所以,舞蹈数据库的完备性建设就可以为访问者提供信息支撑。为了实现数据库系统的高效率、优质使用,必须做好维护管理工作,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对数据库系统内容加以改革创新。数据库系统内容建设时需要特别重视如下两点:第一,知识获取,在获得知识资源时,就必须开辟舞蹈教学资源获取途径。因此,高等院校可与其他院校、文化艺术学院等建立共享通道,形成教学协作关系,实现各个院校之间教学资源共享,共同寻找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第二,高校还可以有选择性的订购软件企业提供的培训资料。为了实现课程数据库的快速、优质建设,高等学校必须开发共建资源,学校主动挖掘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并做好信息宣传,不但学校可以充实数据库,而且教师可以在挖掘收集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水平素养。

因而,性格舞教师需要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利用各类软件和学习网站总结较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并将教学课堂变得更具自主性、更为灵活化,教学内容过多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等形式提前向同学们分享教学内容,让大家事先预习,后期课堂教育时就不需要再对知识点进行逐一细致地讲解,而是可以抓重点、抓难点,另外,学生在提前预习完教学内容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可以以提问的方式随机抽取学生分享自身的学习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动作组合教学时,教师与学生还能就互联网资料中同一知识点的不同教学方法进行课堂交流和讨论,进一步发散同学们的思维,让他们看到教材外更多的内容,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也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多元化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对学生的个人评价即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肯定。单一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评价不全面,无法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多元化评价主体和多元化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主体是指评价不仅是客观的书面考评和期末考试教师的个人评判,要扩大主体范围,比如说可以采用多位教师共同对学生的性格舞表演进行考评,再综合教师的考评结果,进行综合打分,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学生的总成绩,同时可以将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纳入到学生的考核评价当中,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平时在校的学习表现、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随机分组互评,将这些评价结果也纳入学生的个人成绩中,从而使得评价主体更具公平公正性。多元化评价指标是指考评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和期末时性格舞的表演情况,除课堂到勤、参与课堂积极性等外,还应将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性格舞的律动感、节奏感、领悟力、情感表现力、个人的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纳入考评标准,对学生的客观知识、主观理解能力和教学能力进行综合判断,从而以更为客观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信服,在评价中发掘学生的个人潜能,更好的查漏补缺,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努力培养成“教、学一体化”人才。

四、结语

舞蹈是一种展现人文情感和思想的可视化表现形式,性格舞在中国漫长历史的发展中,在时代变迁、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至今,也开始以其独特的舞蹈形式和风格特点受到大众认可。在“发展与融合”的时代号召下,高等师范院校性格舞课程教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学研究者不断研究并发掘其内在价值,逐渐使高等师范院校的性格舞课程教学变得合理化和规范化,以融合外国文化,进一步丰富中国文化的内涵,让我国实现真正的“强起来”和“站起来”。

猜你喜欢
性格舞蹈教学方式
舞蹈课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雪地上的舞蹈
性格描绘词
卷首语
12星座“吃”出性格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