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的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重构
——以“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为例

2022-08-23 13:11华敏霞
中小学德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导图法治核心

◎华敏霞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明确以素养本位为课程设计的基本遵循,围绕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统整综合性的课程内容,提炼了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主题,强调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提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以主题统整学习内容,实现素养导向的教学转型。

基于此,我们立足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探索以素养培育为导向,重构单元学习进程,重组教学内容,整体设计学习任务,力求引领学生系统化、整体化地感知历史,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感悟核心精神,助力素养形成。

一、明确素养导向,重构单元学习进程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呈现了近代百年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所走过的历史进程。六课内容包含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体现核心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是落实“四史教育”的主要载体。小学阶段“四史教育”的核心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历史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在了解史实基础上,感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实现情感认同、政治认同。

因此,立足新课标的要求,本单元是以历史为基础,指向“政治认同”这一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的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引领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厘清历史脉络,感悟核心精神,厚植红色基因,激发爱党爱国的情感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情感认同和责任意识。

基于此,我们统整单元内容,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有兴趣并主动了解我国的发展史,厘清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感悟不同时代的主要精神;明确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并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以素养发展为教学导向,我们将本单元六课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重新规划课时安排(见下表)。

原课时安排 重组后的课时安排不甘屈辱(3课时)总体梳理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轴(1课时)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2课时)了解屈辱史和奋斗史(共4课时)梳理旧民主主义屈辱史和奋斗史事件,明白落后就要挨打(1课时)认识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的内容及意义(1课时)梳理新民主主义屈辱史和奋斗史,感受长征精神和井冈山精神(1课时)了解共产党成立历程,明白共产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1课时)重点感悟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共7课时)中国有了共产党(3课时)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4课时)屹立在世界东方(3课时)了解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3课时)重点感悟自力更生精神、勇于创新精神、中国精神(共3课时)富起来到强起来(3课时)

单元是一个整体,一个单元学习方案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重组后的课时安排围绕单元整体目标,循着“知史-问史-学史-创史”的思路,力求摒弃碎片化的历史知识和割裂的历史事件学习,以宏观思维带领学生整体感知历史进程,厘清基本的历史脉络;突出学习重点,聚焦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感悟核心精神。让学生通过史实的学习探究,产生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同、政治认同,促进素养养成。

二、设计关键任务,深化核心精神探究

任务是“围绕课程目标设计的支持课程学习的载体,学生通过任务进入课程内容,理解学科知识”。重构的单元学习进程要以具体的任务为依托,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情境,展开主体探究。立足已有教学实践,我们设计了绘制思维导图和故事叙说两大关键任务。

1.绘制思维导图,整体感知历史脉络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内容跨度大、时间长,众多事件与人物都是不同时代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也因此,在已有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绘制“时间轴”成为本单元教学常用的学习方式或学习工具,许多教师甚至在每节课上都会使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本单元学习中,整体感知历史脉络的重要性。

基于此,我们将绘制思维导图作为本单元学习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展开课前预学,通读本单元教材内容,形成对历史脉络初步的整体感知。在第一课时教学中,请学生根据课前预学的思考绘制思维导图,并展开分享、讨论。思维导图是道德与法治课堂常用的学习与思维工具,大多数学生拥有丰富的使用经验。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充满创意,呈现了自己对近代百年来中国历史进程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有学生以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时间为主轴,以甲午战争为分界点,用折线图展现历史的起起伏伏,并写下了自己的感悟;有学生用直观的思维导图完整呈现从推翻封建社会到产生民主共和,再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新中国的成立,直至新中国的强国历程,用优美的动线使得历史发展阶段一目了然;有学生以新中国成立为节点,用“抗争”和“建设”两个关键词总结自己对历史进程的感知,循着时间线索,梳理其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跃然纸上。

通过不同学生、不同视角的分享、讲解,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形象愈发清晰,从而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而近代百年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所走过的历史进程,变得鲜活而立体,让学生对历史脉络形成了整体性的感知。

这为引领学生把握时代脉动,感悟核心精神,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思维导图成果也将作为之后各课时深入学习相关史实,重点感悟核心精神的重要资源和学习工具,贯穿单元学习过程。在具体课时学习中,学生将进一步聚焦不同阶段,细化、丰富时间轴内容,从而深化对史实的感知。

2.叙说中国故事,体悟实践核心精神

讲故事是重要的德育手段,故事教学也是道德与法治常用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本单元学习正是讲述近代百年“中国故事”的过程。在本单元已有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通常都会使用故事教学,引导学生讲述革命事件,以及典型的红色故事等,从中感悟核心精神。因此,我们将叙说中国故事作为本单元的另一个核心任务,带领学生深入感悟核心精神。

通过第一课时学习,学生对近代百年的历史脉络已有初步的感知,并对其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有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立足第一课时教学实际,并根据本单元已有教学反映的学习难点,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一是对比屈辱史和奋斗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其充分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进而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意识。立足这一史实学习,重点感悟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二是宏观了解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了解国情,聚焦抗美援朝战争、改革开放和新中国强国足迹等,突破认知难点,带领学生重点感悟自力更生精神、勇于创新精神、中国精神。

例如,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存在诸多疑问,提出了“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好不容易盼来了和平,为何要再次穿上戎装,跨过鸭绿江区抗美援朝”的真实疑问。“屹立在世界的东风”一课教材对这一事件的描述重在凸显英雄邱少云的事迹,感悟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对战争的背景原因着墨不多。于是,我们就此设计了“新中国刚刚成立,抗美援朝战争到底该不该打”的辩论赛,带领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史实资料,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时代背景和原因等。辩论本身并不是目的,重在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励学生自主探寻历史背后的故事,明白抗美援朝战争不仅是一场援助邻国的战争,更是一场保家卫国的自卫战。学生通过辩论的故事叙说和观点表达,认识到刚刚建立的政权需要维护,从而感悟到共产党领导策略的正确性,爱党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单元教学以故事为主线,组织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包括讲故事、读故事、看影片、演故事、采访听故事等形式,带领学生走进历史。讲故事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找资料、阅读理解、组织语言、表达情感的内化过程,如学生激情讲述62岁高龄的关天培与四百将士死守炮台的故事,“人可死,志不可侮。今日,我们面对强敌,只有决一死战,以报国恩”的豪言壮志让学生热血沸腾;青年毛泽东在“长沙饥民暴动事件”后萌发的“孩子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宏志,让学生深切感怀老一辈革命家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努力;看故事、看影片的过程则让学生身临其境、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年代,让历史探究更具画面感、代入感,如观看《功勋》《我和我的祖国》等优秀影视作品,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自力更生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中国精神;而演故事、采访听故事的过程是学生通过情境演绎,感同身受地进入角色,体会情感的过程,如采访身边的长辈,了解“这些年改革开放大变化”,听医护等相关人员讲抗疫故事等,让学生从身边的故事中进一步感受创新精神,感悟中国精神。由此,本单元所内涵的核心精神自然走进了学生心中。

如此,避免“平均用力”的分散教学,采用热点分析、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模拟活动等多种叙说方式,为学生自主讲述中国故事,体悟核心精神预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学史热情高涨,不满足于教材提供的史实素材,在课后展开多元实践,主动搜集、了解更多的中国故事。例如,在探究中国近代屈辱史时,学生从教材提供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部分内容,进而通过走进图书馆、上网查询等,了解完整的条约内容和史实背景,对其不平等、屈辱性有了深刻的感受,对“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的精神自然产生了强烈共鸣。在单元学习基础上,教师趁势鼓励学生走进博物馆、纪念馆等实地参观,组织采访革命先辈等课后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拓展视野,激发学生更好地自主习得核心素养。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教学的重构,让我们对素养导向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新课标引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切实实现育人方式的转型,依托教学的思路重构,更要实现教学观念、育人理念的转型。我们将继续探索,开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导图法治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