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提升江苏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

2022-08-23 08:20施新玲
唯实 2022年8期
关键词: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

王 刚 施新玲

“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重要内容,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具体要求和技术路径,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全省上下要深刻认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加快产业链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性、紧迫性,重点围绕制造强省建设战略目标,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全面提升江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一、产业链现代化提出背景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产业链现代化的提出既基于我国现有产业基础条件,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维护国家发展安全的战略考量。

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体系取得巨大进步,具备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基础条件。产业链现代化需要坚实的工业化支撑,产业体系不够完备、产业规模太小,就没有产业链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1年我国GDP突破110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规模31.4万亿元,占GDP比重达27.4%,制造业总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综合多项发展指标分析,我国已基本实现工业化,正向深度工业化方向发展。工业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和超大规模生产能力,为我国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我国产业发展水平总体仍处于中低端,产业链现代化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我国产业体系完备性、规模总量全球占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总体水平仍处于中低端。可以从产业的价值链、创新链、企业链、空间链等几个维度清楚看到这种差距。从价值链看,我国工业企业大多以加工制造为主,多位于低附加值、微利化的低端环节,在全球价值分配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从创新链看,原创性、突破性创新成果偏少,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脱节,重要产业的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不能实现自主可控;从企业链看,处于“链主”位置的企业不多,全球范围内资源整合能力不强,上下游协调配合不足,中小微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为产业链提供核心配套服务的“专精特尖”企业不多;从空间链看,产业在国土空间上分布不均衡,东中西部发展差距大,区域产业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创新集群较少。多维度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可找准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系统提出促进产业链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产业不断迈向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

逆全球化趋势及中美贸易摩擦严重冲击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现代化是提升我国产业发展安全的战略选择。开放型经济条件下,产业链安全事关国家发展安全。40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经济体系高度嵌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吸引外资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在全球产业分工协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中美贸易摩擦给我国国际供应链、价值链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美国瞄准我国制造业短板和薄弱环节,采取限制出口、增加关税、科技脱钩、制造业回流等手段,打压我国高科技产业成长,企图切断我国国际供应链高端环节,将我国产业长期锁定在中低端制造,竭力维护其在高端研发制造领域的优势。产业链现代化就要在逆全球化趋势背景下,重新审视我国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把维护产业的安全性、稳定性提升到战略新高度,以服务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江苏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迫切性

江苏是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工业经济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正处于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与其他省份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规模,还是产业结构层次,江苏都具备推进产业链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的优势条件,也更加迫切需要推进制造业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战略转型。

迫切需要增强产业发展安全性。江苏经济对外依存度高,2021年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13.3%,制造业所需的关键技术及核心零部件大约2/3依赖进口,在逆全球化倾向、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供应链面临较大的断供风险。以产业链现代化为重要机遇,从贸易安全、技术安全、金融安全、市场安全等维度全面审视江苏产业发展环境,找准产业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不断增强产业基础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弹性管理能力、金融抗风险能力,打造自主可控产业体系,有利于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安全性,有效防御和化解外部风险。

迫切需要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产业链现代化主要目标是提升产业竞争力,而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产业集群化与产业链现代化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加快产业链现代化步伐,江苏可学习借鉴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日本半导体产业集群、英国伦敦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发展经验,重点围绕“十四五”时期江苏重点打造的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产业链现代化为产业集群化发展赋能,加快规模化、体系化、高端化发展,集聚更多的高端生产要素,打造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产业集群。

迫切需要形成产业发展引领性。江苏产业领军企业不够多、品牌影响力不够强,“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比较明显。要以产业链现代化为抓手,加快培育壮大一批产业链上的“头部”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不仅要培育制造型“链主”企业,还要培育研发型、销售型“链主”企业,加快占据价值链上价值创造的最大环节,推动产业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攀升,逐步在全球价值链、创新链上由“参与者”转变为“引领者”,有力支撑江苏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

迫切需要实现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产业链的空间布局决定产业的地域分工与协作关系。多年发展在江苏形成了以沿江、沿太湖为主的产业空间格局,总量庞大的制造业使沿江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超载,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同时,江苏产业国际化水平不高,依据比较优势全球整合配置资源的能力还不够。要以产业链现代化为牵引,围绕“1+3”重要功能区布局,在全省范围内优化生产力布局,同时重视国际资源整合利用,在全球范围合理构建包括研发、制造、销售、物流等环节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

三、提升江苏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关键举措

(一)围绕“一基三链”实施四大工程

1.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产业基础高级化是产业链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要紧紧围绕国家产业基础高级化的战略布局,结合江苏先进制造业培育计划及发展需求,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精准突破重点行业及关键领域。聚焦集成电路、核心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13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配合国家产业基础高级化重点工程,精准制定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实施计划,重点突破与之配套的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环节。加快重点突破工业“第五基”,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软件、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算法、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为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支撑。加快构建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应用的新型基础设施,为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量子通信、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在线医疗、远程教育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优良的基础环境。

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生态环境。积极为产业基础高级化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重点解决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协同差、投入高、风险大、推广难等问题。坚持应用牵引和问题导向,由下游需求推动上游创新,统筹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产学研用之间形成联动创新。突出发挥政府推动基础研究关键作用,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谋划,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统筹协调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攻关。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体系,为从0到1的原始创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等应用提供市场机会,引导和支持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等通过分散采购的方式为新产品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

2.产业链优化升级工程

产业链上下游既要有世界级的大型企业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也需要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提供配套支持,合力构建一个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共同支撑服务产业链现代化。

加快培育核心结点企业。大力培育一批国际化大企业、产业(行业)龙头企业、新兴行业领军企业等核心企业,加快提升核心企业“链主”地位,积极发挥核心企业“链主”作用,推动上中下游企业深度分工合作,鼓励支持“链主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补链强链扩链,提高产业垂直整合度。支持核心制造企业服务化发展,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价值链高端攀升,积极发展与制造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向上中下游企业或者制造业同行提供专业化服务。强化质量品牌战略,支持核心企业打造一批质量水平一流的高新产品和自主品牌,扩大品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积极发展高能级中小企业。以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为重点,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加快构建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及加速体系,培育更具竞争力的节点企业,为产业链现代化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围绕主导产业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引导和支持企业专注细分领域,持续提升技术和工艺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创新等政策体系,帮助科技中小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快速进入市场,着力提升中小企业在产业链构建与运转中的积极作用。

弘扬企业家及工匠精神。把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作为产业链现代化的软实力培育,作为无形生产资料持续服务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弘扬以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大力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加快塑创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为特点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做好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为产业及产品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3.价值链迈向高端工程

产业技术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之源,也是推动价值链向上攀升的重要途径。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实施机遇,不断提升江苏产业技术自主可控水平,加快推动价值链不断迈向中高端。

加快提升产业核心技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协调组织各类创新资源开展前沿引领技术、关键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等创新研究,着力解决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重点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以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为牵引,以产业链头部企业为核心,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创新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模式,组建一批以产业化需求为导向、应用创新为主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载体。重点依托江苏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突破产业创新制度瓶颈,强化集成电路、基因工程、生物医药等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力争打造成为全省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建设的示范产业。

加快生产技术创新步伐。产业技术包括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当前我国生产技术落后制约高端产品生产,特别是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聚焦我省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引导整机、零部件等装备制造企业相互配合、协同攻关,加快突破影响高端产品生产的关键生产技术,着力提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检测设备、智能装备以及大型专用生产线的设计制造能力。建立重大首台(套)装备及关键部件示范应用机制,配套搭建针对短板生产技术、短板装备的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和试验测试基地,不断推动先进生产技术及装备迭代、升级和扩散。进一步引导推动我省优势科教、人才等资源向制造强县(市)布局,与企业合作围绕生产技术重大需求开展联合创新,着力破解科技创新与产品技术、制造技术创新脱节的问题。

推动价值创造模式转变。支持优势企业牵头创立国际经济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国际技术交流活动,促进产业始终保持创新活力,为价值链国际化营造环境。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推动更多江苏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实现从先有产品、再有标准向先有标准、再有产品及产业的转变。大力支持企业申报国际专利,以国际专利优势提升对产业的控制能力,抢占价值链创造及分配的最优环节。鼓励优势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海外并购,有效整合全球资源,依据比较优势构建形成全球价值链网络。

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良好环境。加强产业技术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搭建全链条式转化与产业化创新平台,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步伐,促进知识产权与人才、研发、产业的融合发展。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对产业技术创新侵权的处罚力度,激发产业技术创新活力。大力发展技术转移、检验检测、创业孵化以及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业,积极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

4.供应链管理创新工程

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充分发挥政府在国际供应链安全方面的作用,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快提升供应链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发挥“链主”核心作用。注重发挥“链主”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核心作用,主动构建治理制度体系,科学设置治理组织框架,协调“链”上企业分工合作和价值创造,减少企业间协调成本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支持核心企业注重把握产业链动态演进及发展规律,结合产业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灵活采用多元化经营、纵向一体化、产业联盟、柔性制造等模式组织上下游生产,以增强企业面向市场、面向顾客的弹性应对能力。

提升应急反应能力。积极发挥政府供应链管理作用,全面总结疫情应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循环通畅经验,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科学预测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应急物资需求类型及数量,加强应急物资生产及储备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的管理办法和供应预案,建立科学管用的稳定生产、恢复生产的应对预案。当前,国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要重视保护供应链核心企业(环节),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开拓市场,防止重点企业倒闭引发产业链外迁,加强对供应链断点的修复,及时寻找可替代的产品及相关企业,尽快实现供应链重构。重视中美长期博弈下供应链应急体系建设,组织对重点产业的国际供应体系进行评估,对单一来源或供应脆弱的环节,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及策略,提升供应链的弹性管理水平。

(二)加快构建“四化”发展新格局

产业链的国际化布局、区域一体化协同和绿色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简称“四化”)是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结合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以及我省产业国际化、绿色化发展新要求,着力推进“三链”与“四化”协同布局,加快构建形成有利于产业链现代化实现的新格局。

1.加快产业链国际化步伐

推进更高层次的开放是构建“自主可控”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应坚持独立自主与开放合作并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依据比较优势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推广、售后服务等环节的优化布局。

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等优势,大力吸引国际先进要素参与江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链持续创新,不断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发展差距。学习借鉴德国、日本、韩国等在科技研发、产业创新、人才培养、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成功经验,建立更加符合市场规律、更加贴近应用需求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对标国际一流跨国公司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创新研发等领先能力,引导我省产业龙头企业提升整合全球资源进行国际化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进一步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嵌入国际分工合作体系,实现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从“被整合者”向“整合者”转变,由单纯的参与全球价值链向建立可主导、可控制的区域及全球价值链转变。

积极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拓宽国际产能合作新空间,与沿线国家及地区合作共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对沿线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重点合作建设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生产加工基地,对具有优势港口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重点建设资本密集型生产加工基地。发挥江苏电力、通信、轨道交通等领域制造优势,以及建筑企业施工及总承包优势,积极参与沿线国家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输出装备、技术、标准、品牌等。

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及区域。推进制造业深化对外合作,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带动产业链向高端转型。加快引入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带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提升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打造制度开放高地。深耕细作欧美传统市场,积极培育东盟、金砖等新兴市场,拓展外资外贸多元化国际市场,建立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多元化配置体系。

2.推动产业链区域一体化布局

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具有跨行政区域特征,一方面,要在全省范围内优化生产力布局,实现“链”上的联通和节点的高效协同,培育打造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以更宽的视野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跨区域的协同协作。

优化省域内生产力布局。立足“1+3”重点功能区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推动形成主业明确、功能互补、价值共享、协同高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扬子江城市群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打造一批高端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着力建设产业链上的核心节点和关键支点,实现价值链向高端攀升,为全省产业转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沿海经济带要发挥濒海地理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海上风电、海洋生态环保、滨海旅游等新兴产业,打造完善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以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带动沿海地区经济再上新台阶。江淮经济区是陆海交汇重点区域,充分发挥新亚欧大陆桥通道作用,主动承担向西开放的重任,畅通与中西部、中亚、西亚的商贸流通,建设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部的国际供应链、国际物流大通道。淮海生态经济区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生物质资源化利用、节能环保等生态产业,为江苏创造更多生态产品,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绿色化发展提供支撑。

推进跨区域“链”式合作。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深化与上海、浙江、安徽三省(市)产业分工合作,加快建立基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产业分工合作体系,提升长三角地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产业链上,聚焦我省优势产业,突出战略引领性,主动整合优势资源为“我”所用,形成上中下游分工合作发展格局,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供应链上鼓励引导行业龙头企业跨区域发挥供应链管理协调作用,推动区域供应链体系一体化建设,主导产业所需关键原材料、核心零部件等最大限度实现区域内合力保障。价值链上发挥上海区域科研合作网络框架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带动“链”上企业不断优化价值创造模式,提升价值创造水平,催生新行业新业态,以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实现价值链的总体攀升,共同打造全球价值链高地。

3.提升产业链绿色化发展水平

产业绿色化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也是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江苏制造业规模大、产业结构偏重、环境容量已趋饱和,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彻底摆脱价值创造路径依赖。

调轻调绿产业结构。严格控制链上所有企业及(环节)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新建项目应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能源消耗审核和环境影响评价,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不得开工建设。强化对绿色产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动态淘汰落后产业或者产业链上的落后企业,鼓励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取而代之。加快形成资源再生利用的绿色价值链,把资源再生利用作为价值创造与增值的一种重要方式,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资源再生利用体系,推动企业由“资源—产品—垃圾”经济模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

建设产业绿化发展载体。开发园区是江苏产业发展主阵地,集中了大量龙头企业和上下游关联企业,为构建上下游完整产业链体系提供了良好条件。围绕区域及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主导产业培育计划,通过强链、补链、延链等举措,全面提升产业链含“绿”水平。发挥价值链纽带作用,推动园区产业循环化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化利用,实现企业、产业、园区间的循环链接,全面降低产业发展对环境的负外部性。注重用科技手段推进污染防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引进培育回收再利用技术,实施绿色制造示范、绿色制造系统集成等工程项目,不断提升价值链的低碳绿色含量。

营造产业绿化发展环境。发挥政府在绿色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构建中的引导作用,完善产业绿色化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产业绿色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江苏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围绕产业绿色化发展开展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为全社会提供更多绿色技术、产品及服务。聚焦我省产业结构偏重突出问题,以及产业链能耗及排放较高的重点环节,实施一批绿色技术创新重大项目,集中攻克重大绿色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利用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严格管控产业链全过程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促进全产业链能耗、水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水平持续降低。加快建立信息公开透明和可追溯的绿色供应链体系,鼓励提高环境因素对供应商的考核权重,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环境信息公开,推动企业环境表现透明化。

4.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已进入转型升级、整体提升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向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化制造、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全面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二是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发展。重点推进零售、物流、贸易、金融、文创、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推进文旅、健康、养老、商贸、教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改造,丰富移动支付、无人零售等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建设若干数字服务业集聚区。三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数字化。加快实施数字农业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数字农业基地。加快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服务水平,提升数字治理能力,赋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价值链重构》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