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新
(海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海安 226600)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类疾病,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抑郁症是常见心理疾病,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为:悲观、情绪低落、失眠、注意力分散、强烈的忧患意识等,部分严重患者会出现自杀倾向。抑郁症会严重影响人体的认知功能,疾病的复发率较高[1-2]。抑郁症患者以药物干预为主,但是多数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较差的依从性,往往无法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3]。通过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服药依从性、满意度和整体疗效产生影响。强化健康教育护理方法旨在提高抑郁症患者对于疾病的理解和认知度,可以帮助患者正视疾病,纠正错误认知,对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4-5]。
纳入我院2019 年12 月至2021 年12 月接诊的120 例抑郁症患者,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接受传统护理的小组为参照组,接受强化健康教育的小组为研究组,每组60 例。
参照组女性39 例,男性21 例;年龄18 岁~66岁,平均(46.96±12.25)岁;病程时间3 周~2 年,平均(1.05±0.33)年。
研究组女性36 例,男性24 例;年龄19 岁~64岁,平均(46.22±11.82)岁;病程时间2 周~3 年,平均(1.02±0.29)年。
两组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自愿入组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者。
排除标准:(1)血液疾病者;(2)癌症患者;(3)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4)交流障碍者。
参照组,行传统护理,为患者提供药物指导,告知患者需要按时、按剂量用药,为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等。
研究组,提供强化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评估,以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主动地解答患者的疑问与顾忌,耐心讲解注意事项,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治疗,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
(2)情绪干预。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采用共情护理方式,站在患者的角度,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重视程度,强化情感沟通,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通过与患者沟通找到患者感兴趣的主体,鼓励患者多表达自己。
(3)音乐护理。根据患者的年龄与喜好,选择适合患者的音乐配合治疗。让患者每天聆听音乐后进行分享,主动倾诉心中的想法。
(4)环境干预。将病房的温度调整到24℃~26℃,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保障室内环境整洁安静,安排患者每周两三次在康复人员带领下在阳台上种植、养护花草。
(5)行为训练。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识别病情复发的先兆,帮助患者及早对病情进行自我控制,告知患者如何处理症状。规范患者的日常行为,让患者自行洗漱、如厕和吃饭等。加强生活技能训练,着重对患者的饮食、衣着等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指导和培训,重点指导患者如何进行独立洗漱和个人卫生清洁。
(6)药物干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每天监督患者的服药情况,联合患者家属共同监督患者服药,提升患者用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急性期会出现的症状以及服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强调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1)计算两组抑郁症患者的不良情绪,采取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D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评价,分数越高焦虑和抑郁症状越严重。
(2)对两组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采用GQOLI-74 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价,包含4 个维度,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3)计算两组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患者根据医嘱进行服药为完全依从,需要经过多次引导后依从为相对依从,即使经过多次引导服药仍然不按照医嘱,具有较大的情绪波动为不依从。
使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抑郁症患者的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述HAMA 评分、HAMD 评分和GQOLI-74 评分,对比差异性以t 检验。服药依从性的表示方式为(%),差异性应用卡方检验。若统计学意义存在,则P<0.05。
如表1,护理前两组抑郁症不良情绪(HAMA评分与HAMD 评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HAMA 评分与HAMD 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1 比较两组抑郁症患者不良情绪(,分)
表1 比较两组抑郁症患者不良情绪(,分)
HAMA 评分 HAMD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60) 22.58±5.69 10.28±2.63 25.11±4.30 13.05±3.66参照组(n=60) 22.63±5.65 15.01±4.12 24.63±4.15 16.77±5.25 T 值 0.0482 7.4957 0.6221 4.5024 P 值 0.9616 0.0000 0.5350 0.0000组别
如表2,护理前两组的GQOLI-74 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研究组GQOLI-74 评分(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物质生活)均高于参照组,P<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2 比较两组抑郁症患者GQOLI-74 生活质量评分(,分)
表2 比较两组抑郁症患者GQOLI-74 生活质量评分(,分)
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 躯体健康 物质生活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60) 2.05±1.00 4.12±0.63 2.13±0.52 4.63±0.23 2.15±0.42 4.23±0.33 2.06±0.85 4.55±0.12参照组(n=60) 2.03±0.98 3.42±1.02 2.11±0.49 3.33±0.58 2.12±0.39 3.64±0.58 2.05±0.89 3.88±0.31 T 值 0.1106 4.5227 0.2168 16.1390 0.4054 6.8485 0.0629 15.6123 P 值 0.9121 0.0000 0.8287 0.0000 0.6859 0.0000 0.9499 0.0000组别
如表3,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3 比较两组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n(%)]
抑郁症是情绪障碍类型,在所有精神障碍中,抑郁症的患病率最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该病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6]。全球抑郁症患病率在11%,其中50%以上的抑郁症患者为亚洲人,疾病的高发群体是中年和青年。
抑郁症多采用药物干预治疗,但是多数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较差的依从性,药物还会出现视物模糊、恶心和困倦等不良反应[7]。健康教育通过对患者身体情况的评估,为患者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疾病产生的痛苦,有利于实现护理目标,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明显作用。强化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宣教让患者对于疾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以降低过度的紧张与焦虑感,以正视疾病。强化健康教育是抑郁症患者治疗中重要的辅助方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通过药物干预可以促进患者按时服药,保证治疗效果;通过情绪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感,提升治疗信心;通过音乐干预和环境干预可以更好地提升患者的舒适感和幸福感[8]。
强化健康教育下,可以帮助患者消除陌生感,提升对于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降低恐惧,改善应激反应,能够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有利于稳定患者心率与血压,帮助患者更好地缓解不良情绪。正如此次研究所显示,研究组HAMA 评分与HAMD 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护理后GQOLI-74 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参照组,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强化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抑郁症患者焦虑情绪康复,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