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在遭遇70 多年来最严重经济危机、示威者冲击行政官邸之后,该国总统离境、总理辞职。斯里兰卡国家破产,为其他陷入困境的新兴经济体敲响警钟。
近日,在物价飞涨、物资枯竭的状态里挣扎徘徊了几个月的斯里兰卡爆发大规模示威。总理拉尼尔·维克拉马辛哈说,斯里兰卡已经破产。7 月9 日,维克拉马辛哈表示自己将辞职。7 月14 日,总统拉贾帕克萨已入境新加坡。一个主权国家,怎么突然就破产了?
如果让时间倒流4 年,外界或许不会想到,斯里兰卡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2018 年,作为南亚地区具有活力的新兴经济体,斯里兰卡表现令人侧目。该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约4100 美元,比印度还高出一倍。就业率和银行稳健性指标也都可圈可点。然而,昔日欣欣向荣的国家现在“画风突变”,不能不让人感到错愕。
“当下的斯里兰卡,是一个陷入70 多年最严重经济危机的国家。”美国财经媒体CNBC指出,通胀升至创纪录水平,食品价格飙升,外汇日渐枯竭,供电供油紧张……该国总理更是宣布“国家已经破产”。
“吃不好”“动不了”……生活受限的老百姓怨气不断上升,把矛头直指领导层。愤怒的示威者先后占据总统官邸、总统办公区和总理府。他们跳入总统府邸游泳池游泳、焚烧总理府以宣泄不满。
面对强大的民意压力,总统离境、总理辞职。根据宪法,议会议长将代行总统职务,时间不超过30 天。在30 天内,议会将选举议员作为总统,完成剩下的任期。
斯里兰卡何以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局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所长胡仕胜认为,这其中既有国际形势深刻演变的外部原因,也有政府施政欠妥的内部因素。
胡仕胜认为,以下几件事对现政权的经济治理带来直接影响。
一是2019 年的斯里兰卡连环爆炸案,这一造成约800人死伤的重大事件,沉重打击该国旅游业。
二是2020 年新冠疫情暴发,从多个维度打击该国经济——不仅伤及旅游业,也使大量外国务工者回到国内,导致侨汇收入锐减。疫情还引发产业链“断档”,该国经济赖以生存的茶叶出口、中高端纺织业大受影响。
三是俄乌冲突以来,全球通胀加剧、粮价油价飙升,对于需要进口物资以满足国民需求的斯里兰卡来说,这意味着外汇将被急剧消耗。此外,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引发的资本外流也使形势更趋严峻。
此外,不当的经济决策和迟缓的调整,也使危机雪上加霜。2019 年掌权后,拉贾帕克萨政府实施了大规模减税,导致国家每年损失收入超过14 亿美元。另一项备受争议的政策是试图禁止进口化肥。据专家测算,该禁令使其水稻年产量减少约43%,橡胶、椰子和茶叶等经济作物出口减少40%。随着2021 年水稻大面积歉收,斯里兰卡不得不花血本从海外购粮。去年11 月,化肥禁令虽被撤销,但已对粮食、茶叶、橡胶生产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指出,斯里兰卡的经济结构以及“举债发展”的政策偏好,也是此次危机的诱因。
从经济结构上看,斯里兰卡以农业(渔业)、初级加工业、普通服务业为主,在经济面临大风浪的情况下腾挪空间有限,十分依赖外部市场。而当风险敞口打开时,积累的债务往往会成为压垮该国的最后一根稻草。随着其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斯里兰卡在国际市场上更难“化缘”,由此导致其汇率、外汇等方面的恶性循环。
斯里兰卡的危机,也为其他陷入困境的经济体敲响警钟。
3 月以来,土耳其、埃及、突尼斯等国通胀高企,汇率暴跌,面临债务违约。4 月初,黎巴嫩宣布其央行和中央政府破产。拉美国家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厄瓜多尔、乌拉圭等众多地区国家的外债负债率均远超20%的国际安全线水平。美联社列举的其他风险国家还包括缅甸、老挝、巴基斯坦等。
联合国全球危机应对小组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94个国家中约有16 亿人至少面临粮食、能源和金融体系中一个方面的危机,其中约有12 亿人身处“完美风暴”国家,极易受到生活成本危机和其他长期压力的影响。
“遭受高粮价和供应短缺之苦的人口可能成为政治不稳定的火药桶。”彭博社表示。那么,斯里兰卡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吗?
胡仕胜认为,一些规模较小的经济体,经济结构单一。如果政府本身的稳定性和控制力比较差,就容易在国际大风大浪之下显示脆弱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斯里兰卡的遭遇应该不会是一个孤例,今年仅仅在南亚地区,就有多国出现内政不稳的现象。再发展下去,恐怕欧洲都会出现类似局面。不过同样要看到的是,如果一个国家所处的地区,其产业链相对完整,那么该国遇到风险仍有望通过援助得到化解。
有分析指出,针对各项系统性风险,新兴经济体应调整经济结构,提振国内需求,健全宏观审慎政策调控。同时应充分发挥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平台作用,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为政治经济稳定筑牢防波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