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晚晴,武双,华威,程艳玲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02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手段、以实用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学科。然而随着化工技术进步为人类带来巨大益处,传统化学工业也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1,2]。化工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占国内工业行业排放总量的首位。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3]。2021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着重强调了绿色发展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遵循[4]。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开发新型绿色化工产品,设计新型绿色工艺流程,成为实现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措施[5]。
有机化学是化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的科学。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升华学生理论知识,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着陆点。在此次教学体系设计中,通过六个维度培养目标的设定和三个教学实验模块的设计,使学生在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的基础上,能整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方法完成基本的化学合成,并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以综合创新实验为平台,着眼于现实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有所见地的分析、解决有机化学化工生产中的问题,使学生勇于承担化学化工行业绿色发展、低碳减污责任,进而促进实现化学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6]。
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切实达到启智育人的目的。为此我们设计了知识、应用、整合、情感、价值与学习六个维度的培养目标。
基础层以掌握基本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为目的,通过基本单元操作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小规模的制备实验和性质实验,获得分离和鉴定所得产品的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化学加工过程需求的系统、单元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
提升层聚焦应用、整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综合性较强的合成实验,学生应用基本操作来制备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具有药物活性的有机物,同时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判断与归纳中提升整合能力,抽丝剥茧,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使学生能够基于自然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专业领域内的新问题、产生新想法、创新工艺技术。
升华层从情感、价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入手。所谓“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情感的培养开始,使学生能对化学产生初步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价值层面的搭建,在“创新、协调”新发展理念背景下,要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创新的探索精神,具备全局意识、大局观。同时,面对当前社会的迅速发展,学习力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秉持“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求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图1 六个维度培养目标的设定
为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将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技能实验、应用合成实验和综合创新实验三个模块,具体实验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实验项目安排
在开展具体实验之前,我们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化学实验室及化工行业事故、化工废水污染事件等),讲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建立学生的规矩意识与责任心。有机化学实验开展过程中,会产生较难处理的有毒有害废渣、废液、废气,也就是我们所说“三废”。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实验室也制订了更加完善的有机实验室废液收集、处理规范。例如氯仿、乙酸乙酯、石油醚等,可通过蒸馏回收,收集馏出液,密封保存,再利用。学生在处理过程中既学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又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并引发学生思考在新发展理念背景下化学合成领域发展的新要求。
对于基础型实验的选择,我们摒弃了之前“单一”的操作训练,将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与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析相结合。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为实验材料,例如橙皮、菠菜、茶叶,能够迅速拉近学生与有机化学实验的距离,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例如,我们将“升华提纯方法”的教学结合天然产物提取实验“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以中国传统茶文化作为切入点,引申到“茶”之功能组分咖啡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以有机化学专业知识为基础,分析咖啡因的物理、化学性质,挖掘出其物理特性为针状结晶物,178℃可升华为针状晶体,分析出咖啡因的提纯方法——“升华提取法”。循序渐进,培养学生从专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天然产物的提取中,启发学生感受自然之妙,“万物各得其何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类应以自然为根,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树立“绿色、和谐”发展理念。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应用合成实验的教学,我们采用对比式的教学方法。例如,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是通过水杨酸的酰基化来完成制备。我们首先向学生讲解了乙酰水杨酸的传统合成方式,以强酸硫酸为催化剂,以乙酐为乙酰化试剂,与水杨酸的酚羟基产生酰化作用形成酯。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其制备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强酸的腐蚀性、加热法反应速度慢、副产物多等。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途径和替代方法,如何取代强酸以降低污染物?如何提升加热速度以节能?如何减少副产物聚水杨酸的生成以提高经济价值?分析出可替代的绿色合成策略:微波辐射法合成乙酰水杨酸。以无水碳酸氢钠为催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水解,由水杨酸和乙酸酐快速合成乙酰水杨酸。在完成实验项目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绿色化学的基本理念,意识到在治理污染的过程中,最佳的环境保护方法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的产生[7];意识到开发新型绿色化工产品,设计新型绿色工艺流程是目前化学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措施。
综合设计型实验的创建,旨在打开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视野和加强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并在设计与操作过程中贯彻“减碳降污”的思想。该部分实验,我们采取小组考核方式,并将其作为本门课程的考核实验。考核实验以我系“生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放实验室”为平台,选题方向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操作技能与社会实际问题,根据平台基础,自拟实验题目,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进行可行性分析,撰写开题报告,提交教师审核后,开展实验。某一小组选题“废饮料瓶为原料的微波辐射法制备对苯二甲酸”,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我国在2019年生产了9 300 万吨塑料,仅回收了590 万吨,造成了环境污染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通过对塑料瓶材料进行分析,发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子相对容易回收。那么,能否基于有机化学实验,将废旧PET 塑料瓶实现资源化处理,将塑料生产、利用和更新形成一个稳定的闭环?基于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可经逆向解聚回收其初始原料对苯二甲酸(TPA)。实验策略选择:利用微波辐射取代传统加热法,缩短反应时间;添加乙二醇和碳酸氢钠为解聚剂,提高回收效率。通过这种开放式小组综合创新实验的设计,一方面,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设计者,将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发掘,能够更好地理解、应用有机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和操作;另一方面,“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为主题,既可借助实验平台的优势,激发创新意识,也可在切实设计实验过程中践行“绿色、循环”新发展思想。同时,在小组协作的过程中,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培养学生分工合作能力,共享成果。
高等教育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在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扎实的实验技能和知识掌握为基础,在对比式的应用合成实验中,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式的小组综合实验,让学生直面现实问题,在以创新为驱动的绿色发展观的引领下,运用所学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