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辉,范久余,古锐,钟世红
1.成都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2.成都中医药大学 民族医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3.西南民族大学 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藏族医药(以下简称藏医药)是世界传统医药学中保留最完整的医药学体系之一[1],也是我国传统医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藏族医学(以下简称藏医)在治疗肝病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与优势。藏医认为肝属火,是五源中火之精华所藏,是将饮食精华生化成血液的脏器,是血液依存之地[2]。肝脏属于“赤巴”范畴,是一切热病及全身体温产生的主缘,也是生理型“三因”中“赤巴”的主要依存之处[1]。肝病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热症[3-4]。藏医认为,肝脏的主要疾病属热症的有13 种:肝水病、肝中毒病、黄疸性肝病、肝隐痛症、肝隐热症、肝血下注、肝血外溢、肝病性痹症、肝萎缩症、肝病性强直、黑隔膜病、白隔膜病、肝热散布病[2];属寒症的有5种:肝湿寒病、肝隆病、肝“郎勾”病、肝寒胀病、肝衰病[2]。
藏医药在治疗肝病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南派藏医药被认为善治肝胆类疾病[2]。目前,藏族药(以下简称藏药)治疗肝病的药材及复方种类繁多,尚缺乏系统的整理与归纳。本文通过文献整理,结合对藏医的访谈,对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中具有治疗肝病作用的藏药材进行整理,主要从药材名、基原、功效、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整理了已有报道的相关藏药复方,以期为藏药治疗肝病的药物开发及药物筛选提供参考。
以《晶珠本草》中记载的单味药材功效为依据,统计具有肝病治疗功效的藏药[5-6],按照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进行分类整理,其中植物药、动物药按照基原拉丁名首字母排序,矿物药按中文名拼音字母排序(表1)。共整理出用于治疗肝病的藏药63 味,其中植物药51 味、动物药2 味、矿物药10 味,反映出治疗肝脏疾病的藏药中植物药来源广泛、种类繁多。
表1 治疗肝脏疾病的藏药
续表1
续表1
续表1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筛选得到常见藏药治疗肝病的复方共计23个(表2)。
表2 具有治疗肝病疗效的藏药复方
续表2
藏医典籍《四部医典》对肝脏的功能、病变及其疾病种类、预防与治疗方法均有非常详细的论述。书中对肝脏的形状、颜色、位置等描述非常详细,同现代医学对肝脏的认知已较为接近,千年前对人体脏器就有如此深刻的认识,无疑是超前的。藏医对肝病方面的治疗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各类型肝病须符合藏医的“三因、五源”学说的辨证规律[1]。藏医认为,肝病的病机重心在肝、胃、脾、胆皆因湿热疫毒引起,因此在治疗上以清热为主,解毒为辅[1]。藏医在对肝病治疗特别强调,对肝进行治疗之前,需先保胃[1]。藏医对肝病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四大类,即饮食疗法、起居疗法、药物疗法和外治法。外治法主要有艾灸疗法和放血疗法等,热证者宜用放血疗法,寒证者宜用艾(火)灸疗法[75]。
本文整理出《晶珠本草》所记载具有肝病治疗功效的临床应用藏药63 味[5-6],对所收集的植物药、动物药按科进行分类,植物药包括了鸢尾科、杨柳科、蓼科、毛茛科、防己科、罂粟科、虎耳草科、蔷薇科、豆科、杉叶藻科、龙胆科、旋花科、唇形科、玄参科、紫葳科、爵床科、葫芦科、菊科、麻黄科、柏科、多孔菌科、石松科等共27 科,其中菊科、龙胆科最多,菊科有8 味10 种、龙胆科有6味8 种;其次为唇形科4 味4 种、玄参科3 味4 种、毛茛科3 味4 种;其余各科仅1~3 种,说明治疗肝炎相关疾病的植物药来源广泛、品种繁多。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筛选得到常见藏药治疗肝病的复方共计23 个,涉及药材132 味,处方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国家藏药标准全书》2004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1995 年版、《青海省藏药标准》1992 年版等,大多被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收载。治疗肝病常用复方的功能主要为清肝热、消炎、利湿、疏肝。最常用的复方有8 味獐牙菜散、三味干姜散、五味渣驯丸、九味牛黄丸、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味疏肝胶囊、十三味榜嘎散等。通过分析收集的藏药治疗肝病复方中的药物组成,23 个复方中药物来源广泛,分别为植物药109味、动物药6味、矿物药17味。
《晶珠本草》记载的63 味具有肝病治疗功效的药材中,29味在相关标准收载的23个肝病治疗复方中有所应用,并且出现频率较高,如獐牙菜出现17次、波棱瓜子出现14次、红花出现11次、渣驯出现10次、牛黄出现10次。根据藏医药药物配伍以君臣佐使为原则,君药和臣药使用量较多,可知这些高频药物多为君药和臣药。但尚有34 味《晶珠本草》中记载的肝病治疗药材在复方中未见应用,据分析主要有以下2 个原因:一方面可能由于相关药材参与治疗肝病的复方临床使用规模未达到相关标准收载要求,因此未被相关标准收载,如异叶青兰、湿生萹蕾、风毛菊等16 味药材;另一方面则可能由于肝病治疗相关疗效不是主要功效,相关药材的现代临床常用复方主要用于其他疾病防治,如炉甘石、菟丝子、云芝、蔷薇花等18味药材。
传统理论中,藏医治疗肝病多以清热、消炎、利湿、疏肝为主要功效。从现代作用机制来看,藏药治疗肝病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等。其中,参与炎症相关作用机制,从而达到治疗肝脏疾病的药物有10 味;直接抑制相关肿瘤细胞生长的药物有6 味;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达到治疗肝病作用的药物有5 味,抑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有3味,说明治疗肝病机制较为复杂。
综上所述,藏药治疗肝病药物来源广泛、种类繁多,且以植物药为主。从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来看,目前治疗肝病的药物筛选已经广泛扩展到藏药特色品种,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较为成熟的藏药品种主要有唐古特乌头、黑种草、胡黄连、波棱瓜子、绿绒蒿、獐牙菜等植物药,但仍然有较多的藏药品种未见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报道,可见藏药在治疗肝病的药物筛选及新药开发上仍有较大开发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