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医学药用罂粟科药材品种基原与标准整理△

2022-08-18 11:43杜小浪曹岚慕泽泾高燕萍钟国跃
中国现代中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藏药药用药材

杜小浪,曹岚,慕泽泾,高燕萍,钟国跃*

1.江西中医药大学 中药资源与民族药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4;

2.江西民族传统药现代科技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4;

3.江西省民族药质量标准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04

藏族医药(以下简称藏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地采集利用当地药用资源是传统医学的共性特征。藏医药发源于青藏高原,其药用资源具有显著的高原药用资源物种特点。据初步统计,藏族医学(以下简称藏医学)临床常用的药材品种中约80%为藏医学使用的特色药物,同时在其药用部位及临床应用上也有显著不同[1]。另一方面,藏族药(以下简称藏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由于青藏高原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特殊而脆弱,藏医药事业和产业的不断发展给高原药用资源及其适生生态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目前,对藏药资源家底尚未准确掌握,加强藏药资源的系统整理对丰富我国传统药物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及高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罂粟科植物约38 属700 余种,我国有18 属360余种,以西南部分布的种类最为丰富(青藏高原藏族聚居地区分布约306 种),其中,紫堇属植物约255种、绿绒蒿属植物40种,我国西南部是该2属植物的世界分布中心[2]。罂粟科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中医及各民族传统医学中使用的种类约有17属127种(含种下等级,其中紫堇属79种以上)[3-4]。青藏高原分布的罂粟科植物约有9属158种(含种下等级)[5]。现代研究表明,该科植物主要含有生物碱、挥发油、三萜、呋喃等类成分,具有镇痛、镇咳、抗菌、抗炎、保肝、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凝聚等广泛的药理活性[6-7]。该科植物在藏医学中药用种类较多,多为藏药特色品种。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多年对藏药资源与使用现状的调查,对藏医学药用罂粟科药材品种、基原及有关标准收载情况进行了系统整理,以期为其资源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1 藏医学药用罂粟科植物的药材品种与功效

查阅藏医药古籍记载的药材品种,结合现代文献记载的各药材的基原,藏医学药用的与罂粟科植物有关的药材涉及多个品种,其中,按《蓝琉璃》[8]、《晶珠本草》[9-10]等古籍对藏药材的归类及品种划分记载,部分品种被归为功效相同或相近的一类药材下的不同品种。例如,《晶珠本草》[10]记载,按花色、生境等特点划分有(“东日丝哇”)、(“贾大丝哇”)、(“玉珠丝哇”)等7个或更多小类[也统称为(“丝哇”)类],其总体功效为“治疫疠,并治热类之疾病”;(“欧贝”)类按花色不同分为白、蓝、红、黄4种(小类),总体功效为“清肺肝热”,白者治“培隆”并病、蓝者“清热,治‘赤巴’病”、红者“治血分病”、黄者“催吐‘培根’病”;另有部分品种则作为同一药材的上品(正品)和下品(副品、替代品);如(“热衮”)分为上品(“日官孜玛”)和下品(“热功曼巴”);(“巴夏嘎”)有正品(“巴夏嘎窍”)和多种副品(或称替代品)(“巴夏嘎曼巴”)、(“冬那短赤”)、(“扎桑”)、(“优东塞尔果”)。此外,也有部分药材名称在文献中使用的是别名或地方习用名,难以判断其与其他药材之间的关系。从药材的基原角度大致可分为2 类:一是其基原以罂粟科植物为正品或主要来源于该科植物的药材,如“丝哇”类(来源于紫堇属植物)、“刺儿恩”类和“欧贝”类品种(来源于绿绒蒿属植物),“加曼”类品种(来源于罂粟属)、“美朵赛尔庆”类品种(来源于秃疮花属);二是基原还包括除罂粟科外的其他科属植物或作为其他药物的代用品(副品)的药材,如“巴夏嘎”(正品为爵床科植物)、“恰泡孜孜”(多以白花丹科植物为正品)等。藏药材品种中,这种分类式记载或使用替代品的现象较为常见[11],因此,藏医药用的罂粟科药材还需结合现代研究进行品种整理。各药材的功效与临床应用多样,通常同类药材下的各不同品种的功效相近(表1~2)。

表1 藏药标准中收载的与罂粟科植物相关的药材、基原、药用部位及功能主治

续表1

罂粟科紫堇属(97 种7 变种1 亚种)和绿绒蒿属(27 种1 变种)的种类最多,其他4 属在我国仅有14 种,物种较少,作为藏医药用的有9 种2 变种。从资源利用角度看,同属多种植物常作为同一药材或同类药材不同药材品种基原使用,也存在罂粟科植物与其他不同科属植物作为同一药材基原使用或相互替代的情况,但不同文献记载的同一药材基原不尽一致,反映出不同地区使用的同一药材基原有较大差异。这一方面由于古籍文献对药物形态及品种划分依据的记载较为简略,使不同医师对其认识不同而使用不同基原植物,另一方面也与不同地区分布的资源物种不同有密切关系。

3 与罂粟科植物相关藏药材的标准状况

如表2所示,相关藏药材标准中收载的藏医药用罂粟科药材品种约12个,其基原涉及罂粟科紫堇属、绿绒蒿属和角茴香属植物约30种(含变种),其他几属植物未收载于藏药材标准中。各标准收载的各药材品种的基原较为一致,仅部分品种的功能与主治有部分差异。此外,各标准中收载的与罂粟科植物作为同一药材的基原或相互作为替代品的基原主要涉及到蔷薇科(“热衮巴”)、报春花科(“热衮巴”)、白花丹科(“恰泡孜孜”)、玄参科(“巴夏嘎”)、龙胆科(“莪代哇”)植物[12-19]。上述药材标准中大多仅规定性状、鉴别项,尚不完善。

表2 藏医学药用罂粟科植物的药材品种及基原

续表2

续表2

续表2

4 讨论

青藏高原分布的罂粟科植物约有306 种(含种下等级)[2,7],是全世界该科植物分布种类最为丰富的区域。藏医学药用的罂粟科植物共计6 属144 种(含种下等级),其中以紫堇属(97 种7 变种1 亚种)和绿绒蒿属(27 种1 变种)的种类最多,其多数种类仅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包括我国特有种约17种,也是仅或主要为藏医学使用的特色药材,这与藏医学药用的菊科[37]、龙胆科[38]、毛茛科[39]、伞形科[40]等植物种类的情况一致,充分反映了藏药资源的区域性特点。开展这些特色资源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对于发掘利用新资源具有重要价值。

藏医药古籍在记载药物时常采用分类式(分级式)形式记载,即将功效相近的多种药物归纳为一类药物,给予一个总名称,其下进一步根据药物形态、产地和生境、质量等的差异划分为多个品种,这是传统医药在其发展过程中认识记载的药物不断丰富的共性现象,同时也客观反映了不同地区用药的差异,这是藏药在资源利用上的特点[11]。藏医学药用的罂粟科植物在药材品种及其基原方面也存在相同的情况,主要表现有3 种形式:一是多基原,即一种药材的基原包括同属的多种植物,但在不同地区习用的种类有差异;二是基原交叉,即同一物种在不同地区习用作不同药物(或同类药物下划分的不同品种)的基原;三是基原相互替代,即在不同地区罂粟科植物还与其他不同科属植物作同一药材的基原或替代品使用,总体上表现为药物基原的地域性差异较大。上述情况显然易导致药材的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甚或成方制剂的同方异物(相同处方的药材中使用不同的基原),不利于临床用药准确和保障疗效与安全。不同科属植物相互替代使用是否合理也还有待探讨。但另一方面,这些基原植物或不同地区使用的替代品多数已有长期的临床应用实践基础,也提示其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但目前对于藏医药用的罂粟科植物资源的研究尚仅见对少数种类的研究报道[41-46]。开展这些特色资源,尤其是作为不同药材品种间的交叉基原物种的资源学、生物学特性、化学及其生物活性等的比较研究,以及品种整理与质量标准研究,对发掘新资源、新功效,规范药材及其成方制剂生产和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用价值。

猜你喜欢
藏药药用药材
色季拉山濒危藏药植物资源状况与保护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藏药独一味药理药效和临床使用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
中国将拉开药用辅料行业的整合大幕
全国三大药材市场近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
互帮互助好朋友
浅谈藏药剂型改革与藏医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