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警察的职业生涯里,只有一个警号。从穿上警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与这串数字生死相依。但有些警号基于某种使命与因缘,成了例外。它们可能会在两个人身上产生交集,实现使命传承,继续擦亮那份人民警察的荣耀。
两串警号背后,四位民警的接力
警号130285 曾经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巴里坤垦区公安局国保大队原大队长巴合提·沙发尔别克。
据同事回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红星派出所刚成立时,巴合提便去指导工作。当时,派出所只有4 位民警。每位民警都身兼多职,“社区民警、户籍警、刑警都要做”,还要经常深入牧区办案。
做群众工作,巴合提很有一套。不管深夜白天,只要接到电话,他便迅速赶到现场。面对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从不嫌烦,调解矛盾时也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聊着聊着就拉起了家常,问题最终迎刃而解。因此,巴合提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有村民走进派出所张口就问:“巴合提在吗?”得知不在,扭头就走。
有时,审讯完毕已经到了半夜,巴合提却坚持要整理完笔录再回家,困了就抽烟提神。到了早上,烟灰缸里的烟头堆成了小山,来不及回家的他继续投入工作。
在连续工作31 个小时后,巴合提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警号随之封存。听闻噩耗的女儿迪力努尔毅然放弃了音乐梦想,复读一年后,她考上了新疆警察学院刑侦专业,循着父亲的足迹,踏上了警察之路。
第一次穿警服回家的那天,迪力努尔的妈妈一开门就愣住了,几秒后泪如雨下,“我以为你爸回来了”。
工作后,迪力努尔也像极了父亲。她被分配到哈密垦区公安局,师父是她父亲曾经的徒弟邵新旺(现任哈密垦区公安局国保大队大队长)。邵新旺对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是英雄的女儿,要比别人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审讯时,邵新旺总是带着迪力努尔旁听,迪力努尔不可避免地过上了“连轴转”的日子。为了提神,她只能一杯接着一杯地喝咖啡。不知不觉间,垃圾桶里堆满了喝过的咖啡杯,就像她父亲办公桌上的烟灰缸里总是满满的烟头。
“长大后,我也成了你。”今年3 月28 日,迪力努尔继承了父亲的警号。她有一个目标——用15 年的时间做到像父亲一样真正服务群众、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戴着父亲的警号,我感觉他一直在我身边。不管我做什么,都会尽我所能地做到最好,不给胸前的警号抹黑。”她说。
自1951 年原云南德宏公安边防支队成立,至2019 年改革转隶进入移民管理体制,数十年间,至少有4 位战士因缉毒牺牲,被追评为烈士。他们的墓碑上,除了姓名、籍贯、生卒年月,只有一颗醒目的红星。
2005 年,从昆明边防指挥学校毕业后,甘祖荣被分到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原支那边防派出所,成为了一位缉毒战士。
“隐姓埋名”之下,数据记得他如何一次次游走在刀锋边缘:个人查获鸦片4770 克,抓获犯罪嫌疑人10 余名;参与破获贩毒案件11 起,其中万克以上的特大案件2 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 余名,缴获毒品47.3 千克、运毒车辆两辆。2006 年底,甘祖荣荣立个人三等功。
2007 年3 月25 日,甘祖荣在抓捕毒贩的行动中因右胸中枪牺牲了。他牺牲后,其妹妹甘玉琴也彻底改变了人生走向。同年12 月,她在德宏入伍。训练结束后,她被分配到芒市木康边防检查站。这是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缉毒先锋站”荣誉称号的单位,也是公安边防部队的“旗帜”之一。在这里,她接过哥哥的钢枪,继承了“隐形”的警号,成为一位缉毒女警。
甘玉琴拼命学习查缉技术,并不断向老兵讨教,慢慢积累出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论。到木康的第二年,她累计查获毒品5 千克,立了一个个人三等功。
与甘玉琴一样,尹铭燕的哥哥——德宏公安边防支队(现德宏边境管理支队)章凤边防工作站战士尹铭志,在1997年一次抓捕行动中牺牲了。
哥哥牺牲后,尹铭燕于1998 年底入伍。从军校毕业后,她在木康边境检查站驻守一年后,被调回盈江从事缉毒工作。2019 年11 月,她通过分析线索,发现有可疑车辆频繁往返边境,极有可能从事贩毒活动。之后,她和战友辗转云南昆明、保山、德宏等多地,摧毁了一个特大国际贩毒网络。
部队转制后,甘玉琴成为芒市遮放乡户拉派出所的一位民警,而尹铭燕则成为德宏边境管理支队唯一的缉毒女教导员。守护没有断档,她们说:“我们在边疆多查一克毒品,内地就少一份危害。”
有4 位民警原本互不相识,但胸前的那串号码将他们联系了起来。
警号090162 曾属于退休民警樊祥仁。71 岁的他从警36年,曾带队负责经济案件侦查。在当年,这算是新课题。他边学边干,钻进一本本金融专业书,有时吃住都在单位,连续十几天不回家,破了不少案子。
樊祥仁退休后,他的警号由交警孙茜“继承”。2017 年,孙茜考入了滨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成为一名交警。大部分时间里,她会在办公室拟秩序整治方案,也会负责防汛岗或路口执勤等外勤工作。处理交通违法申诉时,遇到群众不理解法条,她有时会花大量时间解释同一个法条。
警号090218 曾戴在退休民警谭守彬的胸前。今年67 岁的他从警37 年,曾负责监所管理和群众信访问题。面对这样两个特殊岗位,他时刻绷紧了弦。对待群众,他将心比心,遇到有困难的,他甚至自掏腰包帮忙。
如今,谭守彬的警号由交警李晓哲“继承”。从山东警察学院毕业后,李晓哲进入交警支队,负责路面违法查纠。2016年底至2019 年初,他被派往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进行基层锻炼,负责交通事故处理。
在此期间,李晓哲第一次带队处理了一起死亡事故。尽管做足了准备,他心里还是害怕。“很多事需要协调,比如遗体怎么运走,现场秩序怎么维护,家属来了怎么安抚。”他说,“死者家属有情绪,说话再难听也要听着,死者为大,得有耐心。”
2019 年,李晓哲回到交警支队,负责醉驾案件的办理。基层的磨炼让他工作起来愈发得心应手,对这份职业也越来越有归属感。
2021 年1 月10 日首届中国人民警察节,在滨州市公安局举办的警号传承仪式上,孙茜和李晓哲终于见到了警号的传承者。
“接力棒交下去了。”面对新人,头发已花白的谭守彬感慨不已。但他并没有因此闲下来,反而加入了滨州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为一名人民调解员,“我在信访处工作时积累了一些经验,对患者得有同理心,将心比心”。
永不消逝的警号,一串号码,一种使命,一种感召。在传承中,凝聚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