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甜,杨保华
(1.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江苏师范大学 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2015年8月正式通过了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总体方案,如何构建一流学科、一流大学成为我国高校当前发展的重中之重。而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物流行业的特殊性,不仅要求高素质人才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对于物流管理本科生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许湘津通过专业知识体系和思政课程等角度尤其是对物流思政建设方面的不足进行分析,对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提出了创新型策略。潘新宇等立足应用型物流人才需求的时代,对高校物流管理课程开设现状及不足进行分析,对专业课程建设路径提出建议。胡玉洲主要在“双创”背景下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团队建立的措施与建议。张小雪从物流企业的需求出发,利用胜任力模型对物流人才需求要素进行定量分析,保障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韩冰从OBE教学理念出发建立多层次递进教学模式,反向设计物流专业实践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幸燕琼等在OBE教学模式指导下通过设立多种实训课程、实践安排等强化学习结果进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综上,大多数学者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研究主要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环节、课程思政、企业需求等方面进行课程研究。很少有学者能从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并与地方区域特色及学校的定位结合起来对课程开设情况进行研究。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整体反映该专业发展目标、重点内容及专业特色。本文通过收集国内所有公办本科院校、双一流高校及各个省属重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情况,并研究了相关大学的核心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也是本文所需数据的主要来源。分析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分布情况、地域分布情况及核心课程开设情况,并重点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课程开设情况和分析目前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并结合徐州区域特色、应用型本科定位,希望能找出差距之所在,最后给出科文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给出一定的建议。
目前,国内拥有的高等学校数量是2 756所,其中包括本科1 270所,专科院校1 486所,本文研究对象主要以本科为主,除去艺术类、医学类高校共筛选出673所公办本科院校,通过查阅高校官网,673所院校中,共有287所学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详见表1。
表1 物流管理专业省域分布情况
从表1中看出,其中天津、上海、江苏、河南、重庆、宁夏、广西占比较高,均超过50%,首先与这些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联。天津、上海、江苏均处于沿海地区,而河南郑州、重庆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促使物流业相对发达,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开设高校数量占比较高。
上述673所高校中共筛选出双一流大学116所,其中有47所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占总数的40.52%,详见表2。
表2 双一流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开设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198所省属重点大学,其中112省属重点大学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占据总数57.57%。
表3 省属重点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开设情况
从上述表格中看出物流管理学科目前在高校中占比较高,体现物流专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为主,开设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类:理论教学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其中理论教学课程又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基础知识教育课程、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实验和实训课程等,与理论课程开设有很大相关性;创新创业课程大多数学校也都根据国家标准而开设。本文通过对双一流高校与省属重点高校2018~2020这三年的人才培养方案收集与主要课程的查询基础之上筛选出北京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四所具有代表性高校,也是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发展比较完善成熟的高校,对其开设的基础知识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进行分析。首先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四所高校都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开设主要包括思政类、外语类、计算机类等课程占总学时比重约29%~42.5%;而公共基础类课程则都包括高数(或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类的自然科学类的课程;因此本文课程研究重点在于专业理论教学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及实践类课程的研究。
(1)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是国内首家设立物流管理与工程学科,并在2007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统计、会计学专业导论、交通运输概论6门课程,共18学分,占比11.25%。专业核心课,共17个学分,分别是管理运筹学、物流学、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在专业课程中起着主导和强化作用。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基础、物流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论与创新教育、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信息系统共四门,共计12个学分。综合专题研究课主要针对物流管理问题建模与应用研究、物流与供应链专题研究,共计4个学分,主要培养学生对于负责物流与供应链问题研究或者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
(2)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以积极服务于航运、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等行业发展为目标,依托专业教师在港航物流的教学和科研上的优势,于2019年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示范专业。大连海事大学课程分类主要分为理论课程、实践环节与讲座三大类。而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北京交通大学有很大相似性。不同之处体现在大连海事大学有着自己的特色课程:国际集装箱运输、专业物流实务、城市物流,等等。主要关于航运物流行业知识学习。可以看出大连海事大学在学习基础物流知识基础之上,着重培养航运物流知识内容,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值得以航运物流为主的学校学习。
(3)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以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为方向,在2018年、2019年位列中国大学管理学A++本科专业第1名,荣膺“国家特色专业”和“湖北品牌专业”。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华中科技大学物流管理课程也是分为通识类、学科基础类、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四大类,专业基础与专业核心课程与北交和大连海事不同之处主要有:系统工程理论、数智化仓储管理偏重工科和智慧物流方向。主要原因是华中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主要目的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依托本校的工科背景,大力发展智慧物流。
(4)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以“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为指导,融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和数据驱动管理理论的发展,从全球化的视角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物流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研究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东南大学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主要分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共计61学分,学分占比37.2%;专业相关课程共计77个学分,占比46.95%;集中实践环节课程共计26学分,占比15.85%。专业基础与专业核心课程与前三所学校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①开设课程偏向立足国际化研究类课程:博弈论、随机过程导论、全球采购管理等且多门课程均为双语教学;②一系列研讨课程设置:管理学热点与探析、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运营管理等,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基础课与核心课程体现了物流管理专业的深度,那么专业选修课拓展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宽度,也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与学生兴趣的课程。上述四所大学专业选修课程开设情况见表4。
表4 四所大学选修课程开设情况
从表4中可以看出,北京交通大学的选修课程以综合性为主,选修课程多为专业课,既是对核心课程的强化,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大连海事大学的专业选修课更加体现学校的特色,主要以航运物流知识为主,此外还有一些物流领域建模、优化技术方面的知识,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华中科技大学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分为三个模块,体现华中科技大学工科背景,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物流进行结合,发展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东南大学选修课程的开设多以研讨课程为主,极大发挥学生的学术性兴趣,形成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属于交叉型学科,陈伟斌立足“双一流”建设背景,对新型交叉学科建设三个阶段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而实验课程的开设是交叉学科比较重要一部分,既是对理论课程的补充,也在一定程度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北交实习实践课程主要包括物流软件、企业物流管理综合实验、物流系统模拟、物流方案设计等,借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大连海事大学的实践课程主要有物流管理课程设计、软件实训及船舶实习等对专业物流有更深刻认知。华中科技大学的实验类课程与实际结合更为紧密:高级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运作管理综合实验、物流管理综合实验、物流系统仿真实验,等等;东南大学的实验课程则以研讨课程为主:物流管理模拟仿真实习、物流管理现状调查与相关专题等,以学生对于前沿、热点话题掌握为主。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自2015年起正式自主招生,物流管理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前期课程的开设主要以参照本部商学院物流管理为主。随着学院的发展,以及学校自己应用型本科的定位,本部开设的物流管理课程已经不适应科文商学院物流管理的发展,存在着比较大的不足:(1)课程的开设缺乏系统性,课程开设缺乏方法类课程,多为基础课程,因此在课程开设方面存在着短板;(2)专业实践课程缺乏,关于实验类课程所涉及到的物流类软件,物流实验室极度缺乏,一些具有实践类的课程无法有效的进行;(3)学生选课缺乏自主性:选课依然以学校分配为主,学生不能依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选择,很难发挥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
因此根据存在的上述问题,尤其是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借鉴上述四所高校课程的开设对于科文学院尤其在专业课程,以及实验类课程开设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
(1)注重地方特色,结合学校定位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位于“五省通衢”的徐州。除具有交通优势之外,还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拥有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属于国际陆港,还是江苏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京杭大运河横穿徐州,形成了发达的航道网络。除此之外,徐州还有“机械之都”之称。因此可借助徐州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与工业贸易物流。因此科文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课程设置应该体现徐州的区域特色与应用型本科的学校定位,培养学生在国际物流及国内物流的认知,可以开展像港口物流、集装箱运输、电子商务、供应链类等课程。结合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2)强化实践环节建设
物流管理属于交叉类学科,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比如管理学、经济学等,而且还需要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实践环节重要性。因此可以参照北京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实践类课程,借鉴这两所学校的成功经验,引入专业的物流软件及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并且要实现校企合作育人,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强化实践类课程以解决问题为主导的主体作用,理论结合实践,强调理论教学问题解决的有效性。
(3)提高学生自主,重视选修课程
选修课开设满足质和量的要求。“限选”和“任选”课程开设,一方面能够完善课程体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选课自主性,让学生能依兴趣进行课程选择,充分体现学生个性。“任选”课程根据学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模块设置,对于就业学生可以选择应用性强的课程方向,重点强化学生服务于国内及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的胜任素质,并拓展学生服务于淮海经济区、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各类企业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就业能力;继续深造的学生可以选择供应链类的课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区域与学校特色;另外还可以选择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现最新的发展前沿,适应社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