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抢抓央企外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机遇与政策建议

2022-08-17 12:47陈国亮汪彩君
浙江经济 2022年7期
关键词:总部浙江企业

文/陈国亮 汪彩君

引进央企可以形成资源整合效应、溢出效应和产业乘数效应。浙江要牢牢把握央企搬迁机会,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央企在人才储备、技术创新水平、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随着国家对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推进,央企总部搬离北京的步伐不断提速,2021年以来已有三峡集团、中国电子、中国船舶等7家央企先后搬迁至武汉、深圳、上海等地。浙江企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而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央企在人才储备、技术创新水平、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牢牢把握央企搬迁机会,引进若干家央企总部或功能性总部,对浙江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引进央企可以形成资源整合效应,一般而言,央企选址主要结合自身发展,聚焦主业靠近产业前沿,与迁入地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因此,浙江可以依托优势产业引入目标央企,与浙江大企业实现专业化整合,推动央企和浙江大企业协同发展。而且央企的落地会进一步吸引国内甚至全球优势资源向浙江转移,增强浙江大企业资源的获得性。其次,引进央企可以形成溢出效应,央企的引入使得浙江大企业有机会获得央企在资金、技术、品牌等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在技术改造、工艺提升、产品开发等方面加快浙江大企业从技术吸收到技术创新步伐,增强大企业发展动能。第三,引进央企可以形成产业乘数效应,优化浙江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为例,三峡集团回迁后,能源产业链上的10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也随之在武汉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并为湖北在绿色能源等领域提供重大发展机遇。

浙江引进央企的比较优势

多种制度红利叠加优势。从外部制度环境看,浙江正处于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关键时期,同时,还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舟山群岛新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多种国家战略叠加区。此外,浙江还被中央确定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而央企是承担国家重要使命的主体,与浙江所承担的国家战略任务在目标上、方向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从内部制度环境看,浙江正着力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国内市场体系比较健全、市场机制发育比较成熟的地区,其中,先后进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数字化改革等重大改革为央企总部进入浙江提供了一流的营商环境和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浙江优势产业与央企高度契合。央企主要集中在能源、电力、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通信、化工、汽车、船舶、金融等行业,正好与浙江目前致力于打造的绿色石化、数字安防、汽车、现代纺织等4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存在较大的契合度,而且这些行业属于非首都功能,存在外迁的可能。浙江可以在这几个领域努力引进央企总部,或者引入研发、销售、结算、信息处理等功能型平台。

资源的高度互补性。一是要素资源的互补,浙江除了拥有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较为丰富的高校资源外,之江实验室、达摩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能较好满足央企对科技资源的需求,而且杭州人才储备充裕,2020年,杭州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3.6万人,人才净流入全国第一。二是市场的互补性,央企科研院所众多,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水平,而浙江市场巨大,有利于央企科技成果产业化。而且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有助于央企在拓展国内市场同时,拓宽国际市场,成为畅通双循环的战略支点。

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央企主营业务突出,对配套产业提出了较高要求,而浙江恰好在优势产业领域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尤其是浙江实施的“链长制”,对于稳定供应链、提高央企抗市场风险能力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浙江大企业发展较快,不管在技术研发还是市场开拓方面均可以与央企形成良好互动。2020年,浙江世界500强上榜企业中有5家制造业企业、中国企业500强有43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有96家。这些大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拓展海外市场、配置国际资源方面与央企都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

近年来,浙江大企业发展较快,不管在技术研发还是市场开拓方面均可以与央企形成良好互动。

浙江引进央企的挑战

优势产业与其他省市同质性较强。浙江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通用设备制造、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实力较强,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占全国比重等指标均排名前三,但江苏、山东、广东等省市在这些行业上也极具竞争力,与浙江形成了同质化竞争格局。以化学原料与化学制造业为例,营业收入全国占比前三位省市分别为江苏(14.18%)、山东(12.77%)和浙江(9.08%),资产总额全国占比前三位省市分别为山东(12.72%)、江苏(12.59%)和浙江(9.18%),利润总额全国占比前三位省市分别为江苏(16.98%)、浙江(16.85%)和山东(11.49%),其他浙江优势行业也存在类似的同质化竞争。

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尽管目前已有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华能电力等数十家央企在浙江投资,但这些都是央企的子公司,没有一家是央企总部。从央企外迁动因看,除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回迁武汉是基于历史因素外,央企选址主要有以下几个考虑因素,一是响应国家战略需要,比如,为落实雄安新区战略,华能集团等3家央企总部疏解至雄安。二是贴近产业链上下游,比如,考虑到上海电气装备工业基础和综合竞争力,中国船舶集团和中国电气装备集团落户上海。三是贴近资源,比如,江西赣州凭借稀土资源优势吸引了中国稀土集团。尽管浙江近年具有国家发展战略红利,但其他地区也同样承担了国家战略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浙江的竞争力。而产业基础方面,浙江在多个产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与沿海其他地区相比,核心竞争力不强,比如,浙江在电子信息产业实力较强,但逊色于深圳,使得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最终落户深圳。

城市能级制约了对央企的吸引力。当前各个城市对央企的竞争空前激烈,比如,上海对于总部人员落户给予了明确的支持,目前已经吸引8家央企总部。南京也在加大力度引进央企,2022年,央企二级、三级区域总部进驻南京达12个。杭州和宁波近年来发展迅速,经济总量、新兴产业等多项指标在各个城市排名中名列前茅,但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相比,杭州和宁波在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技术、人才和资本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区位条件看,杭州和宁波毗邻上海,导致在央企总部竞争上存在被虹吸的可能。

浙江在多个产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与沿海其他地区相比,核心竞争力不强,比如,浙江在电子信息产业实力较强,但逊色于深圳,使得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最终落户深圳。

浙江吸引央企的对策建议

完善要素保障体系,力争实现央企总部落户突破。优先保障央企总部用地,为央企引进高端人才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为央企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帮助央企引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解决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困难。开辟央企对接合作项目贷款“绿色通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为央企投资项目量身定制包括信贷、债券、信托、基金、保险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引企效率。组建对接央企工作专班,制定浙江引进央企总部行动方案,建立省市对接央企总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对接央企中存在的问题。实施精准对接,深入研究央企的核心业务、产业布局和投资意向,开展跟踪协调和服务推进工作。积极搭建浙江与央企、央企驻浙单位互动交流平台,完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驻京办、浙商、浙江籍乡贤等建立与央企的固定联系。建立央企合作资源信息库,健全动态调整机制,为浙江积极承接央企合作项目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

完善产业链环节,增强吸引央企竞争力。瞄准装备制造、数字通信、汽车、石化等产业链薄弱环节,深入实施“链长制”,完善产业链条。强化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国家科技重器作用,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示范试点,培育一批市场影响力大、与国际接轨的价值链。

猜你喜欢
总部浙江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AKTION MENSCH总部办公空间
Mother
Task 2
叶卡捷琳堡RCC总部大楼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RAYDATA总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