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2022-08-17 03:31陈广瑞
居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选线环境影响市政

陈广瑞

(平凉市自然资源局城西规划所,甘肃 平凉 744000)

在我国,规划环评属于战略环评在规划层面上的实践,从上世纪90年开始引入中国,这一阶段的研究集中于流域开发、能源开发以及交通规划等领域。随着环评法的实施,规划环评的范围逐渐扩展,人们可以根据规划特点与内涵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使其更好的落实到市政基础设施布局层面。

1 市政专项规划的特点分析

从某种程度来讲,市政专项规划是城市规划体系内比较成熟的规划品种,特点十分鲜明。市政专项规划共有选源、选站、选线三个环节,其中选源中的“源”指的是市政供给源,选站中的“站”即市政供给场站,选线中的“线”是指市政输送路线,一般为市政管线。比如市政给水专项规划,选源就是要确定水源,选站就是要确定泵站,而选线就是要确定具体的给水管线[1]。

选源、选站以及选线三个环节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相互之间逻辑性较强。其中选源具有战略性特点,选源处于规划决策的上游,确定市政供给源是实现专项规划的根本。选站具有策略性特点,位于规划决策的中游阶段,会受到供应源分布的约束,也会对市政管线的大致走向产生影响。除了选源与选站,选线作为中微观决策,一直以来位于决策下游,主要受到供应源与场站分布和布局的影响。

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2.1 战略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当中,市政专项规划属于战略性工作的一种类型,因此在针对规划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判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站在较为宏观的角度上从该地区市政发展方向、规划功能等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考量,并就整体市政专项规划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和研究,使市政专项规划工作的强度和深度得到更加全面地控制,同时也能够保障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同步化发展。

2.2 辅助性与跟踪性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市政专项规划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较为丰富,涵盖工作较为多元,因此在规划工作过程当中,很有可能会由于突发事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产生偏差。因此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要及时快速地进行切入,这样才能做出更加科学规范的调整。

2.3 现实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规划工作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当中,我国推出了多项法律法规,针对市政规划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进行环评文件及相关材料的编制工作当中,应针对市政规划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使规划工作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至最小。

3 市政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

3.1 优化评价模式,强化人员配置

由于市政专项规划自身有着综合性与复杂性的特点,未来规划环评模式应当采取混合评价模式,规划编制模板与外部评价机构一同建立评价工作组,以此满足规划环评要求。与此同时,还需要采用内部评价模式,即建立规划编制部门,专门负责规划环评编制工作。为了使规划环评任务顺利完成,有必要采取混合评价模式,联合各单位工作人员创建城市规划、环境科学以及市政工程工作小组,以此保证规划环评初期工作的实效性。

3.2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实际上,《布局规划》并不属于水电类的常规专项规划,但是有着市政专项规划的一般特性,具体编制内容主要包含填料选材、采石选址以及交通选线三方面内容,其中填料选材与选源相对应,采石选址与选站相对应,交通选线与选线相对应。针对这三方面的具体规划内容如下:(1)填料选材。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分析填海工艺,确定海砂、淤泥、建筑废料以及土石可以作为填海材料,对材料所需的供给与需求量加以分析,确定土石料缺口面积。(2)采石选址。针对填料缺口规划采石和取土位置的选址规划,综合考虑功能、经济运输成本等要素,建立石场整治工程。(3)交通选线,针对采石取土点做好实地调研,考虑交通限制因素规划交通组织路线。

基于以上规划,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大致如下:(1)填料选材评价内容。海砂、淤泥、建筑废料以及土石的物质组成需要满足填海需要,淤泥和建筑废料的使用降低了土石对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完成了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节约了土地资源。(2)采石选址评价。采石取土点的环评会涉及到水资源、大气以及水环境等方面,比如水资源的评价指标为库容增加量和生物损失量;非污染生态评价指标为水土流失量和景观影响度;大气环境的评价指标为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水环境评价指标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情况。(3)交通选线评价。填料运输期间的环境影响一般是指对运输路线的大气环境与声环境产生影响,可以按照影响分析结果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将影响尽量的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2]。

比如新东站安置三区配套市政道路环评项目公示中,明确道路建设总投资9 250万元,建设地点包含规划一路、规划二路以及规划三路,长度分别为85.07m、657.98m以及437.63m,项目将同时实施雨污水、给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等管线工程,其中给水管线的长度为1 702m,燃气管线的长度为1 617m,路灯设施管线长度为2 576m,雨污管线的长度分别为2 139m和1 180m。当前项目处于环评初期阶段,公告的发布旨在要求广大市民更好的了解项目,也让市民向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出意见,内容包含以下几方面: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工程建设内容;污染防治措施方面的建议;施工噪声控制及环境保护对策;工程临时占地及迁占补偿的建议。

3.3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市政专项规划中涵盖了市政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给排水工程、照明工程、桥梁工程以及通信工程等相关内容。在应用环境影响评价的同时,还要关注不同污染因素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水环境保护。针对施工废水,明确废水的成分主要为悬浮物和石油类物质,为防止废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环境评估时应做到以下工作要求:首先,在临时堆场处设置排水口,避免雨水侵蚀而引发水土流失;区域内设置排水沟和沉淀池(如图1);道路施工时及时清理路面沙粒,避免雨水冲刷而产生带有悬浮物的废水,处理之后的废水还能重复使用;严格加强施工过程管理,严禁出现任何超挖现象,土方边坡周围需要预留出20cm宽度的位置,准备后期修刷边坡。对于生活污水,假设施工期间共有30名工人,其生活污水的产生量每天在1.53m3左右,施工人员居住在周围居民房,所产生的生活污水需要使用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经过统一处理后再排入污水管网。

图1 市政工程当中的线性排水沟

(2)大气污染治理。施工扬尘中,粉尘污染会增加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含量,而扬尘的产生来源于基础挖掘、施工垃圾堆放等,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为降低灰尘对大气环境的不良影响,在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防尘措施:修建高度在2m左右的封闭式围墙,采用湿法作业方式,避免粉尘进一步扩散;使用防尘布覆盖车辆,对现场及时洒水,清除扬尘;现场风速超过4m/s的时候,禁止展开开挖或回填等操作。恶劣气候条件下禁止土方开挖与回填,需全方位开启喷淋作业。

(3)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环境影响评价时应考虑到土石方、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等内容,及时清理垃圾,要求废土运输车必须具备合法运输资质,基于道路交通安全要求完成废弃物的运输管理。

3.4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4.1 影响分析

首先是生态影响。市政专项规划项目在土石方开挖或路基填筑期间会产生植被破坏或地表裸露的问题,对周围局部生态结构造成影响。土方开挖后,地表可能会出现水土流失(如图2),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对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项目规划完成后,在路段两侧增加1m宽绿化带,从而达到生态补偿作用。

其次是生物影响。市政专项规划项目会对水生生态产生影响,比如在大桥修建的过程中,对河段开挖扰动了河道底部水生生物。因此,项目多数在枯水期开始施工,谨防对鱼类种群组成造成影响[3]。

图2 水土流失造成的路面塌陷现象

最后是水土流失影响。项目开挖破坏地表植被和原有地貌,使地表土壤裸露,或者形成松散的堆积体,降低了植被的抗冲击与固土能力,降雨时可能引发水土流失。因此项目规划时会尽可能避开在雨天挖掘或渣土运输,道路沿线也会设置排水渠与沉淀池,堆积场覆盖防雨膜,谨防水土流水。随后,还应对市政规划项目节能改造、水土保持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解市政环评的相关内容,具体如图3所示。与此同时,还需按照相应的环评制度展开各项工作,如图4所示。

图3 市政环评相关内容

图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4.2 环境影响评价建议

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与作用,避免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遵循事前预防的原则,使环境影响评价在市政专项规划项目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对此,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完善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政策法规,持续推行环评管理制度,重视评价权限的应用,从而积极转变现状。

(2)强化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督间的联系,事前做好审查,项目规划期间做好监督,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从而抑制污染,做好污染问题的有效预防。

(3)构建严格的管理流程以及评价守则。相关主管部门应当明确规划环境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拓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当中涵盖的各项内容,从直观的数据资料、评价侧重点、评价手段、调整对策和措施、公众意见以及最终结论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整合,针对其内部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和完善,从而使市政专项规划环评工作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得到充分保障,并且与审查许可、证书颁发等工作内容进行有效衔接,形成积极良好规范的市政规划环评体系。

(4)优化技术利用。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环评工作当中的运用和普及也更加广泛。主管部门可组织技术人员依托互联网、智能终端、传感设备等方面技术针对规划环评目标项目当中涉及到的各项信息内容进行收集和归纳,进而构建出一个较为多元化、系统化的信息数据平台,使后续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得到更加有效的支持和助力,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全方位开展。

(5)保障环评信息的公开透明。在市政专项规划的环评工作当中,公众意见的参与对推动环评水平的全方位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主管部门应当进一步提高对环评透明度的重视程度,采用网络平台、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推动环评信息公开,使市民意见得到更加充分地尊重,同时也使环评内容更加真实有效。

4 结 语

总而言之,由于市政专项规划自身具有复杂性特点,不确定因素较多,其环境影响评价模式应当以城市规划和环境科学为目标,完善选源、选站以及选线的规划环境。深刻把握规划内涵,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严谨性,对填料选材评价、采石选址评价、交通选线评价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建议。

猜你喜欢
选线环境影响市政
静压法沉桩对周边环境影响及质量控制
基于故障历史数据和BP神经网络的接地选线方案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线设计思路探究
水产养殖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及其环境影响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沾化至临淄高速公路北贾枢纽立交段选线研究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对气动热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