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红良 张伟东 王春宇
(1.白银有色(北京)国际投资有限公司;2.黑龙江翔冠勘测设计有限公司;3.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当前矿产勘查中非常重要的找矿手段,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尤其是在浅覆盖区,其良好的找矿预测效果近年来已得到了有效验证[1-4]。本研究矿产勘查区位于大兴安岭中段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北约95 km,扎赉特旗(音德尔镇)西95 km,勘查区天然露头出露不佳,属于典型的浅覆盖区。通过对勘查区开展1∶5 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大比例的异常查证等工作,在勘查区内确定了4处矿(化)点,在勘查区内划分了成矿远景区及找矿靶区,对其中登吉屯铜矿点开展了普查工作,确定其成因类型为斑岩型矿床,为勘查区找矿指出了方向。
勘查区位于二连—贺根山—阿荣旗缝合带南侧,属华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古生代陆缘增生带,滨太平洋构造域之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浆岩带中段[5-6]。
勘查区古生代地层仅见二叠系下统哲思组(P1zs)、上统林西组(P3l),中、新生代地层分布广泛,主要有侏罗系中统万宝组(J2w),上统满克头鄂博组(J3mk)、玛尼吐组(J3mn),白垩系下统白音高老组(J3b)以及第四系全新统。测区内燕山期火山—岩浆活动十分强烈,除了形成大面积的晚侏罗世火山岩外,还形成了较为广泛的晚侏罗世侵入岩,侵入岩受NE 和NW 向断裂控制明显,多以小岩基或岩株的形式出露于NE 向和NW 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少数岩体呈带状沿NW 向断裂分布。区域上总体构造线方向主要为NE 向及NEE 向,次之为NW 向,少量构造近EW 向、近SN 向及NNE 向,其中NE 向构造控制着地层和岩体的展布方向。断裂构造一般长数十余千米,小者数千米至几百米,主要形成于古生代—中生代。区内主要控矿构造为NW向断裂构造。
勘查区碎屑物质丰富,本次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设计采样介质为残积物、残坡积物或坡积物,样品粒级为-4~+20目。采样点布置在山坡、山脚等有利于残坡积物堆积的部位,第四系沟谷覆盖相对较厚,不作为有效采样范围。样品采集时,在采样单元格内选择残积层、残坡积层或坡积层发育的地段,穿过腐植层和钙积层,在采样格内距采样点30~50 m 范围内3~5处多点取样,组合成一个单点样品,样品质量为150 g,共采集样品7 699件。
2.2.1 元素含量特征
本研究采用浓集系数C来衡量区内元素的含量水平,其中,C=元素平均含量/区域背景值,如C值大于1.2,表示该元素相对富集;C值为0.8~1.2,表示该元素与背景值基本相当;C值小于0.8,则表示该元素相对贫化。勘查区内7 699 件样品的浓集系数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勘查区内Au、Ag、As、Sb、Cu等元素与区域背景基本相当,其中Cu 为略有富集;Pb、Zn、W、Sn、Mo、Bi、Hg等元素相对区域背景富集。
注:Au、Hg含量单位为(×10-9)。
2.2.2 元素组合特征
对勘查区内12 种元素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区内12种元素明显分为2 组:一组为Au、As、Bi、Ag、Cu、Hg、Zn 元素组合,另一组为Pb、Sn、Mo、W 元素组合,两组元素呈明显的负相关。Sb 与Au、As、Bi、Ag、Cu、Hg、Zn 等元素在-0.06 水平呈负相关。Au、As、Bi、Ag、Cu、Hg、Zn 为一组中—低温成矿及指示元素组合,其在0.3 水平下相关,其中,As、Bi 在0.6 水平下相关,并与Au 在0.46水平下相关,反映了As、Bi 与Au 之间较强的亲合关系。Pb、Sn、Mo、W 为多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在0.24水平下相关,相关性较强。
2.2.3 单元素及组合元素异常特征
本研究采用各元素的背景值加上1~3 倍标准离差求出理论异常下限,确定异常下限后,根据勘查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按异常下限的1、2、8倍划分异常的外、中、内带。勘查区圈定的单元素异常为Au 23 个、Ag 34 个、Cu 23 个、Pb 31 个、Zn 31 个、W 28 个、Sn 28 个、Mo 32 个、As 28 个、Sb 36 个、Bi 41 个、Hg 55个。
对勘查区内12种单元素异常按套合程度(2个及2 个以上单元素异常相套合)确定为组合异常,并根据组合异常特征与所处的地质背景,将组合异常划分为甲、乙、丙、丁四大类,甲类异常又划分出甲1和甲22 个亚类,乙类异常则划分出乙1、乙2、乙33 个亚类。勘查区内共圈定组合异常40 处,可划分为甲2类1 个,乙1类4 个、乙2类2 个、乙3类8 个、丙类19 个、丁类6个,其中Ht-1、9、11、16、17、22、23、24、25、31、32、35、40组合异常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
2.2.4 Ht-32组合异常特征
该异常位于登吉屯西,异常整体呈椭圆形,主要由Cu、Ag、Mo、Pb、W、Zn、As、Bi 等8 个单元素异常组成,异常套合紧密,水平分带明显,由内向外依次为Ag(As—Pb—Mo)—Bi(W、Zn)—Cu。异常规模大、强度高(表2)。
注:Au、Hg含量单位为(×10-9)。
针对1∶5 万土壤组合异常Ht-22-乙1、Ht-32-甲2、Ht-17-乙3、Ht-1-乙1、Ht-25-乙1、Ht-30-乙3、Ht-4-丙、Ht-8-丙、Ht-27-丙、HT-34-丙等,本研究主要采用1∶5 000 综合剖面、1∶1 万地质填图、1∶1 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1∶1 万激电中梯及槽探工程等方法进行异常查证。最终,确定勘查区内新发现矿(化)点4处,分别为登吉屯铜矿点、浩劳包铅锌矿点、前乌兰毛都西北锑矿(化)点、乌兰沼铅矿点。
对勘查区Ht-32 组合异常(登吉屯矿区)开展了1∶1 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由测量结果分析可知,矿区内Cu、As、Sb、W、Bi这5种元素含量明显大于勘查区的背景平均值,处于地球化学高背景场,说明元素富集。特别是Cu 的背景平均值达到80×10-6,远远大于勘查区基岩中Cu 的平均值,异常强度及矿化度极高。Ag、Hg、Mo、Sn 相差不大,说明处于正常的地球化学场中。Au、Pb、Zn、Mo 含量低于勘查区的背景平均值,处于地球化学低背景场,说明元素有一定的亏损。
矿区内根据Cu 单元素异常的分布形态,将Cu 异常划分为西异常带和东异常带(图2)。Cu 西异常带中,Cu 异常最宽600 m,最窄350 m,平均宽度500 m左右,长度约1 200 m,走向NW 310°左右,面积0.6 km2,呈不规则带状。该异常带内土壤样品148 个,最高值为3 740×10-6,最低值大于100×10-6,平均值为238×10-6。Cu 东异常带中,异常最宽500 m,最窄350 m,平均宽度约400 m,长度1 100 m,走向NW310°左右,面积0.44 km2,异常内采集了土壤样品106 件,最高值为3 262×10-6,平均值为210×10-6。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二叠统大石寨组、上二叠统林西组上段及第四系全新统,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其次为花岗斑岩、流纹斑岩和少量闪长玢岩。矿区内断裂构造极其发育,主要包括NE向及NW 向2 组,NE 向断裂较发育,多被后期脉岩充填,两组断裂均为成矿后断裂。
经过后期开展的矿区普查,工作发现铜矿(化)体171条[7],主要分布在花岗闪长斑岩体内。铜品位主要为0.2%~1.0%,个别矿石可达2.0%~10%,最高为13.59%,并伴生有银矿及钼矿。矿区内围岩蚀变主要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伊利石化等,其次还可见黄铁矿化、磁铁矿化、褐铁矿化、钾长石化及高岭石化等。矿区内矿化蚀变具有一定的分带特征,与典型的斑岩型Cu矿床蚀变分带具有相似性,因此,综合判断该矿床为斑岩型铜矿床。
根据地球化学异常的强度、规模及分布特征,结合异常所处的地球化学背景和地质背景,参照区域成矿作用特点,通过综合研究分析,对比较有远景的矿种及靶区进行了预测。首先,在勘查区内划出2个Ⅰ级成矿远景区和1个Ⅱ级成矿远景区,分别为浩劳包—巴彦哈拉银、铅、锌多金属Ⅰ级远景区,乌兰沼—登吉屯铜、铅、锌多金属Ⅰ级远景区,巴彦敖瑞—巴彦套海金、锑、铁多金属Ⅱ级成矿远景区。其次,在成矿远景区内进一步确定了找矿靶区4 处,分别为登吉屯铜多金属找矿靶区,浩劳包一带铅锌多金属找矿靶区,乌兰沼一带铅多金属找矿靶区,前乌兰毛都金、锑多金属找矿靶区。
(1)勘查区内Cu、Pb、Zn、W、Sn、Mo、Bi、Hg 等元素相对富集,有利于成矿;勘查区内存在2 组相关性元素,一组为Au、As、Bi、Ag、Cu、Hg、Zn 等,另一组为Pb、Sn、Mo、W等,两组之间呈负相关。
(2)在勘查区内圈定了Au、Cu、Zn、Sn、Ag、Mo、As、Pb、Hg、W、Bi、Sb 等12 种单元素异常390 处,圈定了多元素组合异常40处。
(3)通过对勘查区内1∶5万重点组合异常进行异常查证发现了4处矿点及矿化点,分别为登吉屯铜矿点、浩劳包铅锌矿点、前乌兰毛都西北锑矿(化)点、乌兰沼铅矿点。
(4)登吉屯铜矿区1∶1 万土壤地球化学显示,矿区内存在南、北2 处Cu 异常带,Cu 异常最高值为3 740×10-6,经过后期普查发现铜矿(化)体171 条,铜品位主要为0.2%~1.0%,根据其地层、构造、矿化及蚀变分带特征综合判断其为斑岩型铜矿床。
(5)勘查区内划出2 个Ⅰ级成矿远景区和1 个Ⅱ级成矿远景区,并在成矿远景区进一步确定找矿靶区4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