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龙华,黄海权,黄海忠,张庆兰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西江有限公司,广西 贵港 537104)
自2018年8月3日农业农村部正式发布了发生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的非洲猪瘟疫情通告以来[1],截至2021年12月,累计报道非洲猪瘟疫情196起。其中,统计分析68起案例发生的原因,人员和车辆原因导致发生疫情的比例达46%[2]。此外,2020年以来,各地区陆续在监测的样品中发现了非洲猪瘟病毒(ASFV)变异株,其基因组不同程度的发生了核苷酸突变、插入、缺失或替换等,主要以缺失CD2v基因、MGF基因、同时缺失CD2v和MGF基因这3种类型为主,感染猪只临床表现并不明显,死亡率低,潜伏期长,19~30 d。导致一旦感染,损失惨重[3-4]。
变异株的出现,给非洲猪瘟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案,只能依靠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防控策略。以往很多案例也证明[5-7],长期严格执行生物安全制度和措施的规模化养猪场鲜有重大猪病发生的报道,并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笔者所管万鑫种猪场亦是如此,自20 2 0年1 2月投产以来,成功防住了非洲猪瘟、猪伪狂犬病、流行性腹泻等疾病,持续满负荷生产。本文以该场为例,全面阐述1.35万头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健康体系的构建与运行过程,为规模化猪场科学防控非洲猪瘟提供参考。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构建就是围绕消灭病原微生物(传染源)、切断疫病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等传染病三要原则开展相关工作的。这些为了有效阻断猪场外病原(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猪群,保护猪群健康安全、保障猪场正常生产而采取的一系列疫病综合防控措施的工作集成,称之为生物安全体系。如图1所示,具体可以分为猪场硬件建设、“四流”相关管理、软件建设、生物安全审查等方面。
图1 万鑫种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构建
2.1.1 猪场选址 万鑫种猪场周围有延绵的甘蔗林环抱,空气清新,具有天然的防疫屏障;周边地形为缓坡丘陵地,地质稳定,坡度1~3度,地势较平坦,海拔高度40~43 m;且所有生产单元都位于防洪堤保护范围内,防洪堤设置为50 m高程,不受洪水影响;周边农作物主要是甘蔗;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选址要求。
2.1.2 硬件条件 猪舍采用隔热墙体、大跨度轻钢屋面、全程空气过滤系统、全密闭连廊通道衔接、全漏缝免冲水、全自动机械刮粪、全环境控制系统、全自动输料系统等新工艺,可以有效防控非洲猪瘟、蓝耳病、流行性腹泻等疾病。
2.1.3 猪场的颜色分区 围绕“切断”传播途径为原则展开,构建以猪场为核心的四级生物安全防控管理体系,实行严格的分区管控及颜色管理。依据生物安全风险等级,猪场通常可划分为红、橙、黄、蓝4个等级,各区域间要有实墙隔开,保证各区域之间不相互交叉。
将猪场划分红区、橙区、黄区、蓝区;各个颜色等级之间以过渡房/洗澡房隔开净污区,内外不交叉。人员先后按要求更换红色过渡服、橙色过渡服、黄色过渡服、蓝色工作服,最终进入生产区。
红区(最危险区域):猪场实体围墙以外不可控区域。
橙区(次危险区域):第一道过渡房至第一道洗澡房之间区域。
黄区(半污染区):猪舍以外,第一道洗澡房至第二道洗澡房之间区域。
蓝区:第二道洗澡后至猪舍区域。
2.2.1 人流管理
1)外出返场。任何时候,所有人外出猪场必须通过OA请假经部门领导及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外出,回场必须报生产技术部报备,并按照要求洗消,非洲猪瘟检测阴性,方可回到猪场生活区,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万鑫种猪场人员外出返场流程
2)不封场,人员每日上下班。以人为本,不要求员工住猪场围墙内,每日上下班;严抓员工洗手消毒、脚踏消毒垫、洗澡更衣等;提供室温≥20 ℃、热水充足的洗澡房,专人监督洗澡,确保洗澡到位等等措施,保证人性化管理的可持续性,以及切断人流传播途径。如图3所示。
图3 员工每日上下班流程
2.2.2 物流管理 将猪场按颜色管理进行分区,不同颜色区域建设好浸泡池、烘干房、熏蒸房、传递窗、蒸饭柜等消毒设施。每跨过一个区域的所有物资,均需要按表1所示,进行分类洗消。物资消毒员根据不同物资的类别选择不同的消毒设施进行分类消毒,原则上能浸泡的物资全部浸泡入场,次选烘干消毒(维持60 ℃烘干1 h),最后才选择其他消毒入场方式。
表1 进场物资分类
2.2.3 车流管理
1)运猪车。所有外来车辆洗消经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合格后,才可到中转站装猪;只有内转车才可到猪场出猪台装猪。无论销售商品猪、种猪,还是断奶仔猪转群,均100%中转。
所有内转车必须经过洗消烘干站烘干,按《熏蒸车棚管理制度》要求熏蒸30 min以上才可到达猪场出猪台(料车到达料塔),如图4所示。
图4 运猪车到场示意
2)饲料运输车。如图5所示,饲料车从饲料厂出来,按指定路线行驶到猪场后,由洗消员对来车进行清洗,并密闭熏蒸消毒至少30 min方可到猪场中转料塔卸料。
图5 饲料运输车到场示意
2.2.4 猪流管理
1)猪流。猪群流动要求“单向流动”,按照“健康等级高的猪场(区域)向低等级猪场(区域)流动”的原则,同一猪场猪群只能从生物安全高等级区域流向低等级区域。种猪群的流动方向为:分娩舍断奶→待配舍→妊娠舍→分娩舍,断奶后再次回到断奶待配舍。返情母猪调整配种后进入下一批次,空怀母猪直接进入待配舍;流产、炎症母猪评估后,具有价值的及时转入特定区域治疗与护理,否则直接转入待淘汰隔离区管理。商品猪流向:分娩舍→保育肥育舍→出栏。
2)非洲猪瘟监测。
①试情公猪。每天采样监测。
②猪群日常监测。
a.母猪场。按表2所列具体采样要求及频率,每周定期采样送检非洲猪瘟,以便监测到位,有利于早期发现。
表2 采样要求及频率
b.肥育场。每个单元挂无菌棉绳采5个栏,根据各单元猪栏量平均分散开来采,均固定栏位。(例如1栋2列共20栏,则第1次采南1、北1、南6、北6、病猪栏)频率为1次/周,样品类型为唾液。
③异常猪只监测方案。
每日巡栏时观察到表3“ASFV临床症状评分依据”中的症状时,100%采血+咽送检ASFV,第3天复检。死猪为咽拭子+腹股沟淋巴结。
表3 ASFV临床症状评分依据
如图6所示,每个月均需要针对非洲猪瘟对全体员工做生物安全培训,将当月在生物安全检查中发现问题、漏洞,一一跟员工说透。同时,结合季度生物安全考试,强化生物安全意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6 意识形态建设流程
以公司领导班子为首,组建生物安全内审小组,每周到场按检查清单表(如表4所示)开展生物安全体系检查,确保围绕人流、物流、车流、猪流等制定的各项生物安全措施得到有效维持、执行。
表4 猪场生物安全检查清单
发现的生物安全漏洞,进行汇编并通报。只要不涉及土建的漏洞,需24 h内完成整改,涉及土建的内容,定好整改要求、完成日期、责任人,等等。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持续完善和更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漏洞,堵住漏洞,力争生物安全措施无限接近于完美,从而帮助猪场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猪伪狂犬病、流行性腹泻等疾病,并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以广西桂垦西江牧业公司万鑫种猪场为例,围绕“分清等级、划清界限、设立关口、量化风险”十六字方针,从猪场硬件建设、“四流”相关管理、思想意识建设、生物安全审查等方面,充分分享了1.35万头规模化母猪场如何盯住人、把好物、管好猪、控好车的生物安全措施。
但是每个规模化猪场所拥有的硬件条件、企业文化均有差异,应从自身条件出发,在参照他人经验的基础之上,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生物安全体系,方能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猪群,维持猪场持续稳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