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福建海岸全图》成图时间考

2022-08-17 03:34薛晗集美大学航海学院
珠江水运 2022年14期
关键词:海防总督康熙

◎薛晗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

1.引言

《福建海岸全图》具有丰富的福建海岸军事地理的历史元素,是研究明末清初福建沿海地区的军事防卫及海丝之路的珍贵权威的文献史料,现藏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该舆图以表现福建沿海地区军事驻防为主,采用陆地在上、海洋居下,长1063厘米,横61厘米,在沿海城镇列出:三佛塔、塔斗山塔、北太武塔、罗星塔、石湖塔、白塔、塔仔塔、岩胜塔等重要地标。

在历史海防图的相关研究中,何沛东以《嘉兴府志·海防图》为例,介绍了清代方志舆图的海防描绘。谢祥皓分析了《筹海图编》和《海防图论》。张伟疆讨论了《镇海靖远海防炮台图》。成一农研究了明清海防总图。贾富强研究了《海防一览图》注记疑误。刘茂群研究了中国近代海岸线全图清台湾知府景澄清《海防图》。孙靖国研究了晚清海防图《海口图说》。贾浩介绍了《沿江沿海各省炮台图说》与叶祖珪的海防思想。

2.概况

此图采用中国独有的山水画长卷制图工艺,详细地描绘人文地理。该图还保存了一些其他海防图所未记载的历史元素及海丝历史信息,是认识当时福建沿海地域全貌、海防地势、海防部署、军事建制等问题的第一手珍贵史料。

清代在明代的基础上加强海防建设,福宁、福州、兴化、泉州、漳州5府海防要务各有侧重:福宁府防务重在港口、福州防务重在闽江、兴化府防务重在海滨诸岛、泉州府防务重在金、厦二岛、漳州府防务重在南澳。又据史料记载,清代初期在各省虽然皆设置绿营兵制,但福建、广东地区,因明朝孤臣武民相关势力犹在,军情尚不稳定,故清军绿营成立的时间稍晚于其他各省。

这份舆图详细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海防部署。舆图标注的地名如表1所示。

表1 舆图标注的地名(部分)

3.典型性标注地名

3.1 总督衙

顺治二年(1645)设福建总督,驻福州府,兼辖浙江;五年(1648)更名浙闽总督,移驻衢州府,兼辖福建;十五年(1658)分置福建、浙江总督,分驻漳州府、温州府;康熙十一年(1672)移福建总督驻福州府;十二年(1673)裁浙江总督,以福建总督兼辖;二十六年(1687)更名福建浙江总督(俗称闽浙总督)。

《郑氏史料续编》载:“吏部尚书臣觉罗科尔坤等谨题为督臣汛地宜定事……宪臣疏称:总督专司剿寇靖众,应建节要地,请以浙闽总督在闽居漳州,在浙居台州,江督无事则居江宁、有事则居镇江,楚督移镇荆州,楚抚宜居武昌。今议浙江、福建二省城皆有巡抚驻札,督臣不应复驻两省城。察浙闽总督衙门,见今在浙居衢州,而在闽则居福州。今宪臣所云台州、漳州,皆两省要地,不应居衢、福,应居台、漳,良为战守机宜要着。”

图1 为福州府总督衙。由此推测,舆图成图时间为康熙十一年(1672)年以后。

图1 福州府

3.2 抚院衙

巡抚办公的地方叫“抚署”,也称“巡抚衙门”“抚军衙门”“抚院衙门”。“抚台衙门”。《清史稿》载:“顺治七年,定福建官兵经制。设福建巡抚,标兵二营,将领八,兵凡二千。设福建水陆提督,标兵三营,营设将领八,兵凡三千。”图1中有抚院衙,由此推测,舆图成图时间为顺治七年(1650)年以后。

3.3 将军府

乾隆《福州府志》载了总督部院署的沿革及建筑布局:在宣政街西,原按察司署,宋为提刑司署。《福建通志》载:“国朝顺治十八年,总督李率泰移驻于此。原署在东街,今为镇闽将军府。康熙二十年,总督姚启圣市民居,拓南数十步,建牙置辕门。”图1中有将军府,由此推测,舆图成图时间为顺治十八年(1661)年以后。

3.4 同安县

同安县古城同安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邻安溪、南安,西接长泰,东南与金门隔海相望。至清末基本稳定。同安县:康熙二十五年改府同知为海防同知,移驻厦门;县丞驻金门”舆图中有同安县,由此推测,舆图成图时间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之前。

3.5 共学书院

共学书院位于福建福州。原为设于西门街北之怀安县学。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巡抚许孚远改建为书院。后提学副使岳和声加以修葺扩建,有观生堂、时习堂、求我轩、道南翼统祠等。图1中有共学书院,由此推测,舆图成图时间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以后。

3.6 甘露亭

甘露亭在中峰,《漳州府志》载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甘露降,御史李元阳作表祝此祥瑞,知府孙裕特建亭以志瑞。存有《重修甘露亭碑记》。芝山位于漳州城区西北,原名登高山,海拔69米,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山上长紫芝,知府徐恭表上,赐名紫芝山,俗称芝山。山有三峰,峰上各筑一亭,威镇亭、仰止亭、甘露亭,合称芝山三亭。三亭均通体石结构,万寿亭为八角、余为六角攒尖顶,亭顶内部系简单藻井结构,各边无墙,均显古拙端庄。万寿亭在北峰,原称威镇亭,因与城内威镇阁相望而得名,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嘉靖年间(1522年至1566年)重修,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再修,后改名“万寿纪恩亭”,俗称万寿亭,并勒石为记。仰止亭,明嘉靖十四年(1535)在东岗之半建亭,取名“仰止”。如图2所示。由此推测,舆图成图时间为嘉靖十六年(1537年)以后。

图2 甘露亭

3.7 演武亭

《从征实录》载,顺治十五年(1658年)三月工官冯澄世奉命筑演武亭。康熙十九年(1680 年),郑经在撤军台湾前下令将演武亭焚毁。据史书记载,郑成功于此教授士兵演习阵法,并从中挑选将士,训练铁人。

清康熙十九年(1680)清军攻入厦门时,由郑经在撤退台湾前下令焚毁。《从征实录》又称《先王实录》,大概撰写于康熙十三年(1674)十二月任南平王户官至二十年五月郑经病逝这一段时期内。此书所记,始于永历三年(1649)杨英献策,终于永历十六年(1662)疏陈务农。大体上以杨英从政目睹为标准,大量使用了郑氏六科案卷材料,间亦有杨英的耳闻目睹,史料价值颇高。由于此书完成后不久,清政府收复了台湾,书中因多有触讳,未能刊行,但闽南民间多有传抄。民国十一年(1922),南安石井郑氏裔孙家中发现了一个抄本,后由中研院史语所于1931年影印出版,朱希祖作序。1961年,陈游先生在南安石井发现了另一个抄本。此次点校整理,以民国时期中研院史语所影印本为底本,参校以陈碧笙的校注本。下图为演武亭。由此推测,舆图成图时间为顺治十五年(1658年)之后,康熙十九年(1680年)以前。

图3 演武亭

3.8 水头寨

据《水道提纲》载:“晋江口南自水头寨东至日湖寨北折而南(日湖寨/与北岸)。”

《平闽纪》载:“(康熙十八年)据此,为照沿边修筑台寨,以安兵设防,籓篱既固,则堂奥自安也。是厚集兵力,安营护寨,为目今第一要务。查陈埭等汛台寨,业已修筑将竣,计日可以移师。至水头造寨,必须重兵防护,方保万全。昨荷贵部院另拨陈士恺官兵六百名前往防御。惟是浙标官兵,似亦应暂留,共为防护;俟水头寨告竣之日,再调回泉。”水头寨如图4所示。由此推测,舆图成图时间为康熙十八年(1679年)之后。

图4 水头寨

3.9 新港

据史载,福建省的福州、泉州都曾经是明、清两代朝廷指定的全国唯一的中琉朝贡体制下的贸易口岸。明成化二年(1466),巡按御史「朱贤」奏请将福建市舶司由泉州迁置福州柏衙,获得批准,但受市舶司提举罗伦的反对,理由是柏衙太过僻静简陋,市舶司在泉州的历史使命尚未完成,还不到迁移的时候。明成化八年(1472),迁司事宜最终尘埃落定。随着市舶司迁往福州,原本泉州在对琉球口岸贸易中的地位迅速降低。随着市舶司迁往福州,泉州在海外贸易中的经济地位迅速降低。

明末清初福州码头是在图中新港。由于舆图的福州段,这个河口画得非常清楚,当年琉球册封使渡海封舟从新港登船开到闽江口下游后,再由福州水师派出闽安镇舟师船舶伴随护航,最终从长乐出海,这部分舆图是中琉友好往来的佐证,对研究中琉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新港如图5所示。由此推测,舆图成图时间为明末清初以后。

图5 新港

3.10 东塔

“二塔凌霄”安海旧有东西二塔,分别位于东桥头东塔寺前和西桥头西塔寺前。东塔,名“龙兴塔”,南宋绍兴二十四年癸酉(1153)造,其塔高准西塔。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四月二十日大雨,至五月初六辰时塔尽坏。清代诗人柯敦圃咏曰:“只今惟有西铃响,东址无情剩废峦。”图6为安海东塔和西塔。由此推测,舆图成图时间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之前。

图6 安海东西双塔

3.11 厦门城

康熙十九年启用厦门作为岛名,康熙二十五年,泉州府海防同知移驻厦门。图7为厦门城。可以看到此时泉州府海防设施布局并未移驻厦门。由此推测,舆图成图时间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之前。

图7 厦门城

综上所述,此图绘制年代为1679年。

4.问题

塔头山位于泉州市,不在莆田。“又西南有永宁中左千户所,在嘉禾屿,即厦门也,洪武二十七年二月置。西有苎溪、南有塔头山、东南有田浦、又有陈坑四巡检司”。

舆图中将泉州的塔头山绘制在莆田塔斗山附近。图8为塔头山和塔斗山。

图8 塔头山与塔斗山

5.结论

本文研究了古代海防舆图中海丝元素,该图涉及整个福建沿海口岸,范围之广泛比较少见,特别是对沿海几个县的地理描绘非常细致,对明末清初海丝海防历史研究有重要价值。本图是福建海上交通史迹遗存,是海外交通史的典范和实证。从总督衙、抚院衙、将军府、同安县、福州共学书院、福州甘露亭、厦门演武亭、水头寨、福州新港、安海东塔、厦门城等各军事驻防设施和航标,综合多种史料,推测出成图年代为1679年。本文介绍了舆图的绘制年代考析,以期对海防史、海交史和测绘史的研究与发展有所推动。

猜你喜欢
海防总督康熙
康熙:阳刚雄健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康熙下象棋
沈葆桢近代海防思想探讨
中法海防三·六事件始末
一部稀见的明代军事志《苍梧总督军门志》
论中国近代的海防与塞防
康熙爱读《武经七书》
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