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规范化研究

2022-08-16 09:00周志明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报告监测

周志明

(广东朴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梅州 51479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严峻,加强环境保护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在分析环境问题、明确环境治理方向、检查环境治理效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当前,环境监测市场需求急剧增加,依托于政府部门的环境监测站越来越难以满足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需求。得益于此,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监测报告是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成果,监测报告的质量不仅关系到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自身的发展,对环境治理与保护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着力提升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的规范化程度。

1 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的作用

监测报告是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核心产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来看,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1 为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而对环境污染类型、程度、趋势等的精准把握则是环境治理的先决条件,因此,要密切关注各类污染物排放过程中的浓度以及具体类型。以大气污染为例,受风向、风速等因素的影响,相同的污染物在不同地点的污染程度、污染范围会有一定的差别,而且污染扩散的同时很有可能导致二次污染。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能够动态化呈现污染状况,并为环境分析提供基础性数据,从而助力环境治理工作[1]。

1.2 提高社会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社会大众环保意识是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一环,而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则在提高社会大众环境保护意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的内容以社会大众关注的大气、水体、土壤、辐射等污染为内容,能够引导大众参与其中[2];另一方面,高质量的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本身也是重要的宣教资料,对大众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程度以及影响因素等有重要价值,可以起到环保教育的作用。

1.3 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环境保护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凸显了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不仅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推动政府相关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也能转变人们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知,在加强环境保护的同时,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2]。

2 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编制中的问题分析

2.1 报告编制形式不标准

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编制中存在形式不标准的问题。首先,报告格式不准确。环境监测报告有专门的格式,报告编制人员在相关内容,如基本信息、监测数据、数据评价等的填写中存在随意性,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格式填写,降低了环境监测报告的严谨性。其次,内容分布不合理。一些监测报告没有处理好填写内容间的关系,遗漏了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指标,影响了监测报告的参考价值。最后,未能做到图文结合。图文结合是全面呈现环境监测信息,便于受众了解环境污染情况的重要手段,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2022年2月全国主要江河污染指标统计》(图1)便用条形图的形式呈现各污染指标的情况,一目了然。一些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仅仅汇总了监测数据,没有做可视化处理。

图1 2022年2月全国主要江河污染指标统计

2.2 监测信息数据不准确

一份完整的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涵盖了丰富的信息,如监测报告的基本信息、采集样本的监测信息、实验室原始记录信息等。信息不准确是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编制中的常见问题,比如,未能准确填写报告名称,又如,采样点位名称填写错误等。同时,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也存在数据不准确的问题,如数据对应的指标填写错误,又如数据小数点填写错误等。导致监测信息数据不准确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的报告编制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且在报告编制的过程中缺乏细致的工作态度,导致监测数据填写中出现漏填、误填的现象,另一方面,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未能建立完善的监测报告检查审核机制,导致报告编制中存在的数据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影响了环境监测报告的质量。

2.3 监测评价数据不合理

监测评价数据不合理是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编制中的常见问题,也是影响第三方监测报告质量的重要因素。监测数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数据缺乏逻辑性。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中涉及大量的指标,各指标数据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比如总铬>六价铬,又如总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等。报告编制人员对数据间的逻辑性缺乏敏感性,不能准确发现数据中的错误,影响了报告的准确性。数据评价不合理指的是数据评价标准的不合理,报告编制人员没有依据国家发布的相关标准进行评价,比如在氢离子浓度指数的评价中,没有按单次测定值评价,而是采取了均值评价。又如在二氧化硫、氟化物等无组织排放废气的评价中,没有按照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评价[3]。

2.4 单位术语使用不规范

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编制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计量单位,而准确、规范地书写计量单位则是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实践层面,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计量单位不规范的现象屡有发生。一些报告编制人员对环境监测常见指标,如水体监测中的色度、浑浊度、透明度、总固体等的计量单位缺乏基本的了解,在报告编制中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此外,采用ppm、ppb等非法的计量单位,或错误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符号也是计量单位不规范的常见形式。除了计量单位不规范外,术语不规范也是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编制中的常见问题,最为典型的便是用生活化语言替代专门术语[4]。单位术语不规范使得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的严谨性大为降低,难以有效发挥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的作用。

3 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规范化要点

3.1 完整性

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的内容要具备完整性,要严格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中的相关规定,完整填写监测报告的信息。其中,既包括第三方监测机构以及委托代理的信息,如监测机构名称、详细地址、CMA标志,也包括环境监测的信息以及监测结果信息,如采用信息、监测方法以及监测数据等。完整性能够确保监测报告全面地反映出监测工作的具体流程以及监测的结果,从而发挥监测报告的作用。

3.2 一致性

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编制以环境监测工作为基础,监测报告的信息源自监测工作中得到的信息,二者应该具有一致性。比如报告中有关环境监测的方法需要和监测工作中实际采用的方法保持一致,又如报告中环境监测的定位项目要和原始合同保持一致。同时,报告中和环境相关的各项信息,如监测时间、采样信息、污染物类型、污染程度等,也要和监测工作一致[5]。当然,监测报告在编制中也要发挥审核作用,纠正监测工作中信息记录错误等问题。

3.3 准确性

准确性是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准确性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基本信息的准确性。要以监测工作所得到的数据作为报告编制的基础,在报告编制中做到严谨细致,克服错填、漏填的问题,使报告基本信息与主要内容准确无误。其次是数据内容的合理性。监测报告编制中可能出现数据记录准确但不合理的现象,比如总氮值小于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值的和。此时要分析数据不合理的原因,查找监测工作中的问题,并完善监测工作。

4 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规范化对策

4.1 研读报告编制标准

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的规范化,首先在于报告形式的规范化,而研读报告编制标准则是报告形式规范的基础内容。

4.1.1 要准确把握国家标准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层面出台了大量和环境监测相关的标准,要以国家标准作为监测报告的依据。比如在土壤环境监测中,要从污染物、环境、社会三个角度出发,建立污染因子重要性判别因素体系,包括等标污染负荷比、污染指数、影响范围、影响连续性、社会关注程度等,以此筛选出评价因子。参照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或GB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的相关规定。又如在海水环境监测中,要参考《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GB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等。

4.1.2 规范报告形式

严格按照标准化格式开展报告编制工作,处理好各部分内容的关系,合理运用好图表在信息呈现中的作用[4]。

4.2 提高环境监测水平

监测工作水平低是导致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不规范的重要因素,比如因监测点分布不合理,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对此要从以下两点着手。首先,优化监测点的设计。以温州市苍南县龙港新城滩涂海域环境监测为例,第三方机构从附近海域的环境与潮流特征出发,在评价海域范围内共布设25个水质调查站位、15个生态调查站位和13个沉积物调查站位,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其次,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环境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物联网的功能主要有三点:一是全面感知[5]。依托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物联网可随时获取用户、产品信息;二是可靠传送。依托通信网与互联网,实现信息的自由交互和共享;三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实现智能决策与控制。要加强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提高环境监测水平[6]。

表1 调查站位一览表

4.3 健全报告审核机制

审核机制不完善是导致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不规范的重要因素,对此,要健全报告审核机制。首先,强化监测环节审核。环境监测现场数据的审核包括分析(采样)、复核、审核三个环节,要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审核意识,确保进入报告编制环节的信息数据没有质量问题,如数据准确性问题、计量单位规范性问题等。其次,做好报告编制的审核[6]。从监测信息数据到最终完整的监测报告,需要经过编制、审核以及签发三个环节,任何环节的缺失与疏漏都可能影响到监测报告的规范性。对此,不仅要重视编制、审核环节的审核作用,也要发挥好签发环节的终审作用,最大限度减少监测报告质量问题[7]。最后,严格责任机制。审核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监测报告的质量,要从监测报告的审核流程出发,构建完善的责任机制,确保审核工作责任到人,同时,要对因审核工作不严而导致的监测报告质量问题进行追责,不仅要追究审核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更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在第三方监测机构内形成精益求精的氛围[7]。

4.4 加强人员队伍培训

报告编制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是影响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规范性的重要因素,对此要从以下三点加强人员队伍的培训:首先,夯实专业基础培训。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制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对报告编制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有很高的要求。要从环境监测报告编制的要求出发,夯实专业基础培训,研发契合报告编制人员专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比如《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污染源现场监测技术要点》《环境报告编制概论》等[8]。其次,拓展培训内容。当前,人类社会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单一技能型人才越来越难以满足环境监测报告编制的需求。要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拓展培训内容,加强政策法规、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内容的培训,系统性提升报告编制人员的专业能力。最后,创新培训方法。综合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法,一方面,积极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到企业内部开展培训工作,另一方面,组织报告编制人员到专业化的机构开展学习[8]。

5 结语

我国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正处于起步发展期,监测报告编制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监测报告的作用。对此,要将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作为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紧扣环境监测报告编制中的问题,从研读报告编制标准、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健全报告审核机制、加强人员队伍培训四个角度采取好措施。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报告监测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报告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