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震,王舒扬,宋新然,张芷源,鹿志创,李应东,田甲申*
(1.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市濒危海洋哺乳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3;2.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23;3.沈阳农业大学重要家畜疫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866)
斑海豹(Phoca largha)是唯一一种能够在中国海域繁殖的鳍脚类海洋哺乳动物,一般在冬季繁殖,属冰上产仔类型[1]。渤海辽东湾结冰区是世界上斑海豹8个繁殖区中最南端的一个,因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2-3]。20世纪以来,中国海域野生斑海豹种群数量下降较大,由1940年的8 000余头下降至1990年的不足2 000头[4],环境恶化是目前制约斑海豹种群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5]。2021年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斑海豹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对斑海豹的保护力度提升到新的高度。对濒危动物进行迁地保护的最终目的是重建或复壮野生自然种群,而非采用人工种群取代野生种群,是对就地保护方式的一种补充[6]。目前,国内水族馆豢养斑海豹的数量约为1 000头,约占野生斑海豹种群数量的50%[7]。对野外斑海豹幼崽进行救助或将人工繁育个体放归入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濒危物种的保护。
斑海豹每年1月—2月在渤海辽东湾北部冰区进行繁殖和育幼[3]。受海风、海流、气温等多种因素影响,母兽捕食期间易造成栖息在浮冰上的斑海豹幼崽与母兽分离,并随海流漂浮或落入水中,数日后搁浅在岸滩上被发现。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是全国海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救护网络成员单位,也是辽宁省水生野生动物救助基地。在救助过程中,有3头斑海豹幼崽死亡。本文通过对3头斑海豹幼崽开展积极救助、死亡后进行解剖和死因分析,积累了较多的救助经验和病理资料,对后续开展斑海豹幼崽的救助和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辽东湾海域发现3头斑海豹幼崽。接到渔业主管部门通知后,救助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将3头斑海豹幼崽转运至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进行救助。
整理3头斑海豹幼崽的信息并编号,3头斑海豹幼崽的基本信息及死亡时基本信息分别见表1、表2。
表1 辽东湾海域3头斑海豹幼崽基本信息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ree Phocalargha pupsin Liaodong Bay Seaarea
表2 辽东湾海域3头斑海豹幼崽死亡时基本信息Tab.2 Basic information on death of three Phocalargha pupsin Liaodong Bay Sea area
1号斑海豹幼崽:发现时身披白色胎毛,身体瘦小、极为虚弱、无外伤。根据体重和胎毛情况推测该斑海豹幼崽出生时间约10 d。救助过程中,采取人工配置奶粉和填喂鱼泥、鱼块的方式进行饲养,期间排便未见异常。4 d后开始褪毛。3月9日早晨能够自主摄食;10:40发现其呼吸不畅后立刻转移至救助室检查,结果为心跳正常、体表无外伤;12:00情况有所好转,可自由活动、呼吸均匀;13:00转入救助池,观察发现其情况良好、状态稳定;3月10日7:30发现该个体死亡。
2号斑海豹幼崽:发现时已开始褪毛,身体瘦小、无外伤。采用人工下胃管方式灌入鱼泥填喂。3 d后该海豹状态恢复较好,且可自主摄食鱼块。2月22日下午,在进食完鱼块后出现反吐现象,并持续至25日仍未缓解,并伴有呼吸减弱症状,于2月25日12:53失去自主呼吸死亡。
3号斑海豹幼崽:发现时身披白色胎毛,身体极度虚弱,立即转移至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进行救治,于2月24日7:30死亡。
救助斑海豹转运至救助场馆后,采用HF-3800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HF-2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液生化检测(均购自济南汉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由表3可知,3头斑海豹幼崽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低于正常范围;红细胞数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高于正常范围;其他血常规指标基本处于正常范围。
表3 3头斑海豹幼崽血常规检查结果Tab.3 Blood routineindex test result of three Phoca largha pups
由表4可知,3头斑海豹幼崽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谷氨酰基转移酶高于正常范围;其他血生化指标基本处于正常范围。
解剖内容包括呼吸循环系统(气管、肺、心脏)、泌尿生殖系统(膀胱和肾)及消化系统(口腔、食道、胃、肠)等主要组织器官状态。通过外观观测,3头斑海豹幼崽的口腔、眼结膜及其他可视黏膜均未见异常,天然腔孔无污物。
脂肪层和肌肉解剖发现:3头斑海豹幼崽皮下均有出血,但肌肉颜色正常。1号和2号斑海豹幼崽脂肪层厚度仅为0.1 cm,3号皮下脂肪厚度1.5 cm,均属于正常范围。 2号斑海豹幼崽皮下组织与肌肉组织见图1。
图1 2号斑海豹幼崽皮下组织与肌肉组织Fig.1 Subcutaneoustissueand muscle tissueof Phoca largha pup No.2
由表5可知,3头斑海豹幼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出血现象。1号斑海豹幼崽食道、胃、肺、肝脏均有出血情况,2号斑海豹幼崽肺、肝脏、肠道、肾有出血情况,3号斑海豹幼崽胃、肺呈出血状态。
表5 3头斑海豹幼崽内脏组织状态Tab.5 Splanchnic tissues statusof three Phocalargha pups
由图2可知,1号斑海豹幼崽食道堵塞,内含3块鱼块;胃内有塑料和草棍等异物,并伴有肺部和肝脏出血;肠道和心脏外观、质地均无明显异常;胆囊充盈;肾脏、脾脏及其他脏器均未见异常。因此,推测1号斑海豹幼崽的死亡原因为胃动力不足和胃内异物引起胃炎,进而导致食物堵塞食道。
图2 1号斑海豹幼崽解剖结果Fig.2 Dissection result of Phocalargha pup No.1
由图3可知,2号斑海豹幼崽食道和胃黏膜正常,食道内含2块鱼块,胃内无食糜;部分肠道黏膜出血;肺部呈暗红色并伴有出血;肝脏边缘锐利,切面可见大量暗红色液体流出;肾脏周围及心肌血管充盈、怒张,下腔静脉扩张。其他组织器官未见明显肉眼可见病变。因此,推测2号斑海豹幼崽的死亡原因为肺炎并伴有败血症。
图3 2号斑海豹幼崽解剖结果Fig.3 Dissection result of Phocalargha pup No.2
由图4可知,3号斑海豹幼崽喉和气管存在少量白色黏稠分泌物;双肺呈暗红色,切面可见少量血液流出;食道黏膜完整未见异常;胃内未见食糜,存在少量黄褐色黏液及细沙,胃黏膜局部出血;其他组织器官未见明显肉眼可见病变。因此,推测3号斑海豹幼崽的死亡原因为肺部炎症。
图4 3号斑海豹幼崽解剖结果Fig.4 Dissection result of Phocalargha pup No.3
2019年至2021年,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累计救助斑海豹幼崽23头。救助过程中,发现被救助的大部分斑海豹幼崽处于未褪毛阶段,基本未摄食过母乳或摄食几日母乳后即与母兽分散,导致体形消瘦或状态虚弱,极个别斑海豹幼崽膘情较好。本研究的3头斑海豹幼崽中,除3号斑海豹幼崽身体膘情较好外,1号和2号斑海豹幼崽个体均体形消瘦,状态虚弱。通过斑海豹幼崽的发育阶段和状态,可为救助人员早期制定救助方案提供参考。
血液对于维持动物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血液指标能够客观地反映动物机体的生理功能与代谢状况[9]。宋新然等[8]研究了豢养斑海豹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给出了斑海豹幼崽和成体血常规和血液生化健康个体的指标范围。本研究将3头斑海豹幼崽个体的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测结果与之比较发现,血常规指标中,3头斑海豹幼崽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正常水平;红细胞数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高于正常水平。白细胞升高是判断细菌感染的常用指标,本研究中的斑海豹血液白细胞数低于正常范围水平,病毒感染、伤寒或药物可造成白细胞水平降低,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疲乏等,并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和单核细胞百分比随之降低[10]。斑海豹幼崽红细胞数升高往往是由严重的心肺疾患引起,与本研究推测的死亡原因基本一致。
血液生化指标中,3头斑海豹幼崽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肾病综合征、慢性胃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肝功能受损等可导致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与患心肌炎的亚洲象(Elephasmaximus)和急性胰腺炎的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变化相似[11-12]。本研究发现,3头斑海豹幼崽的谷氨酰基转移酶均显著上升。谷氨酰基转移酶主要由肝脏和胆道排泄,血清中谷氨酰基转移酶的升高与各种死亡原因有关,包括肿瘤、肝胆疾患、心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等[13]。研究表明,谷氨酰基转移酶在断奶仔猪血清中活性很低,但当机体出现应激后血清中活性迅速升高[14]。本研究中,3头斑海豹幼崽血液谷氨酰基转移酶的升高可能与体内氧化应激和多种细胞损伤有关。
由于救助时间较短,斑海豹幼崽病情复杂且突然,有些疾病无法通过常规的诊断技术进行预防。解剖结果表明,3头斑海豹幼崽的组织器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其中1号斑海豹幼崽胃部发炎,2号和3号斑海豹幼崽均为肺部发炎并伴有败血症。肺炎是导致动物幼体死亡的常见原因[15-16]。野生动物的营养水平是引起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营养不均衡、抵抗力降低会导致牦牛肺炎[17],母乳喂养能够有效降低幼体肺炎的发病率[18]。综合病理解剖分析结果可知,3头斑海豹幼崽肺部出血明显,具有典型的肺炎症状,可能与斑海豹幼崽出生后较长时间未摄食过母乳,营养缺失,病原微生物入侵引起肺炎和败血症,最终导致心肺功能衰竭而死。
日后开展斑海豹救助时,特别是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个体,提高斑海豹幼崽的营养水平和免疫力是提高救助成活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同时应尽早开展血液学检测,对斑海豹的健康评估和疾病诊断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