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鑫,张锡玮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1]。KOA具体发病机制迄今仍未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KOA多发病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伴随人口老年化,KOA已成为临床面临的重要挑战。目前KOA西医治疗包括药物、非药物及手术治疗等措施。但研究发现[3],其局限于对膝关节软骨和骨性损伤逆转,常无法达到理想疗效。针刺触发点治疗是以从骨论治和从经筋论治理论为指导,并参考西医解剖理论,将毫针刺入触发点以减轻病变部位周围肌肉和软组织疼痛及痉挛,具有操作简便、效果好及安全性高等优势[4],目前在KOA治疗中文献报道较少。因此笔者对针刺触发点治疗KOA的综合疗效展开报道,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1年2月间收治的KOA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29例;年龄41岁~80岁,平均(62.31±8.56)岁;病程5个月~7 a,平均(3.95±2.07)a。观察组中,男17例,女29例;年龄41岁~80岁,平均(62.31±8.56)岁;病程5个月~7 a,平均(3.95±2.07)a。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①均符合2007年版《骨关节炎诊治指南》中关于KOA西医诊断标准;②均符合1994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KOA中医诊断标准;③均无本研究所选药物和针刺过敏史;④无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肺等实质性脏器组织疾病;⑤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近4周内曾接受糖皮质激素或玻璃酸钠等药物治疗;②伴有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肿瘤或痛风等疾病影响膝关节功能者;③膝关节间隙完全消失等病情较重需手术患者;④合并有精神类疾病或治疗依从性差者;⑤病例资料不全或未完成全疗程治疗者。
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剂量:1片/次,2次/d,同时口服艾瑞昔布片治疗,剂量:1片/次,2次/d。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针刺触发点治疗。首先充分暴露患者膝关节进行按压触诊,确定患者疼痛点部位并标记,通常以牵拉痛、结节及压痛为表现,根据不同位置疼痛点选取针刺位置。膝关节内侧疼痛时通常选股薄肌、股直肌等位置,前侧疼痛时常以长短收肌、股内侧肌为触发点,外侧部位疼痛时以股外侧肌为触发点最宜,而后侧疼痛时多选半膜肌、腓肠肌等为触发点。确定触发点后局部碘附充分消毒,进针时左手绷紧触发点周围皮肤,右手握华佗牌0.40 mm×50 mm毫针,将肌纤维方向作为进针方向,将毫针垂直于皮肤进针,进针完成后以小幅度提插毫针,当肌肉局部出现酸胀或跳动时,维持毫针10 min,每个触发点分别进1枚针,通常同时进针5枚~10枚。
常规治疗联合传统针刺治疗,治疗方法参考《针灸治疗学》。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5 d 1次,10 d为1疗程。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LQ-C30评分;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前列腺素E2(PGE2)等炎症因子水平。
①疼痛采用VAS评分进行评价,其分值为0分~10分,其中0分表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分数越高提示疼痛越严重。②膝关节功能采用WOMAC评分进行评估,其涵盖僵硬、疼痛及日常生活等三个维度,共含24个项目,总分为96分,分值越低提示受上述症状影响越小。③采用QLQ-C30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该量表中共含有4个维度,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④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0 mL,经3 000 r/min离心机分离10 min,提取出上清后保存于-80 ℃冰箱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IL-6、IL-1β、TNF-α及PGE2等炎症因子水平,试剂盒购自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拟定的KOA疗效标准[6]判定。治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均完全好转,且膝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显效: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出现显著改善,且膝关节功能基本不影响正常活动;有效:经治疗后症状体征稍有好转,膝关节功能部分恢复但仍可感觉障碍;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及膝关节功能无改善或加重。
采用SPSS 21.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5.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80.43 %,观察组总有效率93.48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5.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和WOMAC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WOM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和WOMAC评分比较分)
3.5.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LQ-C30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等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等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LQ-C30评分比较分)
3.5.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IL-1β、TNF-α及PGE2等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IL-1β、TNF-α及PGE2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KOA发病与性激素、氧自由基、炎症因子及关节力学改变等众多因素有关,可引起软骨和软骨下骨板损害,以及继发骨质增生等病理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7]。中医治疗KOA有着悠久历史,其在中医学中属“筋痹”“痹证”等范畴,本虚标实、风湿寒热之外邪侵袭及筋脉失养为本病主要病因,外邪停滞于膝关节筋脉、肌肉及骨骼等部位,致气血瘀滞、经络不畅,不通则致肿痛。中医学认为,KOA病变在筋骨,筋骨受侵,约束骨骼,导致膝关节屈伸活动等功能不利,最终诱发各种临床症状[8]。KOA目前中医治疗方法较多,包括针刺、电针、艾灸、针刀及中药等,针灸是常用的中医治疗手段,以经络理论为基础,常选取足三里、犊鼻、阳陵泉、阴陵泉及外膝眼等穴位,能起到疏通经络、通阳宣痹、调阴阳和气血等功效,疏通血脉还可营卫调和、驱散外邪及去除痹痛。而现代医学发现[9],针灸治疗可以减轻外周神经末梢兴奋性,放松肌肉以缓解痉挛现象,并能促进膝关节局部血流循环,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膝关节肿痛等症状。此外,针灸还能刺激吗啡肽等镇痛剂释放,减轻患者疼痛感,并能促进膝关节积液吸收,保护软骨。但临床研究发现[10],KOA多为中老年患者,病情较长且疼痛等症状较为顽固,尚无特效治疗方案,针灸常难以达到满意效果,后期仍受到病情明显影响,因此寻求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触发点是指肌肉纤维束的一个小区域敏感点,也被认为是指征性疼痛点,可分活化和隐性触发点,当触发点活化时可引起局部牵涉痛、自发性疼痛及关节功能受限等表现[11]。中医学认为,触发点由局部经筋气血不畅、经筋挛急,引起局部病理性代谢物聚集所致,而膝关节作为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由多种经筋共同围绕维持其正常功能,形成了大量触发点,而KOA可造成多个触发点疼痛[12]。针刺触发点是中医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破坏触发点周围使血管反射性扩张,刺激局部血流循环以促进致痛因子等病理性代谢物质排泄,减少对机体不利影响,此外还可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减轻局部肌肉痉挛,减轻局部疼痛肿胀,形成良性循环[13]。目前,针刺触发点在前斜角肌综合征等疾病治疗中效果得到证实,能起到减轻疼痛和减少复发等功效,而在KOA中报道相对较少。研究表明,针刺KOA患者膝关节周围触发点,可直达病灶所在部位,实现“以知为数,以痛为腧”,从而减轻经筋病灶点疼痛、肿胀及痉挛等症状[14]。同时临床研究发现,高达76.0 %的触发点牵涉痛范围与相应的腧穴经络呈一致走向,而在解剖位置上也存在高度相关性,针刺触发点同时还具有传统针灸不具备的优势,其结合现代解剖学和筋膜力学理论,在进针深度、角度、时间及作用机制方面更具优势,以局部肌肉酸胀或跳动时最宜,其刺激程度强且持续时间久[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治疗后的VAS和WOMAC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针刺触发点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关节疼痛和提高关节功能。同时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针刺触发点在改善关节功能同时还能提高生活质量。炎症因子是KOA发病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受到高度关注,研究指出[16],炎症因子大量表达可造成软骨基质代谢障碍,出现软骨基质分解和破坏,是造成疼痛肿胀症状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6、IL-1β、TNF-α及PGE2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针刺触发点还能有效抑制体内炎症因子表达,有助于减轻症状和控制病情。
综上所述,针刺触发点能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病情,抑制机体炎症因子表达,减轻患者疼痛和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