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展,梁立雪,严翠芳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管梗阻、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等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性病变[1],其中95 %以上伴胆囊结石,称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腹症,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等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可出现脓毒症、穿孔、坏疽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2]。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微创手术的飞速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成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最主要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3]。但是由于手术过程中人工气腹的建立、麻醉、术后止痛、手术刺激等影响,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便困难等胃肠功能障碍[4]。现代医学主要以禁食禁饮、促胃肠动力、胃肠减压等处理为主,但是疗效一般[5]。中药灌肠、中药封包、针灸、中频穴位电刺激、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法具有操作简便和疗效显著等特点,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术后应用越来越广泛[6]。佛山市中医院采用中药封包促进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佛山市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26岁~64岁,平均(43.12±9.48)岁;病程1 h~18 h,平均(6.25±1.18)h;手术时间68 min~156 min,平均(89.46±23.54)min;术中出血量19 mL~100 mL,平均(51.18±10.21)mL。观察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19岁~65岁,平均(45.82±12.62)岁;病程2 h~16 h,平均(5.86±1.36)h;手术时间60 min~134 min,平均(79.26±20.08)min;术中出血量20 mL~98 mL,平均(58.16±13.57)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佛山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根据2011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制定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7],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明确诊断。
①确诊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具备手术指征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②年龄在18岁~65岁之间;③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④术后生命体征平稳;⑤急性起病,病程在72 h内。
①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心肺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严重基础疾病者;②既往存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病、胃肠道手术等严重胃肠道疾病者;③既往慢性便秘、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疾病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合并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⑦对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⑧施术部位皮肤感染;⑨术后出现高热、多脏器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或符合排除标准任一项而误纳入者;②纳入后无任何分组或治疗方案信息记录;③患者分组后使用影响疗效判定的药物;④失访。
遵医嘱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包括术后禁食禁饮6 h,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及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鼓励、指导患者下床活动、监测生命体征、监测肛门排气排便等护理。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封包治疗。中药封包药物组成:厚朴50 g,枳实50 g,紫苏子50 g,莱菔子50 g,吴茱萸50 g,木香50 g,大黄50 g,半夏50 g,将上述中药置于帆布袋中。每次操作前,将中药封包置于高热2 min,使温度达到50 ℃~60 ℃,先热熨天枢穴、中脘穴,最后置于神阙上,每次30 min,每天2次。疗程为3 d。
①症状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8]评估腹胀、右上腹疼痛、纳差、呕吐等症状严重程度,VAS量表由0分~10分组成,0表示无症状,10表示症状最严重,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②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记录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③住院时间:记录患者术后至出院时间。④实验室指标:检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含量。
3.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腹胀、腹痛、纳差、呕吐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胀、腹痛、纳差、呕吐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腹胀、腹痛、纳差、呕吐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3.3.2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后干预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3.3.3 两组患者血清CRP、WBC含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WBC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WBC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WBC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CRP、WBC含量比较
胃肠功能障碍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胃肠功能障碍不仅可以导致患者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纳差,延迟肠内营养支持的时间,引起免疫力下降,还可以导致肠梗阻和肠道菌群失衡,内环境紊乱,甚至脓毒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9~10]。因此,促进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对改善机体免疫力,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腹痛”范畴[11]。中医学认为,术后属于金刃损伤血脉,血溢脉外,瘀血阻滞,引起气机运行不畅。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胃失和降,大肠传导失司,导致腑气不通,糟粕聚集体内而引起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纳差等[12~13]。因此,气机不畅、腑气不通是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核心病机,治疗上应以行气通腑、止痛为法。本研究中药封包方中厚朴、枳实为理气药,入脾胃大肠经,具有舒畅气机、宽中解郁、行气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紫苏子入肺、大肠经,具有降气、润肠功效;莱菔子入肺、胃经,具有下气、消食除胀功效;吴茱萸入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吴茱萸具有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胃泌素分泌的作用[14];木香入脾、胃、大肠、三焦经,具有行气止痛、健脾和胃、消食除胀功效;大黄入胃、大肠经,具有行气通腑、活血止痛功效。诸药合用,共奏行气、通腑、止痛之功效。天枢穴为大肠募穴,乃大肠经气聚集之处,具有疏调肠腑、理气化滞功效;中脘为胃的募穴,具有理气和胃、健脾功效;神阙穴居任脉之上,经气之汇海,具有健脾、理气和胃、行气通腑、温经通络功效。热敷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减轻炎症和促进毛细血管扩张,进而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15]。因此,中药封包外敷上述穴位具有理气通腑、和胃健脾、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功效。本研究将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封包。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腹胀、腹痛、纳差、呕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WBC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中药封包可以促进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症状,减轻炎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