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针伶
(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柳州 545000)
新生犊牛肺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该病与饲养管理水平、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本研究介绍了肉牛规模化养殖实践积累的应对新生犊牛肺炎的成功经验技术,可为养殖户养好犊牛、保障经济效益提供借鉴。
新生犊牛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差,在外界环境中存在结核分枝杆菌、肺炎链球菌、嗜睡嗜血杆菌等相关病菌时,可能会感染细菌性肺炎,若存在副流感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腺病毒、牛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会感染病毒性肺炎,若存在支原体(如丝状支原体)会引起支原体肺炎。
产期母牛饲养管理不善,营养不良或罹患某类疾病,特别是感染了呼吸性疾病,则其所产犊牛易出现体质赢弱或垂直感染母源性疾病的情况,造成新生犊牛有较大感染肺炎的风险。
犊牛舍内环境中相关物件污染、空气质量差、温湿度不适、采光不足、通风不良、中间传播媒介流动性大、养殖密度过大等均可导致犊牛患肺炎等疾病。圈舍内粪便不及时清理,垫草湿度大,不定期清洗消毒,环境卫生差,从而造成大量病原菌滋生,犊牛出生后很容易感染肺炎。春季昼夜温差明显,犊牛体温调节能力差,易受到冷热交替的刺激[1]。冬季牛舍通风不良,造成室内氨气浓度高,也容易引起肺部敏感和炎症。若牛舍地板为松软沙质,犊牛在运动或进食时很可能吸入大量灰尘,导致异物吸入性肺炎。
饲养不科学会引起母牛体质(免疫力)大幅下降,导致出生牛犊健康不佳(过敏体质),易遭受感冒病毒、支原体等呼吸性疾病病原的侵害。新生犊牛未吃足初乳,缺失有效母源抗体保护。季候更替、气候突变等情况下未采取防护措施,圈舍阴冷潮湿、通风散热不良等各种不利应激源。养殖者随意串场,易引起疫病原散播导致发病。秋冬交、冬春交等病毒性感冒流行季,由于该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已发病的人或其他动物近距离接触健康犊牛很容易引起犊牛发病。
犊牛出生后长期得不到初乳吸食或初乳质量差,会导致犊牛抗病能力差,易受病原菌侵袭而感染发病。
养殖过程中随意购进来源不明的犊牛并群饲养,或与猪、羊、马等其他家畜随意并群饲养,极易诱发该病。在商品犊牛长途贩运期间,未做好防风、防寒、防暑、抗应激等保护性工作,易感染发病。新购入的商品犊牛不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及养殖管理模式,特别是一些应激性较强(过敏体质)的品种犊牛很容易诱发该病。投喂霜冻草、霉变饲草有一定发病风险。吞咽过程某些异物误入气管及肺部(俗称呛肺)或吸入刺激性较强的气体等,可引起异物性(吸入性)肺炎。
肺炎因致病机制、致病原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较常见的是由感冒病毒(流感病毒或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肺炎,其次是普通肺炎,再次是异物性肺炎。
该肺炎属于人畜共患病,在流行时间节点上与人类感冒流行期基本一致,譬如冬春交、秋冬交大幅降温时节,人和动物遭受高速冷风侵袭,鼻黏膜吸入强冷风后会引起发炎、水肿、充血等一系列病变,并可引起肺部感染。犊牛肺炎发病早期有较为明显的感冒(类感冒)症状,包括眼鼻分泌物增多、流泪、流清涕、喷嚏、眼结膜角膜充血肿胀、肢体乏力、嗜睡等。随着病情加重,后期出现食欲不良或绝食、机体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大小便异常、听诊有湿性肺啰音等。
主要是由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所致,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临床上以细菌性(含类细菌)感染最为常见,譬如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型链球菌、肺炎衣原体、巴氏杆菌、葡萄球菌等。该类肺炎犊牛病初常伴发热症状,体温升高至39.8~41.5 ℃。视诊检查常见喘气、间歇性咳嗽、张口呼吸、流涎、鼻孔附着黏液、鼻镜干燥、眼角泪斑、眼结膜角膜轻度红肿、被毛粗乱无光、食欲下降、精神萎顿、生长发育滞缓等,肺部听诊检查有明显的湿性啰音(杂音)[2]。
异物性肺炎以牛舍有害气体及粉尘含量超标时较为常见,误食呛肺或灌药操作不当也可引起。此类肺炎犊牛病初一般无发热现象,食欲基本正常或较平时略减。呛肺时有反射性呛咳,短期休整后可自行恢复。少量误咽异物进入气管、肺部,随后引起喘气、咳嗽、呼吸困难、听诊有泡沫性啰音等症状,一般休整一段时间即可自行康复。大量误咽时,会导致气管堵塞、快速引发严重呼吸困难,鼻孔流出泡沫状鼻液,若救治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则有窒息死亡的风险。养殖环境空气质量不佳(污染指数超标)所引起的吸入性肺炎多表现为慢性病程,犊牛长期处于有害气体及粉尘含量超标的不良环境中逐渐出现间隙性咳嗽、呼吸不畅、肺部听诊有杂音等明显的呼吸道病理变化。异物性肺炎常产生继发感染,其后期显症与犊牛普通肺炎基本相似。
靶心病灶主见于气管、支气管及肺部,气管、支气管多呈卡他性炎症反应,内含带气泡的炎性渗出液,气管内壁表皮黏膜呈轻度至中度水肿充血。肺部呈大叶性或小叶性肺炎,常见水肿、充血、出血及结节性病变等,肺组织切面外翻且多汁[3]。感染巴氏杆菌的病牛有时可见皮下气肿。
结合地区动物流行病学追踪结果和牛场实际情况,对经产母牛有计划、有选择性接种牛大肠杆菌病、牛气肿疽、牛炭疽病、牛布氏杆菌病、牛巴氏杆菌病、牛口蹄疫等疫苗,使母犊牛获得有效被动免疫抗体保护。
奶牛怀孕期间的营养供给至关重要。首先,需要提供母牛较为均衡的营养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和微量物质,提高母牛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可增强牛犊的抵抗力、体质。其次,需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避免产后母牛发生子宫内膜炎或乳腺炎,可采取药物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最后,可以采取药物预防方法来避免母牛感染病菌。母牛分娩前要准备好分娩所需的用品,注意气候变化,寒冷时做好产房的保温工作,炎热时做好产房的降温和通风。牛犊出生后,用干布将其身体擦干净,然后让母牛舔干,以防止犊牛体温下降造成感冒引起肺炎。做好牛舍清洁工作,加强环境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
妊娠期母牛日粮营养要保证全价性,规模化养殖须针对性补充动物必需的重点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在足量供应水草及自主配制精饲料的同时,补喂牛羊专用复合营养舔砖。复合营养舔砖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盐,悬挂于牛舍内任其自由舔舐即可。
注意母牛药物保健。主要是预防经产母牛“三炎症(乳房炎、子宫炎、产道系统及泌尿系统炎)”,母牛无“炎”则犊牛的健康度就有保障。要注意经产母牛“三炎症”防治须遵循抗菌素不可内服、只宜肌注原则,对症控制可肌注1~3 剂常规消炎针即可,适用方剂推荐黄芪多糖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头孢菌素或氨苄西林钠混合肌注。内服尽量选用鱼腥草散、银花散、穿心莲散、益母生化散、白头翁散等安全性较高的复方中草药散剂,每天早晚各喂1 剂、连喂3 d 以上。
孕产母牛和新生犊牛最重要的动物福利有光照(促进机体钙磷物质合成及吸收利用)、适量运动(增进消化及免疫力)、自由采食天然青绿饲料(补充原生态微量元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等)、清洁饮水(维系生理及代谢机能正常发挥)、安静环境(减少不利应激)、呼吸新鲜空气(增加血氧浓度,增进机体免疫力)、调控适宜养殖密度(满足动物领地感,降低感染发病率)、人畜互动驯化(固定有利条件反射,减弱不良应激反应)、生物安全防控(有效防疫安全隔离,降低传染病散播风险)、母犊独处(降低母犊感染风险、保障母犊健康)等。满足动物福利,有利于预防犊牛肺炎在内的各种常见病。
由专业人员接助产,全程无菌操作以避免过程感染。保证刚出生1~3 d 的新生犊牛吃足初乳,促进胎粪排出(排毒)及保护犊牛胃肠功能,有助于巩固犊牛的机体免疫力、抵抗力。维系牛舍清洁、干燥、通风、采光足、温湿度适中、安静无噪音的适宜环境条件,禁止人和其他动物等随意串场(舍)。
牛犊出生后的生活环境会发生极大的变化,从原来的母亲那里获得营养,转变为自己摄入生长营养物质。接产中做好保洁工作,牛犊出生后及时清洁口鼻黏液,以防止小牛窒息,也可有效防止小牛患上肺炎。在接产中饲养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吸取牛犊口腔及气管中的羊水等其他物质。
刚出生的小牛刚接触到外界环境,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都比较差。为减少犊牛生病的概率,应及时让犊牛吃初乳,从中获取母源抗体,牛奶中的营养成分比较高,可以帮助犊牛吸收足够的营养,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另外,牛初乳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可以保护犊牛的肠胃功能,减少疾病的侵袭[4]。
保证养殖圈舍内的清洁,为犊牛更换垫料,避免垫料中水分过多造成细菌滋生。定期清理围栏内的粪便,采用粪便发酵处理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粪便等污染物做好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避免细菌的滋生。做好牛舍内的保温工作,防止犊牛产生应激反应,保证牛舍内温度恒定。另外,为保证舍内空气新鲜,需要定期通风换气,但换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舍内的温度和湿度。要为犊牛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提高犊牛免疫力和抵抗力的同时,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首先,养殖管理人员应为牛舍提供适当的防寒保暖设施,使牛舍温度保持在恒定范围内,避免温度剧烈变化造成牛群不良应激;应做好通风管理,避免牛舍内空气污染,引起犊牛呼吸系统应激反应;其次,垫草等物品要定期更换,不能使用发霉的垫草,垫草的厚度要合适;加强引种育种管理,尽量保持自繁自养,减少外来物种引进。需要引种时,应在引种后隔离观察15 d 以上,确认无病原体携带后方可进行混群繁殖;对周边环境做好管理,清理杂草,驱除外来动物,保持环境卫生,减少蚊虫滋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养殖区,养殖区设置消毒池和人员消毒通道,对出入人员及物品做好消毒工作[5]。
养殖户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消毒清洁制度并严格执行。定期对牛舍内的垃圾、粪便等污染物进行清理,生产使用设备也应进行常规清理,定期对牛舍、主要活动场所,特别是牛犊牛舍、生产工具进行消毒,同时购买不同种类消毒产品交替使用。
新生犊牛肺炎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青、链霉素联用(注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须多次重复用药(注射)、大剂量用药。对症治疗的实效处方为林可霉素注射液+氟苯尼考注射液,混合肌注,新生犊牛按规定剂量减半用药,每日1 剂、注射2~3 d。同时配合内服麻杏石甘口服液治疗效果更佳。与西药治疗相比,中药治疗的副作用少,治疗效果也好,取一定量的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麻黄、杏仁等,按一定比例拌匀后磨成粉,用开水喂病牛,每日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