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祥
利用国庆假期,笔者拜读了《散文诗世界》2022年第9 期中的散文诗作品,总体感觉犹如清风扑面,让人舒爽畅快;又如良日小酌,令人微醺欲醉。好的散文诗具有心灵抚慰和治疗效果,能使人在烦乱中获得平静,在躁动中得到安宁,在迷茫中受到启迪。
本期宓月老师的卷首语《在乱纪元时代》,将目前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归结为乱纪元时代,并将这乱纪元时代的一些片面社会现象进行梳理、总结,让人读得过瘾,读得酣畅,同时也让人深省:面对时代的流变,作为一位严肃的文学作者,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去应对呢?令人欣慰的是,通过阅读本期里的散文诗作品,我们找到了一位真正的文学作者应该采取的态度:那就是岿然不动、气定神闲地旁观、思考和记录。
本期的散文诗经典栏目,选登了牛汉和罗曼·罗兰的散文诗各一则。二位诗人,一中一外,一位写的是实的种子,一位写的是虚的回忆。种子是物也是人,它们的命运都只是必然中的偶然,因此也只能由各自去把握,别人替代不了。但不管如何,也不管是树还是人,磨难再多,最终都将繁荣兴旺,树的后代会遍及天涯海角,人的后代也会在地球的每个角落生生不息。任何对生命的悲观、消极都是错误的。当下历经三年的新冠疫情,有人叹气,有人失望,有人面对未来,失去生存的勇气。如果这些人读到这首《种子》,相信会重新燃起新的希望。因为种子经过禽兽粗暴的牙齿咀嚼,胃液无情的消磨,尚能完完整整回归大地,我们高智商的人类,面对疫情,一定更能战胜毒魔,回归正常的生活。罗曼·罗兰将虚的回忆写得很实,很形象,他将记忆喻为岛屿,非常贴切、新鲜。特别是结尾“把小嘴贴在冰冷的窗上透过嘘满水汽的玻璃所看到的一角庭院叫人难忘”,相信我们很多人都有类似的记忆,都能引起情感的共鸣。
《名家有约》栏目中的《仁庄传奇》组章,《风雅集》栏目中的大部分散文诗组章,都很好地印证了宓月老师《在乱纪元时代》中所说的“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些岿然不动、气定神闲的旁观者、思考者和记录者”,正是这些组章的作者们,用文字,将行将被时间流沙覆盖掩埋,也被时间悄悄守护着的珍珠般美好的事物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晓弦的组章《仁庄传奇》,既有《蹲守在河床的老井》的古老意象,像村姑湿润而多情的眸子让人留恋缱绻,又有《春夜,赶一场乡村音乐会》的现代时尚,让人感受新时代村民的情怀和追求,还有《口红的太阳》《线上作业》这样抒写当前抗疫的现实篇章。而《仁庄传奇》这章,更让我们通过一只拖鞋,体验了仁庄、怡然的慢生活,欣赏了这里如诗如画的迷人风光:“与逸云野鹤,和世外桃源零距离。”
潘玉渠的组章《人间插画》,确实如一幅幅图画,“作为放牧心灵之所,尽显纯粹之美。”作者在其中的一首《毗河夜行》中说,“与现实对峙并不需要太多勇气,安安静静地坚持就好”。正是有这样的灵根慧智,所以,一些“静谧之物”,在作者眼中,都是那么的“周正、美好,可以疗治内心的隐疾”。此刻,我也与作者一样,远远地望着它们,内心平和而温暖。
安然的组章《回乡小记》,正如其名一样,安静、恬然。游子回家,情绪本该激动,安然的字里行间,却处理得冷静,激动的,只是家里的看门狗。作者只在《归来》后,于《午时》或《雨后》,悄然《静坐》,细细体味家中的一切,一汪化不开的浓浓乡愁,在作者淡淡的描述里,几近于无,却又让人沉浸其中。显然,作者是回归了更深层次的精神之家。
《风雅集》栏目中还有陈于晓的《雕,抵达灵魂》、魏学光的《夏令辞》、陈贤猛的《良宵引》、李明雨的《心灵,陶醉在古韵的情怀中》、鲁绪刚的《册页:乡村书》等人的散文诗组章,都是本期的重点作品,也是我喜欢的散文诗。这些散文诗,无论是语言艺术,还是情感、思想,都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良宵引》、《册页:乡村书》都是我偏爱的作品。限于篇幅,不一一点评。
本期的其他栏目,如校园行、名师堂、会员风采、单行道,也都有一些散文诗佳作,这也应是这本以《散文诗世界》命名的杂志重点推出打造的作品吧。《月亮它就是石头》是单行道栏目中的一章散文诗,无论诗题还是内容,都让人耳目一新。该散文诗道出了我们对月亮共同的感觉,说出了我们想说又没有说出的话:“月亮其实就是一块石头”。但是,如果没有这块石头,“诗歌就少了一半”,“天或许会下雨”,而且,“心中也就没有了皎洁”。确实,月亮是不是石头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月亮已经深入人类的骨髓、血液,成为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我们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人来说,对月亮怎么赞美,怎么歌颂,都不为过。
散文诗是一种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文体,比诗更自由,比散文更精练,从本质上来说,散文诗应该属于诗的范畴。我喜欢那些简洁、自由但不乏语言魅力的具有深层思考和忧患意识的散文诗,比如鲁迅、李耕、许淇等人的作品。希望在以后的《散文诗世界》杂志,能读到更多我喜欢的散文诗佳作,也祝《散文诗世界》杂志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