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业质量标准切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2022-08-15 00:50:44杨小微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广西基础教育研究院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教育家 2022年49期
关键词:质量标准学业素养

杨小微 |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广西基础教育研究院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更需要以教育评价改革来激活教育发展的新动能;要建设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就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落地。

然而,教育评价改革涉及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事关千家万户,关乎不同主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教育评价改革当从何处切入?我们欣喜地看到,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首次明确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对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的整体刻画,是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指导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的基本依据。制定学业质量标准旨在引导教师转变育人方式,树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观。显而易见,学业质量标准不仅关联着课程、教材和教学,还关联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教师课程领悟与课程运作的能力,处在成就改革之事和成就发展之人的交汇点,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最合适的突破口。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须破解结果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和增值评价这四大难题。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其改革历来被视为重点,但一直以来难以真正破解。《总体方案》指出,要针对不同主体、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以往学校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大抵如此:结果性评价封闭单一,升学率几乎成为唯一标准;过程性评价成为一种形式或“过场”,似有还无;综合性评价只是各个方面表现的简单加合,未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增值性评价欠缺,只有横向的比较,没有对学生成长状态的纵向刻画。如此一来,我们既不能看到学生成长的全貌和成长过程的变化,又无法了解他们究竟形成了哪些核心素养;学生自己也无法从这些评价中了解到自己的成长进步情况。对此,我们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久久为功的韧劲,找准问题、系统设计、辨证施治、重点突破。《总体方案》着眼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出了7项改革任务,即: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教育以促进人的成长为旨归,新时代教育评价须以学生学业质量标准为突破口。

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以学生的成长为旨归。这是我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学理依据。学校各方面的评价最终也要聚焦于学生在社会化和个性化方面的真实成长。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能够为每一个体提供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个体在其中能够自主成长到何种程度,都是学校评价所要关注的。评价内容多样、评价方式多种、评价主体多元,都聚焦于一个目的——学生的自主成长。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一切评价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制定覆盖全学段、体现世界先进水平、符合不同层次类型教育特点的教育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完善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标准,建立健全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体质健康标准。2022版新课程方案,不仅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阐述了学科核心素养,还界定了各学科学业质量的内涵,描述了各学科各学段学业质量的具体表现特征。这为学业质量评价提供了可具体参照的尺度和方向指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价改革任务的落实落地。但这需要各学科教师认真领会学业质量的内涵及学业质量标准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程具体内容及课标中各学段学业质量的具体描述,准确把握学业成就的表现特征,切实用好学业质量标准。

当然,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仅有学业质量评价是不够的。正如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不仅组织了指向学业成就的世界性大规模的PISA考试,还正在全球部分国家和城市开展10~15岁学生的社会和情感技能测评,人称“小PISA”。这一测评举措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社会情感能力”“社会情感学习”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这一趋势表明,社会和情感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业及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并且,培养在认知、社交和情感技能方面平衡发展的全面人才,才能回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挑战。这也与我国近年来强调五育并举、注重综合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共识不谋而合。

通过学业质量标准来落实教育评价改革任务,有赖于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五大主体齐心协力。

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的改革,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大局,不仅要科学履行职责,转变教育质量观,坚持科学的学业质量标准,把好“出口关”,同时还要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从源头遏止“五唯”现象。

学校评价改革的取径,要以培育时代新人为定向,针对当下学校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学业质量标准,寻找合适的改革路径和具体有效的改进、强化、优化的策略。如在结果性评价上,对标学业质量标准的同时,尝试引入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在过程评价中,强化学段意识,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进行总体刻画,体现素养发展进阶,这是过程性评价改革的新课题,也是对教师这一评价主体的新要求。当我们把结果评价做到丰富、把过程评价做到透彻,便能够与综合评价融为一体。

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评价活动中,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在教育评价改革中,都是推动改革的生力军。

用人单位虽不在教育评价改革的可控范围之内,但理应成为教育改革评价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同盟军,需要以合作共商的方式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今天,我们正努力以更加多元的评价办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我们将以百倍的努力,迈向“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这一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质量标准学业素养
艰苦的学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中学语文(2019年34期)2019-12-27 08:03:46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42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24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