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进(济南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为满足社会群体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建筑产业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但随之而来的能源枯竭问题也对社会发展与社会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了较大的威胁[1]。为避免贮备能源过度消耗问题,我国建筑行业提出绿色施工技术,即在施工中,将能源节约理念贯彻到施工方案中,提高建筑工程节能性能的同时,降低建筑在使用中的污染与排放[2]。目前,健全绿色施工方案、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创新式管理已成为新时期建筑行业发展的关注重点。
绿色施工是现代化视域下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工作,融合绿色理念,不仅可以保障建筑企业在市场内的规范化发展,同时也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稳定维持[3]。为实现对绿色工程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将从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对建筑工程管理驱动因素展开分析。
(1)内部驱动因素:主要指在建设项目时,相关方案与设计理念可以在企业内获得所有人的认可,与此同时,在企业内部人才的驱动下,工程管理方案自然而然地得到创新,实现对管理工作创新的驱动。
(2)外部驱动因素:主要指社会发展中大环境的变化对建筑行业发展的引导与指向。为节约社会能源,有关单位联合地方政府在社会中提出针对绿色建筑开发商与施工方的优惠政策,对参与此项工作的企业单位,国家与政府不仅给予其资金方面的支持,也对其进行表彰[4],参与单位将在此过程中得到更高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多的人员将参与到绿色建筑的管理工作中,从而实现对管理等工作的驱动。
为确保在绿色施工视角下,实现对建筑工程的规范化管理,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绿色建筑工程的评估体系进行构建[5]。在对评估体系进行构建时,需要融合制定、试验、调整、修改等多种形式。由于当前绿色建筑评估数据库所需的能源消耗、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等数据缺失问题,因此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定量评估相对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构建的评估体系可尽量多设定定性评价指标,少设定定量评价指标。在绿色施工视角下,评价的主要依据为被评价的建筑是否符合绿色建筑建设标准,以及在建筑工程具体施工当中是否采用现代化绿色建筑技术。根据绿色建筑工程建设要求,设定四方面评估指标,分别为经济可控性能、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水平、能源管控水平以及施工中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根据四项评估指标,构建如图1所示的绿色建筑工程评估体系。
图1 绿色建筑工程评估体系
在图1所示内容的基础上,建立符合绿色建筑工程建设特色的评估体系。在评估过程中,为了确保评估结果具备公平、公正的原则,需要在评估的过程中进行严格监管,防止评估中存在作弊行为[6]。同时,在评估时,还应当结合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并借鉴成功评估经验,构建独立的评估监管机构,由监管机构进行公平、公正、公开和专业的第三方监督,使评估服务提供更专业业务咨询、组织和评估,以此利用上述构建的评估体系,辅助后续管理工作,实现对建筑工程的规范化管理。
在完成对绿色建筑工程评估体系的构建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力度,制定明确的绿色建筑工程评估机构审核标准。首先,提升绿色建筑工程评估机构的准入门槛。在评估过程中,应能够用准入制度,并制定具有核心价值的评价指标[7]。关闭原有入口,并取消当前部分存在明显缺陷的建筑工程项目,禁止其进入到评估环节。这一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存在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建设原则的问题,通过上述操作能够从根本上杜绝不可持续的非绿色建筑项目混入。除此之外,还需要强化对绿色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力度,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项目,项目的顺利运行,与立项、规划、设计等各个阶段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针对各阶段需要给出明确的分工和责任[8]。当前,由于绿色建筑工程的概念和绿色建筑工程设计的方法仍然处于初期起步阶段,因此在实际开展工程项目时会遇到诸多问题。为了能够实现对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的严格管理,需要针对其全过程进行监督,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通过反馈的信息也能够实现对监督管理过程的调整和完善。
绿色建筑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与各个参与方及专业人员的协同配合息息相关,为了促进这一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明确各个参与方的责任,并实现对其责任的合理分配和运营管理。图2为绿色建筑工程责任分配体系结构图。
图2 绿色建筑工程责任分配体系结构图
按照图2中的内容实现对各个参与方责任的合理划分,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各个参与方是否做到尽职尽责进行监督能够促进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还可设置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并由该经理负责对后续人员的分工和责任划分进一步细化,从而为建筑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还应当增加建筑工程在绿色建设方面的补贴。由于当前资金存在严重缺乏,因此造成研发力度不足,没有可靠的绿色技术作为支撑,针对这一问题,可将财政贴息直接作用在消费终端,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调动对绿色建筑建设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并扩大生产能力。同时,通过补贴的方式能够刺激消费,并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促进建筑工程向着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为检验上述设计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是否具有可行性,下述将以某绿色工程项目为例,应用本文设计的管理模式对该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分析管理后该建筑能否取得更好的市场经济效益。通过与施工方的技术对接,掌握与此项目相关的概况信息,见表1。
表1 绿色工程项目概况
获取工程项目概况信息后,在此建筑施工过程中,按照本文设计的管理模式,对项目进行管理。将建成后建筑投入使用的多项绿色性能评估指标作为评价本文设计管理方法可行性的关键指标。
指标1为建筑电气综合耗能指标,使用电能表,统计在1d时间内建筑综合耗能情况,对比不同时段下建筑耗能是否能够满足绿色建筑耗能标准。
指标2为建筑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将建筑群划分为1#~10#建筑,按照下述计算公式,对1#~10#建筑的水资源回收率进行计算,见式(1):
式中p-建筑对水资源回收率;
p1-回收水资源的有效使用量;
p2-建筑对水资源的回收量。
对投入使用后的建筑综合性能进行评估,记录实验结果,见表2、表3。
表2 建筑电气综合耗能情况
表3 1#~10#建筑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文设计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降低建筑综合能耗,并提高建筑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通过此种方式,提高建筑的绿色性能。通过此次实验可以证明本文设计的管理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管理效果,可以实现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优化,确保建筑在建成后满足绿色发展需求。
为响应国家号召,解决建筑行业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高耗能问题,本文开展了此次研究,尽管此次研究明确提出了针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相关措施也经过实践检验后证明了具有一定可行性,但要进一步实现绿色建筑节能与减排的发展需求,还应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深入挖掘建筑工程管理方案存在的不足,将不足作为后续研究的切入点,通过此种方式,提高建筑的管理水平,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